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从业者来说,个人专业的成长,都不能完全依靠一个人的钻研,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要更多的向优秀者学习,互相交流学习才能快速提高,才能少走弯路。对于教师来说,教研就是互相交流提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教研活动是教师的盛宴
“三人行,必有我师”,闭门造车已经不适用任何一个专业人士的成长。优秀者身上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或者那是他们通过自己努力,走了很多弯路才找到的一个方法,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走弯路。因此,向优秀者学习,从他们身上寻找、吸取好的东西,结合自身特点,融合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是一个最佳路径。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年轻的教师,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方式、风格,走进他们的课堂,可以让我们看到与自己不一样的方式,可以启发自己的教学思维,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从而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我们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积极申报课题。
二、教研活动能改变教师的行为观念
国家实施新课程标准。这一段时间参与听评课的次数较多,组内所有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就是尽最大能力这样做的。关注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就站在了教育的高度,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关注学生,促进教师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站在关注学生的高度,你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强调三维目标,为什么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站在关注学生的高度,更能自觉有效的实施三维目标。
三、教研能使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什么交流不起来呢?问题出在教师对交流活动的引导上。具体说,就是活动前教师的指导语说得不到位。
一方面,小组交流前教师只说了开始交流,并没提出具体要求。显然这方面的习惯也没有养成。
第二方面,班内交流时教师指定了每个小组的发言人,这使全体学生都陷入被动地位,发言不发言都由老师说了算,学生积极性受到压抑。
第三方面,班级交流时,教师对发言之外的学生没有任何要求,学生发言时是面对教师的,教师只是自己积极回应,既没有要求他面对大家说,也没有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似乎其他学生并不存在。因此,没有发言任务的学生几乎成了局外人。另外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倾听状态不佳,教师没有及时地发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指导。总之,课堂交流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都因教师的指导语用语不当或不到位所致。
要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教师在交流开始前要有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并逐渐培养成习惯。交流前的教学导语应包括激励性导语和指导性导语。前者是通过评价激励等手段充分调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后者是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如:小组交流前,应当要求人人发言,小组长做好简要记录,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这样要求可以提高小组交流的质量。班级交流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两件事,一是要求发言的学生注意说明自己所说的内容在什么地方,以便其他同学找到。二是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必要时做好笔记,所有同学都可以对发言进行补充和质疑。
对于教师来说,教研就是互相交流提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