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班 级 情 况 分 析 |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分析 | |||||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认识了乘法并且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 |||||
实验或教研主题 | |||||
各单元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 |||||
一、认识除法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重点:让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二、口诀求商 目的: 1、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的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 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 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认图形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四、加和减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五、位置与方向 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 3、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平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六、量长度 目的: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线段的长度;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的重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会恰当地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七、乘和除(一) 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推导7、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8的乘法口诀合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8的乘法口诀; 2、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和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3、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学会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简单的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 八、时、分、秒 目的: 1、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1秒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难点: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识。 九、乘和除(二) 目的: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这些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在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学会计算表内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十、观察物体 目的: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所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十一、统计与可能性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2、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十二、期末复习 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7-9的乘法口诀,时、分、秒的认识等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7-9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等计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 |||||
教 学 措 施 | |||||
1、对于“认识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教学:提供现实的数学活动素材;给予广阔的自主探索空间;组织多样的讨论交流活动;赋予数学的深层思考机会。 2、对于“加和减”的教学: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入规则的学习;在主动的实践操作中发现规则;在多样化的算法比较中提升规则;在认知结构的构建中完善规则。 3、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认图形”的基本手段是折、减、拼;利用图形进行直观思考是“观察物体”的核心环节;理解量的实际意义是“量长度”的重要前提;描述和交流是“位置与方向”的有效方法。 | |||||
教 学 进 度 | |||||
周 次 | 教 学 内 容 | 课时数 | 周 次 | 教 学 内 容 | 课时数 |
1 | 期初复习(1) 认识除法(2) | 3 | 12 | 乘和除(一)(5) | 5 |
2 | 认识除法(4) 练习一(1) | 5 | 13 | 乘和除(一)(3)练习七(1)机动(1) | 5 |
3 | 口诀求商(2) 练习二(3) | 5 | 14 | 乘和除(一)(4)机动(1) | 5 |
4 | 机动(2) 认图形(3) | 5 | 15 | 乘和除(一)(2)练习八(2)机动(1) | 5 |
5 | 加和减(2) 练习四(2) | 4 | 16 | 时、分、秒(3) 乘和除(二)(2) | 5 |
6 | 加和减(1) 练习五(2) 机动(2) | 5 | 17 | 乘和除(二)(3)练习九(2) | 5 |
7 | 加和减(1) 练习六(2) 机动(2) | 5 | 18 | 算“24点”(1) 观察物体(2) 机动(2) | 5 |
8 | 位置与方向(2)复习(2) 机动(1) | 5 | 19 | 田园风光(1) 机动(1) 统计与可能性(2)练习十(1) | 5 |
9 | 位置与方向(1)量长度(3)机动(1) | 5 | 20 | 期末复习(5) | 5 |
10 | 量长度(2) 机动(3) | 5 | 21 | 期末复习(5) | 5 |
11 | 期中复习(3) | 3 | 22 | 1、乘和除(一)(5)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