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本班有学生48人,这学期转出2人,转进一人,共()人,其中跟读生()人,正式生()人。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上个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分,最低分()分,其中算术题和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进度安排:  
生活中的数…………………………5课时  
观察与测量…………………………4课时  
加与减(一)………………………10课时  
有趣的图形…………………………8课时  
加与减(二)………………………15课时  
购物…………………………………5课时  
加与减(三)………………………6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习………………………………4课时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