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第一次接触一年级语文教学。当初接手时,我觉得一年级的课很简单,作业量也很少,特别是除掉了我的一个“心头大患” ––––––批改作文,我的心中还有点暗自庆幸。可是不到一个星期的“频繁”接触:我的嗓子哑了,我的头也“大”了!
我就纳闷了,学生手里明明有把尺子、一支铅笔,画出来的“直线”咋就那么“弯曲”呢?
头两天的教学很顺利,a、o、e还没有教,他们都会了,我很高兴。第三天开始第一次做课堂作业,有一道“连线”题,我担心学生不会用尺子,画出来的线会是歪的,所以我讲得非常详细。我一边讲一边演示,怎样放尺子,不要出头,怎样拿笔,比写字时手握的位置要高些,好看清笔尖。我自认为我讲得很细致,演示得也非常慢,至少要是放到二年级,学生早就会不耐烦了。结果交上来的本子一看吓一跳,全班“弯”了一大半,用尺子连出来的线都是歪的。我马上把这一情况反馈给了全体同学:“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刚才的作业中,有的小朋友马虎了,这一次你们一定要认真点连,别再连弯了!”可是再次交上来的作业真的让我心寒了,还是那个样,一点都没有变!
我决定找出这个原因来,一开始怎么也发现不了其中的根源。后来,偶然间,我帮一个学生调整握笔的部位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这个孩子手中的尺子放的是对,笔握的也是对的,差别就在于有很多孩子在画线时,笔是和尺子分开画的,右手的笔尖离开了尺子,并没“完全依赖”左手下的尺子!曲线原来是这么“弯”出来的!
此后,我还发现了很多很多类似在我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铅笔就不写了;没有带红领巾不知道向别人借;“这个拼音的前一个在哪儿?”听不懂;答案写在黑板上,却填得乱七八糟;不知道怎样“把两个字母写得靠紧点”……
我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和三四年级的学生差别怎么那么大呢?和我有关系吗?
“有!”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我教的是一年级,但是由于我的思维没有转变过来,还停留在中年级,过分抬高了这些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的认知能力,把他们和三四年级的学生等同了,即时是在对待这些非常简单的问题上。因为他们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是入门级别,是属于那种“啥都不懂”类型的。我们对待他们要抱着“宁愿认为他不会,也不要相信他说会。”作为一年级老师还应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清晰明白,一步一步慢慢来,最好是每个学生都要手把手地教他。凡事都要细化,把事情给分析得透彻,讲解得清楚,他们的错才会犯得少。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出现开头的那一幕。
在此,我想提醒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要低下头、弯下腰走近学生,换个角度从孩子这边去考虑,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如果你把他们“想当然”成大孩子,那你就天天“自寻烦恼”吧!只有学会“轻视”他们,把他们当成是“一年级的孩子”,你才能在教学中寻到乐趣!
让我们一起做“快乐”的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