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理学科高考质量分析会总结


  今天,有幸参加了郑州市地理学科高考质量分析会,会议在郑州二中举行。会议由三位学科优秀教师分别分析了2018年地理课标卷Ⅰ、Ⅱ、Ⅲ的命题特点,以及从命题特点中得到的启示,以便更好的开展高三复习。我作为一名非高三教师,听取了本次会议,可以先一步了解高考,明确高考动向有利于更好的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具方向性。可以说从本次会议中收获很多,并整理总结了会议精髓。
一、2018高考地理命题特点。
       特点之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承生态文化,树立动态平衡的人地协调观;二是遵循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的自然修复观;三是倡导绿色发现观,树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观。
       特点之二:突出学科关键能力考查,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首先,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全国Ⅰ卷第37题第2小题以从乌裕尔 河受阻到扎龙湿地形成为案例,涉及水循环、水平衡、陆的转换等地理学原理的运用,要求考生分析地理过程与变化,通过运用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等学科思维模式,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其次,扩大试题开发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例如,全国I卷第37题第4小题,以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还是保持扎龙湿地为案例,引导考两个方向思考并作出判断,如果选择前者,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富营养化等;如果选择后者,则体现出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有助于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防止湿地环境变化等。最后,提高试题探究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特点之三:优化材料选取和情景创设,引导教学重基础重应用。主要表现在:其一,围绕主干内容选材,发掘地理内涵;其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重视地理实践;例如,全国Ⅰ卷9-10题小明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情景,其中提及的路线分布、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获取的,很好的做到了地理与生活密切联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其三,紧扣时代主旋律,开阔地理视野。例如,全国I卷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注重“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促使考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地理意义,体现地理在现代经济建设和国中的应用价值。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建议
       结合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特点,预测2019年命题方向并提出了高三一轮复习策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具体总结如下:
       1.吃透课标和考纲,把握教学的范围和评价的标准。
       2.深研近5-10年高考试题,把握高频考点、选材特点、设问方式和角度、答案设置等方面的特点,为教学、命题、讲评作好指引。
       3.构建一轮复习课模型,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4.帮助学生不断升级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固定模板→反差应用→打破模板→开放模板)
       5.经常收集热点素材和突出学科价值的素材,加强原创命题,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
       6.加强收集学生学情收集,针对共性问题构建小微专题。
       7.强化主干知识的网络化和高频考点的精细化,加强自然地理的复习。
       8.作业和测试注重试题选择在知识上的覆盖性和在能力和学科素养上的层次性,从而起到既巩固基础知识,又强化学生四项能力的训练和学科素养的形成的作用。
这些策论不仅是针对高三一轮复习,其实很多方法也应用于高一、高二的地理教学,希望对我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热门中学教学总结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