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主题:理想和信念
二、语文要素:1、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两个要素我们都已经学过,这次复现是为了强调这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十六年前的回忆》不仅可以借助言行体会人物品质,还能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金色的鱼钩》引导我们从言行描写中体会老班长的可贵品质;《为人民服务》引导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并借助“阅读链接”,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语文园地“词语段运用”栏目要求我们能品读语句,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三、习作要求: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这是对我们六年来学到的表达方式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我们进行有目的的表达的初步尝试。
四、知识梳理:
1、生字:
易错字:锤、峻、哼、凿、葬、执、彻、泰
易错音:郑夑、还坚劲、抽噎、奄奄一息
形近字:避(逃避) 络(经络) 稚(幼稚) 峻(严峻) 执(执行)
僻(偏僻) 洛(洛阳) 堆(土堆) 俊(俊俏) 纨(纨绔)
2、课文主题和要点
古诗三首:
《马诗》作者简介;课后第二题;
主题概括:《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以马自喻,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 的感慨与愤懑。
《石灰吟》作者简介;课后第二题;
主题概括:《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作者简介;课后第二题;
主题概括:《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环境中的岩竹,抒写了诗人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高尚品质,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课后第三题:这三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共同特点是都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背诵,连麦。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李星华简介;课后讲解;
主题概括: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险恶、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无比沉痛,展现了革命先烈的忠于革命 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
《为人民服务》课后第二题;课后第三题;课后第四题
主题概括:本文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一开始就提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实际,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和搞好团结三个方面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金色的鱼钩》长征简介;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主题概括: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老班长崇高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3、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提前打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4、语文园地:词语段运用;日积月累;背诵,连麦。
五、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有同学说成了演讲。
2、习作:心愿
A、有个别同学写了两个心愿,我们这次作文只能写一个心愿,把这一个心愿写具体就行了。
B、依旧没有修改痕迹。
C、心愿没有按照老师说的四部分来写:心愿是什么?心愿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心愿如何做的?再次点题。
D、有两位同学写的不是自己的心愿,而是以第二人称“地球妈妈”的口吻写了愿地球越来越好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