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2010学年的第一学期已临近尾声。本学期我们综合理科教研组结合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以教研组为核心,发挥校本研修的阵地作用,优化教研组功能。以教学五环节中的“备课”为本学期教研组自培主题“分析学情、立足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合格率是我们的立足点。
一、认真踏实地落实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是教研组成熟的保证,我们将教学常规做到极致。认真落实每月的常规检查,教案格式都比较规范,在上完课后都能反思有详细的教后记。在作业上做到数量、难度适当,并体现适当分层。坚持听评课制度,能认真完成学校里规定的听课要求,学习校内外老师的好的经验。老师们人人参与教研活动,积极进行专题讲座、每月进行报道,我们以集体的力量来认真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老师重视教学质量的监控,对学生的测验强调客观性和科学性。由于取消了联考,要求教师对综合训练卷、期中、期末卷进行命题,老师们能认真对待,把它作为提高命题能力的机会。
二、主题教研优化教研组的建设。
我们围绕自培主题“分析学情、立足备课”,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活动。在教师自学、实践的基础上,教研组每月一次“专题讲座”活动,以 “主题先行,轮流主讲”为形式,每位教师依据自己实践和研究,与组内其他教师共同分享学习与研究心得,在中心发言之后教师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展开讨论,交流心得,通过活动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我以《溶液的酸碱性》一课为例,将在进行备课时所取得的成果,所积累的经验,与组内的各位老师分享。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既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章米米老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教学设计才不会空洞,课堂教学才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教师要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学生就会发现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刘老师强调了现今理科学科教学的不良状况——简单复述纯粹文字性实验描述的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针对这点,刘老师设计了多种教学模式,一改陈旧的教学模式,欲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研组并不只是管理组织,而是开展教学研究。我们教研组形成了从单一分析到多元分析,从学生学情、教师师情、教材变化的多元分析,结合对二期课改理念的学习和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我们教学研究的切入点。本学期以“宛平杯”教学节为载体带动全组教师深入教学研究的,所有的老师都开设了组内公开课。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坚持开展说课、听课、评课与课后反思活动。我们对入围的两位老师钱忠伟、邱晨,对他们的课进行了评讲,试讲,再分析,再试讲的活动评课,在此基础上两位老师进行了修改,试讲,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打破了学科本位的观念,使教师在听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课中,拓展教师视野,丰富教师教学体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钱忠伟老师获得了校骏马一等奖。
四、以研促教,为教学研究灌注长久生命力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解决教学中的各种疑惑,将教学研究作为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促进了教研组的建设。我们组共有两个课题,《初中科学与理化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分析学情增强教研有效性的研究》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特长,成为研究的一部分,突破了过去教研活动主体单一化的问题,使每个成员都融入其中,发挥应有的职能。我们从个人辐射到团体,共同参与、成果共享,使教学研究提高整个教研组的教学能力。我在区第十届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三等奖。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参加了各种比赛,获得诸多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