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济生活》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规律总结


高考文综共300分,政治占100分,《经济生活》部分大约占30分,而每年的高考题政治试题的第一道,即选择题的第12题,往往都是计算题,每题4分,很多学生一遇见计算题就束手无策,甚至随便选一个答案,直接影响考试心情和高考成绩。凡事皆有规律,高考《经济生活》的计算题同样也是如此,总结计算题的答题规律,可以让我们在备考时事半功倍,今天我们总结一下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的解题规律。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1、知识储备:
(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使用价值量在计算题中直接等同于数量,它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假设原来M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商品的价值=x/(1+50%)(三) 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价值,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四) 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五) 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值量(六) 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格(六)注意把握时间与效率一定成反比,无论是个别的还是社会的,如果理解以上的关系有困难,可以把它们各个数量的基数都设为“1”会更直观。(七)坚持原则: 成正比用“ ×  ”   成反比用“ ÷ ”       数量上升用“+” 数量下降用“ -”。 2、例题分析1、(全国大纲Ⅱ)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A.4元、4元、60万元   B. 6元、8元、90万元   C. 4元、6元、90万元      D. 8元、6元、120万元解:因为2009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50%;所以该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为6/(1+50%)=4元,社会价值即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所以不变为6元;价值总量=6×10(1+50%)=90万元。故选C2.某企业2014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15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15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14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   D.不变答案 B解析 因为商品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所以该企业2014年销售收入为6×10=60万元,该企业2015年劳动生产率提高10%,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所以销售收入为60×(1+10%)=66万元,故选B项。3.2014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5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5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A.10万件、80元、800万元B.10万件、40元、400万元C.20万件、80元、1 600万元D.20万件、40元、800万元答案 D解析 解答本题要区分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与社会价值总量这两个概念,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是某种商品在一年内生产的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因为题中A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就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原来总产量10万件,现在提高一倍是20万件;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价值是原来的一半,40元;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还是原来的80元×10万件=800万元。

 
热门中学教学总结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