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进教研,提高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有效促进研修,提高素质,我们组采用“自我研习+同伴互助”的模式。自我研习包括研读课程标准、学习教育理论、教师的个人反思。我们组全体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并及时发到学校网站和教育博客上,通过反思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
同伴互助即把个体的研究引向集体的研究,这也是我们教研组的基本组织形式,我们的同伴互助分为日常性和定期性两种:日常行为——每天上午的前两节,为我们的听随堂课时间,听同组老师的随堂课,进行随堂课探讨,每天的下午放学进行问题会诊。定期行为——每周二下午是我们雷打不动的教研时间,另外每周一次课例研究,还建立了QQ交流群,进行理论专题学习。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围绕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讨,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此外,只要学校组织外出学习培训,听课的活动,我们总会积极报名,争取“走出去”学习机会。
我们还积极参与区教研室组织的基本功比赛,以促进我们专业成长,在不断的培训、学习、实践中,我们正在慢慢的成长。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教研活动是我们成长的舞台,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是我们的目标。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我们每个人均会积极参与,共同学习。
为了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学期初,我们一起讨论分析情况,才制定切实可行便于落实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每次的教研活动形式,我们都尽量做到形式多样,有效的研讨。我们的活动形式除了公开课、课堂研讨、理论学习外,还有命题讨论、教学质量分析、培优补差研讨等。教研活动时间一般定于每周二下午,每次教研组活动,我们七个人轮流主持,由主持老师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研主题,自选内容,提前一两天分发相关的材料,所有成员做好参与发言准备。
在每次活动中,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发表意见,有所思考。如每次的课堂研讨课活动时,提前一周报好做课时间、课题,大家提前调好课,保证本组教师全部参加。课后进行评课、议课。因为都是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且相互了解相通,在评课中,都能直言不讳的进行评价与指正,所以在每次教研活动后,在教师中都能引起广泛讨论,即使有时,时间比较紧,我们就在走廊上开始讨论,我们的教研无处不在,在讨论中碰撞出了无数教学灵感的火花,这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一种帮助,对全体教师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机会。应该说每次的教研活动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可以说,我们的教研活动是一个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展示的舞台;更是一个教师积累教科研素材的资料案例库。
在每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每次教研活动,每人都做有活动记录,结束后收齐好材料,如课堂研讨课教学设计、执教反思、评价量表、专题讨论资料、质量分析材料等,并在期末时对所有的材料进行整理汇编,交于教导处存档。
三、抓好常规教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由于学校每月要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等方面教学常规的全面检查。所以,我们教研组把这项工作做在前面,组内先进行认真的检查、记载和反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存在的问题,及时、当面的与成员进行交流、探讨、改进,以求教学常规的更规范。
(2)坚持抓好听课,学校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达到15节以上,并要有详细的评课。我们组内要求每学期不少于20节,并要求有批注、有评价、有建议、(三优一建议)
(3)坚持写好教学反思。我们每位老师每月八篇反思,一篇月工作总结,篇幅要长、要有质量。通过写教育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校本课程有序开展,丰富语文综合素质。
1、大力开展课外阅读,让读书伴学生成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我们四年级语文组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填好读书记录卡,做好积累,写好读后感。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展演讲比赛、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
2、一笔一画写好字,传承中华文化。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在每天中午的写字课上,指导学生一笔一画写好字,同时还定期进行了写字比赛,听写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同时也提高了大家的审美意识。对于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并指导其更好地发挥特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关注每一位学生。
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从各个村小过来的再加上外来务工的,基础比较差,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我们教研组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进行了培优补差工作,每天下午放学后,把优等生和潜能生分别集中起来,轮流进行辅导,遇到问题,及时商讨解决。
教研成效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每个成员尽心尽职工作,努力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由于我们扎实做好了教研工作,我们四年级语文组每一位成员都在成长,同时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更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