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由于学生基础、学习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着一些两极分化的现象,现就我校本次化学考试的情况作一简要分析,并据此提出教学建议。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设计总体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今年毕业考试的具体实际情况,立足于绝大部分初三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的基本要求,即立足于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与近几年的同类考试试题相比较,难度相当,基本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的原则。一般学生均能看懂题意,并正确回答,二、三、四大题均有开放性题目,形式较好,能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具体如下:
1、难度比例:8:1:1。80%的题目属基本要求,大多数学生答题较好,但由于题目形式较新颖,部分学生不够认真仔细地读题、审题故对题意领会不了,即使是考察基础知识的题目,也出现了不该有的失分。10%的题目要求稍有提高,对多数学生来讲,困难也不大。10%的题目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大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得分率相对较低。
2、立题有据。本试卷知识覆盖面广,章节覆盖率达100%,重点知识覆盖率超过90%,无偏题、怪题。
3、题型、题量及各类试题所占分值与前几年同类考试相仿,有关化学实验的内容有一定量增加,化学计算要求适当降低。根据课改的精神,适当增加了一些拓展型试题和信息题,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能适应当前试题的变化趋势。
二、统计数据
期末考试初三数学平均分和难度系数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平均分 | 1.902 | 1.953 | 1.906 | 1.902 | 1.883 | 1.799 | 1.48 | 1.649 | 1.621 | 1.691 |
难度 | 0.951 | 0.977 | 0.953 | 0.951 | 0.942 | 0.9 | 0.74 | 0.825 | 0.81 | 0.846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平均分 | 1.7 | 1.419 | 1.874 | 1.799 | 1.564 | 1.297 | 1.288 | 1.433 | 1.391 | 0.679 |
难度 | 0.85 | 0.709 | 0.937 | 0.9 | 0.782 | 0.649 | 0.644 | 0.727 | 0.696 | 0.339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平均分 | 3.131 | 4.379 | 2.403 | 3.527 | 10.602 | 2.953 | 6.815 | 2.939 | 2.625 | 3.4 |
难度 | 0.783 | 0.73 | 0.6 | 0.588 | 0.707 | 0.738 | 0.852 | 0.735 | 0.875 | 0.567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读题、审题不认真细致。如选择题7错选C,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 “现象”两个字。
2、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理解题意,基本概念模糊造成失分教多。如填空题21氢氧根离子写成OH,22题钠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写成NaS。
3、学生知识面不够广、不能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有些常识、现象每个同学都看到过,但不知原理。如选择题16、17、18、19、20等。
4、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现在考试开放性试题明显增多,如填空题23、24,实验题28等,还有一些实验现象等都需要学生理解、表达,但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差,造成较大失分。
5、计算题失分严重。本卷计算题难度并不高,但由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较差,只要一涉及到有关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得分率就很低。
四、建议
1、对试卷的建议:在学生掌握已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多增加一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拓展型题目。增加一些信息题,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信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对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认真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别应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2)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针对学生试卷中出现化学用语、化学符号表达不规范;仪器名称、实验操作步骤中错别字较多的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及时纠正部分学生错误的表达形式,强化细节教育。
(3)教师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平时应多关注教学新动态,多看,多收集有关化学教学、科研的资料,重视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跟化学的结合点。强化化学实验教学,适当淡化化学计算,调整教学目标。
(4)教师应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做一些探索,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整体难度
整体难度水平中等,题型基本比往年有所变化,由于金属这部分知识不考,所以在题型的变化上比较新颖,尤其是第25题,第30题与以往题型相比变化较大,但是难度相对下降,主要考察学生对整个题型的信息提取能力;第32题由以往的气体性质题,向科学探究题在转化,虽然转化的尺度不是很大,但是需要引起考生注意;33题科学探究实验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题干、已知条件、问题等重点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化学语言叙述能力,并在此题中揉合了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的常规表格型计算(差量法求气体质量),与同期相比难度稍稍加强;第35题计算题受33题影响没有继续出现碳和碳的氧化物这部分的综合性题型,而是把化学与生活和化学式计算结合到了一起,并且在问题上做了很多的文字性陷阱,虽然不难,但是令考生十分头疼。其余题型延续了海淀区的特色,基础知识考察是重点,但是其中陷阱甚多,综合题型考察全面,拿满分需要谨慎思考。
二、考点分值
共9单元考点,其分值如下表:
这次考试在对于基础实验和实验现象的考察比同期略多,由于不考金属这部分内容,部分题型难度有所下降。但是从知识点来看考察的更加仔细和全面,并且多个知识点的结合成为了考试的亮点,只要学生对其中一个知识点不熟悉,就会导致整道题崩溃。碳和碳的氧化物,这单元的方程式考察的比较多,学生需要在以后的考试中认识到此单元的重要性。
三、难点、易错点分析
1、25题的信息提取题:这个题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有两个容易出错的点。一是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的时候没有仔细观察水的电解或者光解;二是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这点,大家都知道有机物燃烧生成无机物,但是没有看到题目中给了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转化为有机物这个地方。导致失分的同学悔恨不已。还有学生在这题上花费时间过多,超过了5分钟,有点得不偿失。
2、29题最后一问:是一道有陷阱的题,如果没有看到后续数据就开始进行计算,那么这题会耽误大量时间,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3、30题:是一道给定了范围的变形推断题,主要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实现现象等基础知识来判断成分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度不大,然而在第一题中容易将CuS后边的沉淀符号丢掉,造成事实和化学式正确,得不到分的状况。比以往的框图构型的推断题难度降低了不少,但是也在创新和知识整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2题:整体的实验考察主要是研究气体性质(O2、CO和CO2),但是其中加入了科学探究的元素,并且将整个科学探究保持到了题目最后。整个题型综合了对比试验、反应方程式、实验结论三块内容。还有通过的气体顺序不同反应现象的差异思考,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且要求用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的能力十分强,不少学生在这个题最后的一步会丢掉1分。
5、33题:本次的科学探究题融合了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计算的元素,采用了两种计算方式和三种实验策略,让学生做起来颇费一番工夫。把题读懂需要很长时间,从中找出原因又需要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熟悉。方案1的题目答起来不算太陌生,但是方案2的第一个小题答起来就有些有力使不出来的感觉,后边越做越胆战心惊,因为方案2问到的全是有关实验方案改进和实验可操作性的问题。对于实验不熟悉的学生,这块做起来却是难度比较大,以至于较为简单的最后一问也没有心思去算了,本题得6分以上比较困难。
6、35题:本题属于化学式计算,是和化学与生活中元素结合的一类题,相对难度较小。但是今年的计算偏重的是数据的分析和陷阱的识破。第一问是关于化学与生活知识的一个填空,第二问和第三问分别有一个陷阱,第二问里每天要服用3000ml,第三问里求的是用来代替原NaHCO3的NaCl,而不是总的。如果注意到这两点,这个题怎么分析有10分钟也可以攻破了。
四、趋势分析
本卷考察的较多的是实验现象的叙述、实验方案的评价和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一些简单概念的活用。在计算题的考察上,本卷亮点不多,难度适中,计算题难度明显不如实验题。计算压轴题看似简单,但是迷惑性还是比较强的;实验压轴题考察的综合能力很强,知识点有疏漏会直接导致题目错解。可以看出来今年的综合能力考察一定是一个重点,基本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也一定比去年考察的要具体和全面,还有就是识别陷阱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比去年在同期试卷中有明显的提升。
一、整体难度
今年丰台区期末考题难度水平偏于简单,从选择、实验两大块来说并没有很大的难度,选择题从23题开始略有坡度,但是坡度并不大,以至于到选择25压轴题难度都不是很大;实验题以考了三方面: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探究性试验,三种实验设计的考点和所考查的方式不难,并没有故意为难考生,只要考生掌握
课堂上学过的基础实验的内容均可做出。30题的推断和35题计算略有难度,容易丢分,尤其是在上半学期学校已经学完差量法的的同学,特别要注意计算题中对差量法的考查及使用。
通过试图分析,我们知道这次丰台区期末试卷在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章所设的分值没有往年高,取而代之的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和化学方程式以及空气氧气这三个单元的分值比较大,金属和碳这两张所占的分值持平,碳这章虽然出现的分值不高,但是融入了化学方式是计算去考,所以加大了难度,是考试不太容易难分。
三、难点分析
1、25题的计算:这道题没有太都的坡度,题目难度拔的相对来说不过高,只需利用一个很简单的、上课常常说的: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物质的实际质量除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此题虽然不难,但是此题却又沟,题目问的是H、O原子的个数之比,很多同学觉得题目看似简单,上来直接利用公式求出H2O和H2O2分子个数之比而丢分。
2、28题最后一问:理清思路,首先要正确的写出化学方程式,其次清楚的分析出H2O和C谁过量,最后选择完全反应的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
3、30题第二问:首先确定红色物质,氧化物,只能是Fe2O3,确定之后往下推就如履薄冰,所以强调同学们在做推断题的时候一定看清题眼,在复习的时候牢记物质的颜色、状态以及其具有的特殊的性质。
4、32题:整体的实验主要是研究气体性质(CO和CO2),整个题型整合了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实验改进三块内容,还有气体通过某些装置后的成分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且要求化学语言的掌握十分精确。对于很多学生,难度稍大。
5、33题:本题目属于实验性探究题,考生在此类题目中最容易丢分,作词题目是注意三个步骤,1.提出问题(实验猜想)2.分析问题(实验分析)3.解决问题(实验操作),此题目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只要掌握好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性质,此题就可迎刃而解。
6、35题:本题属于综合性计算题,正如刚才所说的,把碳及碳的氧化物柔和进了计算来进行考察,此题目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校已经讲了利用差量法来进行计算,要求同学们能够熟练运用差量法,再头脑中能够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此题如果不用差量法来解题,也可以运用我们常规的方程来解题,但此时需要学生的头脑能够灵活的转动,弄清量的关系;第二小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两种方法均可以解出第二小问,一种方法简单易行,一种方法稍事复杂,根据考试能力因人而定,目的是要求考生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四、趋势分析
本张试卷以基础题为主,没有过于难度的拔高题,但是需要同学们更加细心和认真,在实验的考察上,本卷亮点不多,实验题难度明显不如计算题。推断题难度比去年有所下降,但是综合能力的考试仍然是一个重点,题目虽然不难,但是柔和了许都基本的实验和计算,简单的题目中会出现小的陷阱,告诫考生在审题做题时,认真读题,利用自己所学的已有的知识答出最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