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星球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
二.教材分析
1、“与同学们谈地理”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3、地球的运动 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 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4、地图 学习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5、海陆分布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动眼读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6、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7、天气与气候 重点内容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报
8、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学生不仅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根据数据画气温曲线图。并且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通过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来反映。
10、世界的气候 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11、人口和人种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影音资料,讲一些有关宗教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宗教知识的兴趣。
12、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1)比较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四.完成教学任务的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教学进度表
时间 | 周次 | 课时数 | 教学内容 |
9月 | 1 | 1 | 序言 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理 |
1 |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
2 | 2 | 第二节地球仪的经纬网 | |
3 | 2 |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 |
1 |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 | ||
10月 | 5 | 国庆假 | |
6 | 2 | 第二章地图 第一节地图的基本要素 | |
7 | 1 |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 |
1 | 第三节地图的应用 | ||
8 | 2 | 第三章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海陆分布 | |
11月 | 9 | 1 | 第二节 海陆变迁 |
1 |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 | ||
10 | 2 |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 |
11 | 1 |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 |
12 | 12 | 2 | 第四节世界气候 |
13 | 1 | 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 |
1 |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 ||
14 | 1 |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 |
1 | 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 ||
15-18 | 总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