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四个多月的教学生活,我感慨良多,既有欣慰也有忐忑。欣慰的是刚入职场,就能遇到热情的同事和领导,让我身在异乡也能有家庭的温暖。忐忑的是这一学期没有做出什么显著的成绩。思前想后,我决定沉下心来好好回忆这短短一百多天里我都做了哪些工作。
先来说说这学期我教学工作上的亮点——就是我们班坚持了近三个月的微信群阅读打卡。一开始阅读课我并不知道该怎么上,拿着配套的阅读教材《糖果雨》也不知该如何使用,所以开学起初的一个多月,我是完全没有让他们读课外书。但是经过单元考、期中考之后,发现我们班学生的阅读基础实在不太好。我这才明白“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不论是高中还是小学,适用性都这么广。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来赵君老师跟我说过她在原来学校建立qq阅读群的事情,所以就想着手做一做,试试看。
因为从客观环境来看,我们的学生散养惯了,家长都很少读书,所以在家里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一个人的阅读大概会经过两个过程,就是从“任务型阅读”过渡到“兴趣型阅读”。所以,既然学生在家不读书,那作为老师的我只能“强迫”他们读书了。所以,在期中考试之后,我建立了微信阅读打卡群。阅读不是一嘴吃个胖子的事情,必须要厚积才能薄发。所以我建群的目的很明确也很简单,就是让他们完成我布置的任务,也就是第一个阶段“任务型阅读”。我没有想着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爱上读书之类的,单纯地认为,读总比不读好,早点读总比晚点读要好。一切阅读的好处,只有先开始做了,才能去一一实现。既然没有阅读的兴趣,那么就先开始做,再来说兴趣吧。
一开始,我们在二年级班级大群里打卡,但是每天消息太多会把重要的通知给刷屏掉,所以我就单独新建了群聊。从每天不间断阅读打卡开始,我的课外工作量就加大了,因为每天都要登统计打卡人数。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不要觉得老师没有关注。我让我自己也参与其中。我会提前先把今天要读的篇目阅读一遍,然后仿照着卷子上的阅读题,自己给这篇阅读出几道小题,也要求他们画出自己积累的好词语。出题的目的,就是模拟出一种考试做阅读题的环境,也是为了检验他们是否认真读书、积累一些知识。每天通过同学们的语音、视频、照片,我会及时给读得有感情的、题目书写工整的、打卡速度最快的同学点赞,直接在群里表扬。第二天午读时间,我们会开火车说一说自己昨晚上积累的词语,交流题目的答案。这样才能做到追踪反馈。每周、每月我会在群里发送阅读情况统计表,有些同学的表格上天天都是对号,有些隔三差五地打卡,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读书的成果,也起到一些激励作用。
从一开始,好像每天只是我一个人在统计,到后来家长会很关注孩子有没有读书、再到家长跟我说:“还是老师有办法,我家孩子以前从来不张嘴”、“周末起来什么也不干,也要先把书读了”。这个时候,我觉得“任务型阅读”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全班学习的24位同学里,只有一位同学不打卡,其余的23个人中,有20个同学是天天坚持打卡。从这个数字看,几乎所有同学都知道阅读是每天该做的事情。那么下一步我的任务就该向“兴趣型阅读”过渡了。
然后说说不足。在班级管理上,我一直相信“破窗理论”的有效性。一栋建筑物的窗户破了,如果没有人及时修补,就会有更多的人打破其他的玻璃。毫无秩序的碎玻璃给人一种纵容的暗示,让人竞相效仿。班级管理上也是这样,没有严格的班规、制度,没有立即处理,学生也会变成一盘散沙。但是,我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这个度,表现出来的就是我有时候会没有耐心,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急于纠错。不想听解释,就想立刻转变他们。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小错误有时候真的把我整的挺崩溃的,往往这时候我就忽略了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对他们过高的要求把我自己也逼到一个死胡同里。及时处理固然重要,但是有时候眼睛里是不是也应该容下几粒“沙子”呢?比如开学之初,我们班频频发生丢东西事件。作为刚工作的年轻老师,我就很接受不了,忧心忡忡、暴跳如雷,就把这个定性的时候定得很严重,在我心里就给他们扣上了“偷东西”的帽子。后来我见过了高老师、李芳老师处理这些事情的经过,听他们的遣词造句,该怎么圆满地处理。往往这时候不需要把孩子的行为硬往一个糟糕的方向去定性,上纲上线会让孩子感到千斤压顶,而多给学生一次机会就会柳暗花明。作为教师,不必永远火眼金睛,像警察和法官,一直只盯着学生的错,只想着严惩不贷。教师眼里应该能容得下“沙子”,应当像医生和护士,发现学生的错误,不愠不火地去医治护理,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总结除了八个字“多些了解、慢点批评”,教师教育孩子的时候放慢脚步,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蜗牛的视角是独特的,与我们成年人相差甚远,学生也一样,我希望接下来能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我对学生适当地的宽容,可能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下学期的工作思路上,我会重点关注小组合作学习这方面。小组合作是一个框架,内在的应该是分层合作。好学生和后进生分在一组,好学生可能永远是领头羊,后进生总是反应慢半拍,得不到重视。所以下一步在备课时,就得分层次地完成“小组合作”这一环节。给不同小组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讲。具体怎么操作还在考虑,下学期会加强对每个小组的考核评比,尽量做到每周一考核、一评比。
总之,这个学期的亮点和不足都已经成了过去式,一切曾经发生的事情,做过的工作都是迎接2020年工作的勇气和养料。《纽约时报》里登载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太舒服了,你就没什么产出。如果你太难受了,你同样也没什么产出。”新的一年,希望我能稍微勇敢地挑战一下自己,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