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班主任十一月份工作总结


十一月份工作总结
转眼间,十一月份即将离我们而去,我们的课程也已经进行了大半,在过去的十一月份,我们收获了什么?
在十一月份,教学上我们进行了期中调研考试,对前段时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回顾式的总结,通过教研我们发现,我们的教学进度普遍较慢,较之其他学校落后一周的现象,这样会造成期末时候的紧张,所以经过本次调研老师们对待教学更加紧张了,加快了教学的进程,要为复习预留足够的时间,这样才能让期末考试保质保量。
这些天,为了迎接校本教研推进会的顺利进行,孙主任和各个教研组都在积极的筹备中,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激烈的教研,浓厚的教研氛围充斥着校园,相信校本教研推进一定会顺利的进行!
在本月,学校还组织了学生进行跳蚤市场的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们充满兴趣,老师们也乐于参与,在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希望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能够多多的举行,为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一抹生趣!
十一月的走过,本学期也过了一大半,在忙碌的课程收尾中,希望我们都能静下心来,在本学期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附十一月份反思:
跳蚤市场
以前只是听说过跳蚤市场,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逛过,来到我校之后,听王校长说起了跳蚤市场,就在上个学年,我们学校还组织了跳蚤市场活动,可是由于当时我是二年级的任课老师,二年级孩子年龄还小,没能直接的参与到这项活动之中,只知道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从学校网站上发表的新闻上看到这项活动是多么的有意思,有教育意义,一直很想亲身感受一下,这不,今年终于有机会了,学校再次组织了跳蚤市场活动,而且是全员参与,这真是太好啦。
首先开始的是3—6年级,只见每个班级在制定的位置开始摆放要出售的商品,有书、玩具、笔、字帖、娃娃等等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的,每个班级还都选出来最会销售的几位同学担当本班的销售员,其余同学则作为买家在市场上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顿时整个操场变得热闹非凡,就连平时作为老师的我们都忍不住出手啦。
对于学生来说,作为老师的我们可是大客户呢,只要我们在操场上一现身,就会有好多走动的卖家主动到我们身边推销他们自己的产品,“老师,看看我的这本书,原价可是31元呢,现在还这么崭新,10元卖给你,实惠吧!”“你看别人都卖的好便宜呢,都两三元,你这太贵了,能不能便宜些啊?”……在这样来回的拉锯战中,大多数同学都用相当可观的价钱买住了自己心仪的物品,当然绝大多数同学都把自己的产品成功的推销了出去,体验了一把小商人的快乐。
跳蚤市场不仅会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场景中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还丰富了孩子的生活体验,从小培养出经商头脑,更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真是一举好几得。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应当多多的举行,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快乐的成长!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很早以前就有所耳闻,一直想看看,可是出于自己被自己思想的禁锢,感觉这是比较倾向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于我用处不大,可是现如今当我真的成为了一个妈妈,那我这本书时,我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教育是相通的。
当我拿起这本书,翻开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16岁时参加高考,成绩超过清华录取线22分,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让我羡慕不已,我想如果我也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该有多好。所以这本书就像具有魔力一般吸引着我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翻阅。
一、阅读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
书中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很多章节都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可是阅读也是有方法的,就是从讲故事变为读故事,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的读。另外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也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簿”,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最后,我想引用著名学者,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话:“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本书可供家长读、教师读,像我这样关心教育的人也会从中得到教益。”
我想要什么样的课堂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经常会说起自己的课堂,对于自己的课堂,好像总是有不满意的地方。其实,感觉一直以来我们似乎总是对课堂中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关注的比较的多,而对我们课堂中比较满意的,甚至是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却一直没有过多的思考。
我就想,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课堂呢?我想如果让我来说的话,我想一堂理想的课,首要的标准应该是看学生的状态。理想的课堂,学生应该是开放的、欢快的、积极参与的。在理想的课堂中,我们应该能看到孩子们自信的眼神,乐于参与课堂的情感。其次,在理想的课堂中,想要学生达到理想的状态,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积极的参与的,充足的课前准备,饱满而富有激情的精神状态,生动而又精辟的教学语言……再者,在一堂相对理想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应该体会到课堂的乐趣,在课堂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是说,理想的课堂上必定是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感受的,让不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寻找到快乐。最后,一节理想的课堂必定是注重能力的培养大于知识的传授。就如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一堂理想的课堂必定是传授给学生好的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简单传授。
其实,在关于理想课堂的想象中,又让我想起了我上学时心中所想的课堂。记得那时总是喜欢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拓展一些课外的知识,每次她讲起一些和课堂看似关系不大的知识时,我们总是听的津津有味。以至于每次上课都会盼望着这样的时刻的到来。想想我们的课堂中怎么就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如果关于知识的传授,我们也能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乐学,那么我想我们课堂中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可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想要做到如此,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断的去研究、发现、探索。
理想的课堂是幸福有情趣的,是和谐又智慧的,是充满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虽然现在理想中的课堂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相信只要我们确定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努力,我们的理想课堂一定不会太遥远。
后进生更需要阅读
曾有人这样说过,人生要么你能行万里路,要么你就阅万卷书,方能感受到人生活的魅力。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读书的重要性。
近些年,阅读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被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些课外书等以读为主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取代了以前传统的讲授方式,虽说我们都已经把阅读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了解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可是在我们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却又有些迷茫。
首先,阅读并不是优等生的专利。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总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学生完成了课本上的知识学习,空余出来的时间就可以阅读课外读物,可往往这些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往往是程度比较好的,我们认为让这部分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扩大一下阅读量很有必要。可此时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却只能局限于应试的课本之中,我们还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只应当学习好课本上的知识就足够了,扩大阅读量这种深层次的学习,根本就不是他们可以做的事情,然后他们就只能局限于书本上相对枯燥乏味的知识他们整天对着他们不敢兴趣的内容发呆,然后更是一无所获。孰知,阅读不仅是优等生的专利,后进生更需要阅读。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就有详细的论述,生动的例子怎样用阅读转变了后进生。
其次,阅读不是带有功利性的读。读书是一种提高自身修养,扩充个人视野的行为,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阅读,更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知欲,我们指导学生阅读并不是为了让他的考试的时候能够如行与流水般的书写试卷。可是在我们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却总是人为的挑选一些应试的,那些看起来和考试没有什么关系的就自动屏蔽掉,这样有功利性的为学生挑选会扼杀掉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阅读应当是在健康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读多方面的、多种类的书!
读书吧,那里闪烁着无数人类智慧的光芒,读书吧,它可以拓宽你生命的宽度,让我们一起读书吧,用读书来谱写智慧人生!
善于跟学生打心理战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伴随着现如今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简简单单的做一名教师已经远远的不够了,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有时是我们必须要扮演的身份。
老师要是心理学家,这点我很赞同。老师不仅仅只应当扮演传道、授业、解惑,一名合格的教师更应该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中,学生的一系列活动都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为什么不够主动,有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和老师对着干,怎样帮助一些学生对学习树立自信心……这些都可以从学生的心理上寻求攻破。
有位老师,她就曾这样做过,他们的家庭作业比较特别,就是让学生对自己说说话。说些什么呢?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有一些要求。学生必须说的话是积极地向上的,最好和自己的学习有关。给自己加油鼓劲的,也可以回想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好,你准备怎么改正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孩子们听到这样的作业,自然都感觉到有意思,怎么还有这样的作业?所以完成作业的劲头比平时大很多。当然在活动中,老师总是不断的调查,悄悄的问一些孩子们自己对自己说的话。通过了解,大多数同学都是很乐于完成这样的作业的。在完成作业的同事,学生不但对自己一天的学习做了简单的总结,更是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特别是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由于说的话和生活很贴近,渐渐的也能说出比写作时多很多的话,从而改善写作没内容可写的现状。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我们关注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一次简短的谈话,一次悄悄的约定,对一次事件的思考,我们一直寻找的突破口,就是找到打开学生心门的那把钥匙。
尊重孩子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喜恶,自己的习惯,自己独有的一些特色。对于孩子来说,从出生之日起,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会引发不同的发展。那么孩子之间存在差异是肯定的。可作为老师的我们又该怎样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呢?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们头疼的学生,可能是在学习上,可能是在思想上,可能是在行为习惯上等等。因为一个班级上,每一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和独特的个性、风格走进了班集体,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经验世界,他们常常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理解,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这都是差异造成的。这也是遵循人成长的自然规律的。
可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精通,希望孩子可以严格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事情,忽略掉了孩子之间存在的这种客观的差异,每当孩子不能按照我们预先设定的情形完成一些事情时,我们总会在心中记下一帐,最后还总会一厢情愿的给孩子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可是孰不知,就是老师这种无形的标签,却让许多孩子错失许多。
其实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首先就一定要尊重这种差异,尊重学生个体。每件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差异是对教学的挑战,也是对班集体建设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想只要我们尊重、了解、顺应并加以谨慎地正确引导,这种资源就能被开发利用,差异也许就能成为推动学生发展的动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那么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客观差异,因材施教,既重智育,也重德育;既重知识,也重情感。让每个孩子都健康的成长,得到更好的发展!

 
热门二年级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