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教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容易被遮蔽、被悬置,甚至是被误读。我们要知道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是由教学中的基本关系构成的,要从整体上处理好教学与教育、知识与核心素养、教与学、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学规范与教学变革等关系。同时要研究教学的本体、儿童的学习和我国的优秀教学传统,以研究的态度和方式促使教学改革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的复杂性表现在:教学具有地域和学校的差异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由于对教学的理解不同、具体情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过程、不同的教学样式;教学具有鲜明的教师个性,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性工作,不同教师具有不同的呈现方式,表现出各异的教学风格;教学具有年段和学科的特性,不同的年段,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教学特质。地域学校的差异性、教师教学风格的独特性以及年段、学科的特殊性,带来了教学的多样性。教学的多样性中必定有共同的基本规定性,这些基本规定性往往通过基本问题来呈现,然后从中抽象出来而形成的。正是这些基本问题所反映所体现的基本规定性,让教学呈现和而不同的生动状态,形成丰富多彩的气象。
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之一,任何时候都不应忽略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之所以是需要的,不仅是为了劳动,而且是为了享有一种与劳动并无直接联系的、丰富多彩的幸福的精神生活。”马克思也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获得,不过他胸怀更宽广,目标更远大。他说“将自己的知识分享于全人类的事业”,是“做学问人们之第一要务”。科学家则说:“作为科学家,内心最强烈的夙愿就是回归到获得重视的旅程中,细细品味探究知识多留下的印记。”重视知识教学早已形成共识,问题是共识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这远远不是教学应有的完整规定性。我们深知,知识与作为符号的思想并不是等同的,只有当这符号引起了关于知识获得过程的可靠性的研究时,它们才是等同的。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尤其是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也已深深地认识到,重要的不是知识学习,最为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寻找知识的源泉,把握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创造知识的能力,让知识成为人精神生活的因素,变为人的意义生活。这一过程,必然会关涉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从知识走向能力,走向核心素养。走向素养,意味着聚焦于人,指向人的发展,走向核心素养,意味着聚焦于人发展的关键性能力和必备品格。总之,超越知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根本关系。这是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走向,也是教学改革中必须处理好的基本问题。否则,教学永远把学生困死在知识的学习上,学生成为知识的奴仆,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是被驱赶的牲畜,而不是发展中的人。当下,少数地区和学校提出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正是这一现象的极端典型,我们坚决反对。
综上所述,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就是回到教学的基本关系上去,回到教学基本规定性上去,也就是回到教学基本规律上去。这样的“回到”,意味着教学改革不仅需要激情而且需要理性,不仅需要实践而且需要理论,不仅需要面向现代化而且需要回归传统,不仅需要解放而且需要规范。从深层次看,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实质是教学要更注重科学化,这样,教学改革才会更成熟、更有序、更有效。
其实界说的也正是教学过程中普遍的各种关系。基本矛盾的解决由此带来基本规定性。今天,回到教学基本问题上去,同样应该厘清这些关系和矛盾。
马寨一中董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