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 以历史图片解读为载体,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本校历史组主题教研大主题为激趣


如何利用和发挥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的作用,提高中学历史教育的有效性,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所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我的发言抓住历史图片的特点,从历史学科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出发,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解读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分析总结了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
的重要作用,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基于对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试行稿) 明确指出:不仅要注重文字材料的运用,而且要注重图片、音像材料以及遗迹、实物的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搜集和整理简单直观的史料,提取信息,用以了解和解释史实,……初步形成‘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进一步了解与理解历史。可见,历史教师必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合理的归纳和分类。须高度重视图片史料的功能及教材中图片的运用。我们不再使用“插图”的说法,而将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的组成部分,以提升图片的功能;还要注意挖掘静态图片资料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注重对图片资料的寻疑设问,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二)基于对历史新教材特点的要求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它不可能重演,也不可能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只能通过学生对历史文字、图片资料的体验和探究,去感受、关注、理解、认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思想、观点等学习对象。因此,历史新教材为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运用了大量直观形象的图片。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七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共精选照片、图像、示意图、地图等 285 幅,平均每页近 1.7 幅,这不仅使教科书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思考的情趣,增更加了历史的直观性和历史审美的情趣性,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以感知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是新教材编写者的一个主要的意图。同时,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凭借适当的资料,即文字材料、图片材料,也很难让学生对“过去的事”产生兴趣和热情,进而在观察历史事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基于对初中生认知水平特点的要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即认知过程包括:感知、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儿童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具有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特点。首先,在感觉、知觉方面,随意调节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虽有所发展,但不随意注意仍起较大作用,直接兴趣和客观对象的鲜明特点仍有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具有直观性质的图片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的材料,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二,在记忆方面,初中生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识记仍高于抽象材料。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形象记忆法来加强对抽象内容的识记理解,课堂中采用图片等直观教学仍应占重要位置。第三,在思维与想象方面,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虽然得到发展,但还是一种经验型的抽象思维,思维活动还需要具体、直观、感性经验的支持,空间想象力不断发展,想象才更富于创造的特色。因此,利用图片教学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表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历史图片的特点
历史图片之所以不同于文字、实物、历史遗址、历史文物、文献等载体,有着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其主要特点是:
(一)视觉的形象直观 历史反映的是由远及近、循序发展的客观事实,这种客观事实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不能依靠实验等手段复制或重演。而历史图片是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反映着某一特定的历史内容,每一幅历史图片都是当时社会的纪录,它将历史发展的某一场景“锁定”在画面上,比文字记载更生动、细腻,是历史的一种具体再现。对于某个历史时期有什么特征,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如果单靠文字来表达,很难说得十分清楚,而历史图片却有这个功能,能将真正具体的形象摆在人们面前,给人带来视觉的冲击和震撼,使人们对图片中反映的那个时代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比如对于秦朝军队的服饰和装备,单凭文字的说明谁也想象不出来,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学生便一目了然。
(二)内容的丰富多样 历史图片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图片的内容涉及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形式也有照片、地图、绘画、漫画、拓片、书影、剧照、题词、手迹、广告、海报、艺术图片、邮票、生活照片、旅游门券等等,历史图片的“兼容并包”,不仅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料,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人文精神。很多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光研究文字不容易看出,标注在图上就比较容易了。如《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它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都长安的整体布局及其特征,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因而通过观察可以感受其规模的宏伟、商业繁荣以及城市规划的技术水平。
(三)含义的宽广深刻 很多历史图片是当时历史文物或历史事件发展的一个瞬间的真实再现,它所纪录的不仅仅是个别的表象,其中蕴含着众多的时代信息,从不同角度观察能得出多种结论。如在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七年级 ,该漫画中的各种动物第二学期(试用本)中有一幅著名的漫画《时局图》深刻形象的代表并揭露了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和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的寓意,使学生对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一目了然。
三、课堂教学中历史图片解读的方法与策略 教师课堂上组织历史图片的教学,通过示范、引导,使学生了解解读历史图片的一般方法和通过图片思考历史的思维方式,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解读历史图片能力的基础。
(一)观察解读法 观察是阐释、解说历史图片的第一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意在引 ,分析“说明了什么”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解答,从表面信息入手,将图片上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进而一步步挖掘和释读图片中的历史信息。其观察的策略主要有:一是有顺序策略,即合理的观察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二是有重点策略,即通过有重点的观察来抓住图片中的主要内涵。 如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如果只让学生记住出发地、时间、最远点及影响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我们利用解读地图的教法:先让学生看书,初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情况。第二步,让学生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指出航线。第三步,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容易记住航行经过的地点,最难记的是什么?学生们得出的结论是:可以用表格,可以画简易图,也可以画图。最难记的是航线。第四步,学生动手列表格,画图,各忙各的,忙完再交流,学生在感兴趣的图中掌握了郑和下西洋的情况。学生从看到想到动手,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阐释解读法 ,是指学生根据图片,解说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 一种是“看图说史”根据图片所示内容说出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前因后果等,也可以把多幅图片串联成线,解说历史线索和过程,达到“以图直接叙史”的目标;另一种是“以图演史”。所谓“以图演史”,是指学生利用角色扮演再现图片中的历史。这样可以把被动的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活动变为富有刺激性的互动性学习。 (1) 如在解读《隋运河示图》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看图说史”的:总揽全图,看清图片所要反映的内容是什么?(2)重点观察大运河的各 (3)通过观察你能从中提取哪些个节点,观察时注意不能放弃任何提示。表面的信息?(图片的信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洛阳;起讫点-涿郡、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 2000 。多千米;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等)(4)解读这张图片有什么作用?(有助于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空间概念、过程与具 (5)结合图片表面信息和所学的知识你获取了哪些新知信息(请体内容)说明理由)?(大运河不仅在当时成为贯通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加强了对南方的政治控制--南粮北运等;促进了运河沿线地区工商业和城镇的发展--扬州的兴起和繁荣;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航行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比;但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数以百万计的徭役,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共用了约 1 亿 5 千万个人工;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见证--泽 )被后世。。 、 “看图说史”“以图演史”的过程,既解读了图片中的历史信息,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记忆更深刻,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
(三)辨析解读法 对历史图片的辨析主要是通过对图片的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深层次解读图片,建立前后相关联系,在联系中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完整认识,在辨析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图片解读能力。历史的进程离不开两个最基本要素,一是时间的锁定和推移,一是空间的更替和变迁。空间则是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只有了解了空间,才能全面理解历史、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如,讲述 1950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进入朝鲜作战这一章节内容。从地图《新中国成立时的形势》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企 ,组织“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图扼杀新中国在空间上形成的“三面包抄”派出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并且在印度支那半岛支持法国入侵越南。再从另一幅地图《抗美援朝形势》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空间上的“步步逼紧”: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侵入朝鲜北部,并且把战火嫌烧至中国境内,炸我同胞,毁我房屋,损害中国的利益,严重威胁中国 ,的安全。这两幅地图所展示出来的空间上的“三面包抄”和“步步逼紧”使学生明白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为正义而出兵,从而进一步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原因。反过来,对两幅地图的分析认识过程,也使学生能够融合历史,更准确地判断、掌握空间概念,学会在地图上再现历史过程。 (四)探究解读法 “论从史出,史从证出,史论结合”,这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基本原则。教师把教材图片和课外收集到的图片进行有机组合,利用图片所反映的生动事实,作为微型的教学活动设计,编排出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图片,开展讨论、辩论等,从而从图片资料中得出某种结论,可以避免带有一些论证教材预设观点的“灌输式”痕印,还可以提高课堂上探究性学习的浸润密度。 “铁人”王进 如我在历史教学中曾用过这样一张照片,画面是这样的:喜头戴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的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我对学生说:这张图片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当时日本情报人员很快捕捉到了这张照片提供的信息。因此,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公开招标大庆油田开采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你知道日本情报人员是如何从这张照片在缜密地分析出相关的信息呢?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激情和探究意识被有效地激发了。
四、历史图片解读的教学作用 历史图片运用于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润色课堂,使某种历史论述生动一些,以强化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历史图片本身是教学的一部分,不是附属和装饰。在课外去收集、整理、研究历史图片,也不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丰富活动。恰恰相反,历史图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历史图片资料,挖掘历史图片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学习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科学精神,也将有助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通过历史图片的解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图片和文字都能够反映事物、传达信息。历史图片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为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学生可以直接从图片中学习历史知识,同时把历史知识以图形的形式储存在他们的大脑中,便于他们记忆和提取使用。 例如讲述《洋务运动》一课,我把收集的历史照片展现给学生:江南制造总局的大门和厂房,我国第一家棉纺织厂、第一台电话机、第一艘军舰……这些图片给学生强烈的吸引,教师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反映的内容认识和评价洋务运动,不给定论,只要求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洋务运动耗费钱财,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教育上没有改变封建的教育方式和制度,整体上都没有跳出封建制度的藩篱;有的认为洋务运动在军事上是不成功的,虽然造了很多新式枪炮和舰船,但是没能打退日本的进攻,但是在民用工业和教育方面还是有成功之处,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有的则从军事、经济、教育等全方面肯定洋务运动作为“我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积极作用。 同时,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好的图片资料能将繁杂枯燥的历史知识生机盎然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趣味性和形象性中感悟历史,了解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通过历史图片的解读,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历史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思维能力是历史认知能力的核心,构成历史认知能力的主要内容。依据有关历史的材料,透过材料对历史的原本进行认识是历史思维的特点。学生以历史图片为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经过“历史图片-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识”的过程,可以发展观察、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历史图片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储备,这是形象思维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形象进行思维加工活动,以达到对知识本质、规律的认识,则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如以《秦始皇》这幅插图为例,教材内容虽已表明:他是我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强了秦王朝经济、军事实力,开创了我国二千多年专制统治的先河。但仅此还显得不够,为此,我还引导学生通过识图、解图,点拨学生实现知识的提升。秦始皇的刚毅、果断的气质,实际上和他一生的历史活动密切相关。通过感知插图,学生加深了对秦始皇大刀阔斧、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的理解。
(三)通过历史图片的解读,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情感 在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历史图片来营造历史情境,从而渲染历史气氛,展现历史底蕴,增加历史的直观性。学生在图片式情境中,更加容易形成历史感、历史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如《开国大典》一图,艺术地记录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再辅以视频进一步加强效果,学生便会有如临其境之感,在激动和兴奋之余,他们便会去思考探索。 又如在学习近代西方列强入侵我国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每 、组负责三个条约中的一个子目,在《清时期形势图》上标出《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所涉及的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赔款数和中国被割让的领土等信息。同时要求学生收集列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清政府与列强签约时的小故事、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入侵等图片资料,并在课上进行交流和共享,积极鼓励学生按图片提供的信息讲述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西方列强如何一步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学生在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我们现在应该收回被沙俄割占的领土和被列强抢去的文物,可见,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历史图片的解读中被有效地激发了。
(四)通过历史图片的解读,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历史资料是历史结论的依据和实证。历史图片是历史资料的一种,在教学中正确使用,通过对历史图片进行辨析、解读,探究历史真相,做出评价和解释,从而使学生增强证据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以及逻辑推理、思维和理论分析的能力。 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我从出示美国国旗图片入手,问:美国国旗上红白相间的十三块代表什么?五十颗星代表什么?经学生讨论后指出:红白相间的十三块代表最早的十三块英国统治的殖民地,那么它是怎么独立的呢?……让学生从图片中带着疑问去学习和探究。图片形象、直观,符合初中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由浅入深,向抽象思维发展。这样用图片作为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那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其他班级教学中,我也曾把历史图片用于历史课的小结之中。在学完“美国的独立战争”一课后,我拿出美国的国旗图片,让学生思考美国国旗的由来。通过学生自己小结,探究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感受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以历史图片解读为载体,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本校历史组主题教研大主题为激趣
历史组    黄丹

 
热门中学教学总结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