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第一题基础知识题。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识记,体现在本题语音、字形的考察中。通过评卷发现学生在识记知识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体现在
1拼音方面,大多数同学都能把“静谧”的拼音写对,但是“狭隘”的“ai”好多同学都拼音标到了“i”上面,而且声调不准确。
2.字形方面,“信赖”的“赖”写成“懒”、“敕”等错别字的现象比较多。“头衔”的“衔”错写成“街”的现象比较多。
通过这次测试也反映出孩子对形近字的识记还有待提高,七年级应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
一,2
一1(3)题,满分2分。本题大致情况如下:
整体上学生做题情况不好,平均分应该不到1分,不少学生得0分。
具体情况:
第①小题,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关注到横线后面的标点符号,虽然知道应该扣住“信仰”二字,却把问句答成了陈述句;二是把“信”和“仰”分开回答,答成“信是什么”与“仰是什么”;三是有部分学生没有看清文章内容,回答成了“诚信”。
第②小题,空着不回答的学生较多,还有部分学生是直接抄的横线前面的一句话,没有回答出阅读和生活的关系,不符合要求。
一4名著
整体来说是容易的,只要读过,都能写出来。而且看似二选一,实则第一个选择,又可四选二。第二个选择更多,因是“温情”“或”批判,每篇皆可二选一,列八篇,即十六选一。
问题1,审题不清。a,二选二,两个都写。b,第一个四选二,只选一个。c,第二个,十六选一,写成十六选二,即“温情”与“批判”都写的。
问题二,根本没读过,特别是《西游记》,就没法答。
问题三,议论文阔读表达能力不好。即围侥“论点”,能找“论据”,也能把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
期末改卷感受汇总二
一,第3题 古诗文默写 期末考试的古诗文默写题应当说是比较简单的,但很多考生的得分依然不理想,对这些诗句一无所知的是少数,而能写得出句子但因错别字等问题不能得分的占有很大的比例。
本题共5道小题,(1)(2)题考查对名句的记忆,(3)(4)(5)题考查理解性背默,本题的答题情况大致如下:
1.记忆不牢,表现在默写填空时错别字较多,甚至多有空白。比如第(1)题“与”写成“于”,第(2)题“躁”写成“燥”、“治”写成“冶”,第(3)题“落”字(上下结构写成左右结构),第(4)题“烛”写成“竹”,第(5)题“嫌”写成“闲”、“入”写成“人”、“解”写成“懈”、“何”写成“河”,“澹”“竦峙”书写错误等。
2.读题不仔细,理解不到位,没有读懂题目。如第(3)题强调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再见老友的复杂心情,有的学生答出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第(4)题强调想象回到家乡后与亲人团聚共话今宵,有学生答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粗心大意,作答不规范,答题时要么前后题目出现错位,要么漏掉某个字。
4.涂抹过多,字迹不清,书写不规范。
教学改进措施:1、在复习时要做到背与写相结合,尤其是一些较复杂的容易写错的字,要“看清结构、做好标记、反复默写、格外注意”。
2、 理解:只有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最牢固,而且理解性默写也要求按提示写出合适的句子,不理解诗文的意思是很难准确回答的。
3、灵活:不死记硬背,按要求灵活运用,尤其应注意同一内容的不同问法。多做些理解性、迁移性、联系性、拓展性的题目,以加深背诵和记忆。
4、 巧学:在多积累的基础上,要学会“分门别类”:比如诗词中哪些是叙事诗;哪些是抒情诗;在写景中哪些描写春景、哪些描写夏景、秋景、冬景;哪些写风、花、雪、月 ……这样一方面便于记忆、理解,另一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资料库,丰富了语言,也开阔了视野。
第5题的第1问:
1.有部分同学没有看清位置,将第4题的名著题错填在第五题空格上。
2.在语言描述上,学生直接将表格数据全部照抄下来,没有进行提炼概括。没有分别对两个表格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的不够全面。
3.还有少数同学存在明显错别字,将数字化写成数学化。
4.学生答题的格式不规范,条理不清晰。如果标序号,分别作答会更清楚。
二期末改卷感受汇总二
9题,主要考察对文章主题的概括能力,在价值导向上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答题要点包括主题+结合文章内容。出现的情况如下:
1.学生大多能答出主题,但是不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如答出“梦想很重要,有梦想就要努力地拼搏,努力就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等等。
2.答出的主题不能很好的契合文章内容,多是空话套话,如大多跟政治教学内容的梦想和努力相关。
3.要点不全面,或者所分的几点中都是同一个要点。
4.答案书写较乱,不能分条列点来答。
5.部分同学回答的主题价值观不正确,如回答世界是黑暗的,冷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