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所呈现的特点:
本次期末试卷充分依据新课标精神,注重体现新课程评价的特点,以学生为本,兼顾了学生的差异,重视对学生读书积累的考查,重视对语文文字运用的实践。本试卷共分五个板块,分别是:听读练习、积累运用、阅读理解、情境交流、习作展示,结构合理,题型设计新颖,题目灵活多变,体现了语文程标准“用教材教”的理念。这份试卷更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2、整体情况分析:
这套试卷整体难易适中,区分度较高。第一大题听读练习整体偏难,尤其是2、3小题学生失分较多。第二大题积累运用考查学生基础字词知识,试题整体偏易,但是存在个别学生做题不细心、审题不认真的情况导致失分。第三大题阅读理解整体偏难,学生普遍存在不能理解文本的情况,语言组织不到位情况。第四题情境交流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答题情况尚可。第五题习作展示学生主要存在字迹潦草、字数偏少等问题,导致这道题学生也失分较多。
(1)期中与期末成绩平均分对比
由上图可知,期末平均分比期中考试下降了4分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本次期末考试命题比较灵活,而学生在平时积累、训练不够,导致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知识迁移程度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虽然经过一学期学习掌握知识越来越多,但是却出现“多而杂”的现象,学生甚至对学过的知识产生混淆。在平时教学中,缺乏让学生进行积累、总结、归类、迁移、运用。
(2)各分数段(优秀、及格、良好、不及格)成绩对比:
由表可以看出,期中、期末相对比,除了不及格(60分以下)、良好(80—89.5分之间)人数减少之外,其它分数段人数都在少量增加,由此可见,班级内此次考试成绩趋于平稳。
这主要是因为本次期末试卷对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考查比较多,但是我平时把重心都放在基础知识的教学,本次考试中学生基础知识的虽然得分率较高,但却占得比重少。而平时教学中所缺少的是对知识的综合把握,因为语文本身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总是认为三年级的孩子应该抓基础、抓字词,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3、答题情况分析:
(1)亮点
第一大题第1小题为根据所听到的内容选择填空语,这道小题学生正确率较高,大约为95%,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听力题是要求选序号,难度较小。第一句话要求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即可得到正确答案;第二句也是这样,只要学生们生活经验积累较丰富,就一定可以选出正确答案。第三句话需要完全借助听力材料来理解,由于平时在课堂上还进行了专门听读练习,所以做这道题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难事。
第二大题第4、5小题为形近字组词和补充词语,这两道题正确率也比较高大约为94%。这道题第4小题为“比一比,组词语”,这是形近字的的组词练习,在平时练习中已经讲过并且训练过,所以学生一般都能掌握;第5题是补充相关的四字词语,这种四字词语在语文园地都有体现,这道小题不仅在教学中反复强调,而且还在期末复习时进行专项训练,所以学生普遍掌握较好。接下来是关于“地、的、地”的用法,学生在语文园地四已经进行过学习,而且在期末复习中我又进行了专项练习,再加上“郁郁葱葱”“诚心诚意”也是大家司空见惯词语,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得分率较高。
(2)主要问题:
典型错例一:
错 例: 第三大题第(一)题第2小题
考察内容:联系上下文文段。
考察能力: 理解能力和组织能力
答题情况: 该题满分4分,平均分1.2分, 答对人数占16.89%。
错误原因: 学生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还不能运用语言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进行组织。
典型错例二:
错 例: 第三大题第(一)题
考察内容:对课本中古诗的理解,背默以及对课外古诗的积累。
考察能力: 品读和鉴赏的能力
答题情况: 该题满分6分,平均分2.9分, 答对人数占35.2%。
错误原因: 这道题主要失分点是好多学生不平时积累不够,对生活缺少观察。
典型错例三:
错 例: 第三大题第(二)题第4小题
考察内容: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考察能力: 对短文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答题情况: 该题满分5分,平均分1.5分, 答对人数占21.89%。
错误原因: 学生读题不细心,好多都是自己想当然地写,没有根据原文,还有一部分同学即使读了原文,也不会有效地提炼文中的信息完成填空。
4.我的思考: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也正是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语文教学中方法与能力很重要,而这次期末试卷恰巧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试卷不仅限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更侧重于学生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书本中,更不能停留在死知识中,语文要“活”,这个活需要我们打开眼界,开拓视野。如果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社会,语文教学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是势在必行的。
如何使这一切实现呢?归根结底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因为三年级学生年龄有限,他们个人单独无法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并进。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以书本为蓝本,“用书本教”而不是“教书本”,让孩子们感知生活的材料,让孩子们总结中培养能力。
5.努力方向:
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扩大阅读量,要多读、多思、多写,这是终身受益的语文学习能力。特别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要多训练。这样的试卷和新的教学理念有机地联系起来拉,起到了导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