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万圣节当天,迎来了学生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讲台上的我面容很淡定,其实内心波涛汹涌,各种担心,终于在紧张与繁忙中度过了期中测试。在真枪实战中,方显“真”本色。
班级整体情况:
本次测试内容为前四单元,较为基础,但也有区分度。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82%,优秀率50%,平均分77,不及格人数由原来的11人降到7人,总体上仍然不够理想,两极分化相对严重。
普遍错误表现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题型分为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听力,第二部分为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三部分为阅读积累与运用,第四部分为写作,程度适宜。
第一部分为听力,整体情况较差,平均分3分。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学生没有认真倾听,注意力不集中,第二学生没有养成根据问题听答案的习惯,第三,作为老师,平常忽略了对他们的听力训练。
第二部分主要分为八个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和第二题补充成语做题情况良好,基本上都能做对,出现问题最多的是“和蔼可亲”的“蔼”,它是上下结构,而非左右结构,其次是“赐”和“竭”个别同学出现了错误,其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严抓,尽管平时一直在强调,但还是没有让每个人都掌握。第三题是解释加点字意思,失分率较高,可见学生平时词语积累较少,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第四题是理解课文内容,多数题学生都能做对,但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书上没有但上课我讲过的课外知识:年过花甲六十岁,只有极少数学生答对,充分说明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让学生自己查字典或相关资料,会不会记得更稳固呢?第五题是区别意思相近词语意思、第六题是按要求改写句子、第七题是古诗词默写,这三道题学生答的可以,特别是第七题,极少数同学出错,可见老师要求到位,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做到的。第八题是口语交际,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事实证明学生的回答太过于口语化,有一位程度较好的学生用了一个词“老是”,换成“总是”是不是更书面语一点?
第三部分是阅读积累与运用,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部分几乎很少有人出错,因为在平常练习的试卷中《穷人》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学生把握比较透彻,反复练习与强调是很有必要的。相反课外阅读做的惨不忍睹,第一小问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词语,其实很简单的一道题,只需要多读两遍课文就可以找到,但是得分率并不高,我反思了一下,是因为他们只读一遍原文,就认为自己都读懂了,耐心不够,最后一小问理解船长的话错误率相对较高,但我也有些许欣慰,在上课时我会经常告诉他们从原文中找答案,多数学生确实掌握,但他们缺乏灵活运用,只会在这一自然段找,而不会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理解,最主要原因还在我渗透太少,以后会注意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四部分是作文,总体来说学生能够把握中心思想,但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首先作文结构不够清楚,想到哪写到哪,完全不顾及他这一自然段想表达的内容,第二,语言过于啰嗦,很简单一句话,非要用一个自然段阐述,第三,语言过于口语化,没有意识到口语化和书面化的区别,第四,书面不够整洁,写错之后直接用笔涂黑。我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其实这些问题我平常都说过,但我没有严抓,所以才问题百出。
教学经验与教训:
1.只要要求明确、到位,学生就会有进步。
2.反复强调易错点和模糊点。
3.没有反复抓,抓反复。
4.多阅读,多积累,教授一些阅读技巧。
5.注意区分口语和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