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第一学期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试卷卷面分析反思)


概况 54人参考,人均分69,最高分97,最低分31,及格率60%,优生率2%
    考卷与考情分析:
    本次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总分120分。分三个大题: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第二大题阅读理解;第三大题是作文题。该试卷知识涵盖面较广,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材料的选取,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从考试的成绩来分析,第一大题中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和理解掌握扎实,失分较少,书写也较规范整洁。失分较严重的是对一则广告的理解,大多数同学对宣传“臭豆腐”的广告词“臭名远扬,香飘千里”中的“臭”字的含义不懂,对广告词的妙处分析更是难以下笔,即使下笔也未谈到要害之处,可见此类题还需多训练;第二大题阅读分析题占65分之重,得50分以上的10人,得30分左右的占半数,还有一批同学仅得20分,还有极少数更低的,情况很是不妙。分析原因是:(1)审题不仔细,如需要从两方面回答问题的题,很多同学只答了一个方面,有的甚至很简单的问题没看清楚就做了与题目要求相反的答案。(2)回答问题“拈轻怕重”,无头无尾的回答或“高度概括”。(3)语意表达欠通顺和准确。部分同学能理解文意,但在回答问题时,前言不搭后语,典型的心明口不明。(4)阅读分析的能力低下,全班有10个同学读不懂文意,答题东扯西拉,答非所问,有个别同学的答案让人看了啼笑皆非。第三大题是作文,是以“呼唤”为话题作文。全班优秀作文只有两三篇,很多同学没有把握好题意,作文的感觉不是很认真,构思简单粗糙,下笔随意。主要问题有:中心不突出,泛泛而谈;结构混乱,行文无章;语言枯燥,无感染力;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
    下一阶段教学打算:一是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扎扎实实的搞好常规教学,注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二是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技巧,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训练学生通过概括文章或片段的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主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抓住关键词或关键段进行推敲,从而理解文意。三是作文教学要坚持审题训练,要进行定格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注意细节,思考人生,张扬个性。

总体分析
      这是一份题型全面、质量高的考卷,题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在这半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考题分析:
“语文知识积题目。还有“文学名著收获”有6分,目的是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落实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整体感知能力、筛选信息的能累与运用”是重积累包含字音辨认,别字辨析、名句默写等知识性力、语言表述的能力。文言文主要考查:掌握课内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作文:主要是要求写出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情。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老师讲为主,讲得多,练的少。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性的灌输作用并不大,应当以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为主。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没有真正落实。
失分情况分析
1“积累与运用”这块第3题失分严重,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学生的背诵默写情况不容乐观,审题较粗心,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
2学生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或语段信息认真、严谨审题;全面、严密答题的思维习惯极为欠缺。答题角度与答题的要点把握不住(好)是卷面失分的主要原因。这在主观性较强,文字表达较多的题目中问题尤为严重,学生大多缺少明晰的思维。
3作文失分要有3个方面原因:一是语言表达欠缺,有部分学生句子不够通顺,语言罗嗦,错别字较多;二是审题不当。把握不住核心要求,止于浅层与小处。内容陈旧,缺少动人之处。表达粗糙,少文采,少情意,少美感;三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改进措施:
①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而教师也未能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平时应严格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上化被动为主动,培养自学能力。
②在课文学习中语基部分仍应多巩固,同时引导生注重整体把握,注重具体句段的分析与赏析,注意分析表达的针对性与全面性,注重关键词句的作用与利用。加强练习与引导,强化学生的审题与解题中细致与严谨的思维习惯,关键词与关键句意识,注意其在审题中的作用与答题中的体现。
③写作方面先着重于立意与选材的训练(这两点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今后教学将多进行审题指导,对写作应进行范文例析,并提倡多练笔。
④加强个别辅导,在整体成绩稳步发展的情况下,多培养高分,尽可能减少低分。
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华县教研室  孙碧蕊
九年级期中语文试卷,从命题的角度来看,能按照新的课程理念,紧紧围绕2010年陕西省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来命制,试卷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考点明确,有较强的导向性。试卷分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四个板块,难度系数控制在0.65左右。试题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体现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课内知识巩固,注重综合应用,能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创新。
从各版块试题来看,经典诗文默写,依据2010年中考新变化,加入了少量的现代文默写:综合性学习,特别关注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即关注水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旱涝灾害问题,充分体现了语文科工具性特点。所给材料通过一幕幕感人的景象,让学生体验“水”在关键时刻的可贵,更能让学生在“多难兴邦”中体会民族精神。学生在材料的引导下,情溢笔尖,自然流露心声;现代文阅读《读书杂谈》选自鲁迅的作品,具有典范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重视名家作品;文言文阅读选自课外《清朝艺苑》,勤奋、严谨、专注读书的顾炎武,是本次考生学习的榜样,考查内容倾向重点实词和重点句式;作文采用一题制,“没想到我如此——”为半命题作文,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多种话题,有利于活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的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完美自己。作文从形式上看又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做了特定限制,是以往考试中少有的,促使学生写细节精妙、情感细腻的记叙文。纵观全卷,以“读书”为命题思想,让学生在生活中读书,在生活中领悟读书的真谛,读书要纯洁自己的心灵,要美化自己的言行,要服务于整个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九年级期中语文卷,参考人数2875人,96分以上53人,72分以上1997人,72分以下878人。全县总分平均76.02分,难度系数0.64,符合陕西省2010年《中考说明》中“0.65左右”之规定,其中4所学校高于平均分,13所学校低于平均分,全县最高成绩104分,最低成绩5分。
下面,我结合本次考试阅卷情况,谈一下考试中学生答卷存在的主要问题:
1、汉字的书写欠规范。诗文默写中“遁、蒌、芦、暖、新娘”等字词的错误率较高。更重要的是全卷的书写,如果依据中考说明的要求,属于一类卷的考试微乎其微,相当一部分学生显得浮躁,书写狂乱。
2、辨析能力较差。15小题将改后的结尾和改前的结尾进行比较,有的学生把此题误以为是个开放性试题,实则不然;还有的学生利用惯性思维答出“改文好”,都失去了3分。它是一道唯一性答案的试题,它需要学生从情感的激发点和与文题的照应关系等方面来统观此道题,要认真的对比和分析,才能得出定论。
3、综合性学习答题肤浅。第六小题让学生发表一句感言和拟写一条标语,看似简单,但是学生很难拿全5分。试卷中,有的感言不感人,语言不够凝练;有的标语不够鲜明醒目,或者未能使用上修辞。究其原因,学生还是不能入情入境,不能置身于实践活动中去,不能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参与者去答此类题。
4、现代文阅读缺少整体感知。第12小题关于插入文段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就文段内容答题,未能把这一情节与前后内容链接,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理解,充分暴露出学生欠缺现代文的整体感知能力,也能透视出我们教学中存在着肢解课文的现象,导致学生未能更好地把握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5、课内知识落实不到位。本次文言文与中考此题的命题要求相比,难度大大降低,但从学生出现的问题来看,实词“释”“咨”解释不出,摘取的句子翻译不出,都能反映出课内的文言文知识巩固还很不到位。
6、作文异常丢失大分。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在此次考试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未把它的实力显示出来。从大的方面来看,小标题、题记等多种形式并存,但作文过于追求形式,内容却空洞无味;从细节来看,有的不会描写、抒情,有的叙事不清,不能凸显主题,有的字数严重不足,有的书写潦草,都直接影响了作文的得分。
下面,针对本次考试情况,结合九年级语文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1、各校九年级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本次考试的得与失,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备课组成员要加强试卷的分析研讨,正确了解本届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以利于今后能顺利开展工作,也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尤其要在学生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
2、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语文常规知识的教学应自始至终,如词语(成语)运用、标点、病句、修辞等要能变换形式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同时,也要学会在背诵默写中积累,减少错别字。
    3、讲求方法,攻下“现代文与古诗文阅读”两座高山。阅读如同攀援,要有一定的体力和方法。既要蓄积足够的阅读量,又要具有思考习惯及答题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平时,一方面是课外多读美文,拓宽阅读面,另一方面是选择一些经典文章或时文进行训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教师给予实质性的指导。
4、作文的辅导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小人物,多写随笔,表达对生活的点滴感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训练时注意切入点的把握,作具体生动描绘,突出用词、修辞、描写的指导。
③作文教学应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多作立意训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热门九年级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