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必修1)教学计划


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必修1)教学计划
                             民族中学     杨泽丽
       一、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1)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为主,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使学生认识处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层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它不仅与宇宙有密切联系,还与地壳以下的地球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第五单元
二、 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学班5个,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上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巩固和提高。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又要进行一定的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特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三、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他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在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
2、多听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积累经验,不在与教学时间的长短。应该尽量多听课,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那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所收获。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加强个别辅导,课堂上给他们机会,不歧视他们,肯定他们的努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全面教学,突出重点
     无论是授新课还是复习都必须注重素质的提高,有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既注重文化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又注意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既注意掌握解题的规律,有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
     2、作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复习计划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重点地读书,自读教材到深化教材列出各单元的知识体系学会自我归纳总结。即使反馈注意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读图能力的培养
       加强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判断能力对文字、数据资料、新的图象来命题进行能力考查对信息提取、加工、整理、转换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信息、图上信息有何用途。地理计算能力地理规律与原理区位的认知与评价区域综合分析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分析等。同时重视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力求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
五、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课时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课时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6课时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课时
问题研究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1课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2课时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2课时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2课时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1课时
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1课时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1课时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课时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课时
问题研究 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却水问题 1课时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课时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2课时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2课时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1课时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课时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2课时
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热门高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