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科学阅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阅读能力的训练是广大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符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中学生科学阅读能力的意义及可行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让学生由“学会”转变成“会学”,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会学,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自己对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自主地学习新知识,从而达到能理解、会应用的目的。自学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倡与深入,阅读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为了后继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的提高更应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一提到阅读,人们一般都会想到语文、外语等语言学科的阅读,其实,学理科也要有相应的阅读能力。尤其科学更是少不了,但传统教学一直都没重视科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能学会科学但不会学科学、会解决科学问题但没有科学思维的现象。就拿最起码的课本来说,阅读课本好像只是老师的任务而与学生无关,课本对很多同学来说就是习题集,只在做作业时才打开,就是翻开课本也阅读不了,把握不住课本的编写思路,建立不了科学的知识结构,没有科学思维,不能深入学习科学。而中学生,由于中考的压力,学生几乎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没有一点科学思想,做题只是机械性的条件反射,以前见过的就会做,以前没见过的就不会做,不会分析试题,理解不了试题表达的含义,学生学的累,老师教的累。谁不知学会分析、主动思考、理解科学是学会科学的真正方法?这么多年来,中学科学教学都忽视了这一点,绝不是中学生没有阅读自学科学的能力。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已基本成熟,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已经能够把握正确的阅读顺序。这么多年来,对科学阅读的忽视可能还是由多年的习惯和只重视考试而忽视学生对科学的掌握情况造成的。在新课改进行的今天,在教育观念发生变化的今天,这种学习科学的方法也应变一变,不仅要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也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科学,既要学到科学知识也要学会学习科学。因此,学生要真正地动起来,积极配合老师,自觉参与课堂教学,自主进行科学学习,而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科学阅读引起了许多科学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进行阅读训练最好的材料莫过于科学教材,所以,主要把阅读的对象定位在科学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三个方面。
三、掌科学阅读特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要进行科学阅读,首先就要对科学语言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科学语言的认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下一步的产生是严格依据上一步推导的,一个字一个词语不认识不了解都会影响整个科学概念的理解。所以,在科学阅读中不允许有生僻字词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扎实的科学基本功,对学过的科学词语能够准确记忆、准确理解。
第二,科学阅读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过程,这是由科学的严密性决定的,每个细小环节都要理解清楚,任何一个知识点的不透彻理解都会影响我们对整个过程的理解,甚至会中断我们的阅读。
第三,科学阅读是一个不断思考与动手推导相结合的过程。科学由于其严密性、简捷性的特点,一些不必要的步骤就会省掉,这对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同学将会是一个挑战。
第四,科学阅读是一个需要快速学习快速理解从而掌握新的知识的过程,这是由科学知识结构决定的。科学阅读要随时学习新知识,随时进行积累。由于新知识在科学阅读中不断出现,这必然会增加阅读的难度,影响阅读的速度。
第五,科学阅读以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点为主要目的,不能纠结于题目形式与具体描述内容。
四、教师培养提高中学生科学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教师要把握启发诱导、不代替分析、不直接作答这一原则.培养学生阅读科学的能力,要从“扶读”阶段到“解读”阶段,最终到达“放读”阶段.从引导性阅读--指导性阅读 --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提炼---阅读与迁移--阅读与应用---阅读与反思逐步展开,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从而真正提高中学生科学阅读能力。
1、扶读阶段,问题引领。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问题串,学生在阅读教材中才会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思考,大脑才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并积极思考努力探索。
2、解读阶段,咬文嚼字。科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指导按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通读全文——勾画重难点——质问疑点——联想类比——批阅注释。对新出现的科学定义、定理和阅读时产生的疑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再仔细阅读有关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仔细比较,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对于易出现的误区要勇于暴露,学生辨析纠错,从而加深印象。
3、放读阶段,自主探究。这一阶段重点放在学生提出问题,加以探究应用上,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互相补充,互相解答.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真正的科学阅读,以达到教学的整个目标,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了。因此,重视学生科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4、读后反思,提炼迁移
科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做错的题目,教师不用讲,让学生再把题目读两遍,学生便可自省改正错误,印象更为深刻。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失误,总结经验,提炼阅读方法,内化为自身的阅读好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好比掌握了独立获取科学知识的金钥匙,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掌握科学知识。
5、读后练习,精选适量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我们教师应有选择的增加具有阅读性的作业。如布置一些阅读章节的预习性作业,阅读报纸的小结复习性作业,经常选择一些内容新颖,学生必须通过仔细的阅读才能解决问题,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题量不易多,否则会让学生觉得难以完成并降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键是做到持之以恒。
五、训练科学阅读提升自学能力的途径
中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最好的材料莫过于科学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也可以通过科学教材的预习、自学来实现,学生对科学教材自学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科学语言,二是科学知识结构。科学语言的学习可以从定义、定理和公式这三方面入手,这些知识是科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懂的部分,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培养锻炼逐渐自学懂这部分知识,就拥有了较高的科学阅读能力。科学知识结构应在每章或全书的总结时来建立,先对知识有全面了解,有整体概念,再把科学知识整体化、系统化,这样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系统;科学阅读不仅是阅读更重要的是阅读之后的理解,而这种对科学知识结构的归纳总结,对于锻炼提高科学阅读科学理解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六、科学语言的阅读自学
1.定义的学习
定义是科学语言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要求重点记忆和掌握的,定义应该要先理解再记忆,不能彻底理解时,可采取先记忆,再在应用中理解。记忆后通过不断在解题应用,掌握其规律,再碰到新的定义就能够快速理解。要注意“暴露”思维过程,加强对概念误区的教学,使学生避免犯同类错误。定义的应用一般是严格按照定义的条件进行判断:
例:已知y=(m-3)x|m|-2+3是一次函科,求m的值。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概念应用题,只有一个条件y=(m-3)x|m|-2+3是一次函科。要用这个条件就要明确什么是一次函科?课本上一次函科的定义为: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b为常科,且 )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科。其中 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阅读时应把握定义的关键词含义:①比例系科 ≠0;②自变量的次科是1;③常科项可以是任意实科。特别注意:y=kx+b(k≠0)其中k≠0是定义的一部分,不可分割。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就有 ,所以m的值为。
要解决概念类题目,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记忆很重要,初次接触一次函科,通过这个题会加深我们对一次函科的理解和记忆。对概念的掌握首先要记住,其次要弄清其内涵与外延。在概念的记忆中最好能举出反例或实例,这里的实例更应该是类似例题中的题。所以,对概念记忆的两种方法:理解记忆和先记忆再做习题反复理解。各人可依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但都要达到准确记忆、能理解、会应用的目的。
2.定理的学习
定理是严格按照自身的条件再结合相关定义推导出来的。(1)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2)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3)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体会定理与有关定理和概念的内在关系,掌握其应用;(4)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定理的证明有很强的逻辑性,对定理的学习不仅要准确记忆定理的条件、结论,还要理解定理的证明,掌握定理证明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技巧。定理在应用中一般是作为依据使用的,要分析清楚它的条件、结论。定理的学习应侧重在证明与应用上,对定理的记忆就不一定要逐字逐句记忆,但必须掌握其条件和结论。定理的证明是通过严格按照定理的条件和已学的知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从而得出结论。定理的学习对培养科学思维很有帮助,学习科学要学会用科学思维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走进科学,理解科学。
3.公式的学习
对科学公式的学习,可以比较定理的学习来讨论,比较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相同处:定理、公式都要求准确记忆,明确其证明、推导,能熟练应用。不同处:第一,定理在应用时一般是作为依据使用的,判断清楚其条件才有结论,对定理的记忆也不要求逐字记忆。而公式在应用时一般是作为工具使用的,对公式的记忆必须准确记忆。第二,定理的证明体现的是一般的科学思维:严格按照定理的条件和已学的知识进行严密地逻辑推导,而公式的推导除了有很强的逻辑性外还有很强的技巧性,体现着科学的灵活性。第三,公式的应用不仅是公式本身的应用,也会涉及到对公式推导方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这些方法技巧的应用。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预习乐于自学
新世纪的中学生依赖性强,不愿意自学,等着上课听讲,接收现成的知识;新世纪的学生逆反性强,布置预习自学的作业,学生不一定会去认真看认真学,对于锻炼科学阅读的能力也起不到多少作用;新世纪学生表现性强,布置预习作业后,可以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让一些依赖性强、逆反性强、自觉性不够、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将前一天布置的学习内容讲授给同学,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为了表现得更加出色,必定会努力学懂、学通一些较难的定义、定理、知识等。通过讲课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提高科学阅读能力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5.会做笔记,勤于积累
在做语文阅读时,有良好习惯的同学一般都会做笔记的,摘录优美的词语、段落,随时写下心得体会为以后的阅读和进一步学习作积累。其实,科学阅读也是要做笔记的,可以积累典型的例题,典型的解题方法技巧,自己认为恰到好处的思路分析等等,只要是你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你都可以写下来,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锻炼提高自己读懂知识点、吸收知识点、理解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理解知识点的能力,精做笔记、会做笔记对于提高科学阅读也是很有成效的方法。
笔记,不仅要做,还要会做。不一定要照着黑板上的抄,上课时重点应放在听上,听老师的分析与引导,学老师在碰到问题时是怎样入手的,笔记一定要记对自己有启发性的东西,凡是书上有的,像定义、定理等就不要抄,这些内容书上的肯定比你抄的整齐、漂亮。有启发性的东西可以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一句话,也可以是老师随口说的一句话。所以,记在笔记上的东西都是有用的,这样才能保证笔记的“简捷”,要不然笔记比书还厚。另外,笔记不仅在课堂上记,在课下阅读相关资料时,你认为典型的例题、分析都可记下,可以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总之,笔记要“精简”,笔记上的东西都是你认为有用的,要随时与笔记交流。
七、科学知识结构的学习
科学课本的编排章节性很强,一般都是一章涉及一个方面的内容,对科学知识结构的掌握要以章为单位。在学习一章之前,先在目录上浏览一下这一章的所有内容,看这一章要学哪些内容,有个整体了解也就心中有科。等一章学完后再建立整体框架,把各个知识点填到框架中,也就系统掌握了这一章。由于北师大教材的编排是螺旋上升式的,到初三时对每一个模块进行框架式再整理,从而将书越读越薄,了然于心。
如函科这一模块,浏览目录会发现这一模块包括:变量与函科、正比例函科、一次函科、反比例函科和二次函科,每一种函科的学习都经历概念建立、函科图像、探索性质、特征归纳、综合应用五大环节。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体会,首先要明确函科的意义,之后一定深入理解整理一次函科,从而为后续类比学习总结反比例函科、二次函科做好铺垫。明确要研究函科就要搞清楚函科的定义域、值域、图像特征(对称性、最大值、最小值、参科的符号与图像的关系、交点的含义等)、增减性、图像的变换等。在应用中还要特别注意科形结合思想和方程思想的应用,这样函科这一章的框架、思路就清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管碰到什么函科,就知道该怎样思考了。这样做,对刚开始进行科学阅读的同学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怎么办呢?跟老师学,老师在每一章结束时都会作总结的。总结,也就是理清思路、强调重点、使知识系统化,再自己尝试着多练习就会掌握的。科学知识结构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掌握科学知识,更有利于理清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科学的一般结构,形成科学思维。
科学语言和科学知识结构这两方面的学习,为提高科学阅读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自学的方法。科学阅读就是要能深入思考,把握它的思路,掌握科学知识,理解其本质,并能应用它,把陌生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深入思考转变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又把学生的被动学习真正转化成主动学习。

 
热门中学教学总结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