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的下午,学校领导邀请二七区教研室的刘淼鑫主任给全体教师上了一堂关于基于标准的“学历案”的讲座。听后我觉得受益匪浅。
起初,大家都被“学历案”这个新奇的名字吸引住了。是不是应该是“学案”呀,不会是打错字了吧?“学历”这个词都知道。“学案”这个词也知道,加在一起就不懂什么意思了。大家议论纷纷,说出了各自的猜测。带着好奇的心情,我认真听取了刘主任的讲授。它也是针对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事实情况应运而生的。新手教师经常这样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滔滔不绝的讲,生怕遗漏一个知识点,力求全面细致,但是学生学习效率仍然不高,最后教师只得无奈的说:“我教了,学生学不会!”这种现象的出现源自于教师没有弄清楚学习过程中信息的转换过程:信息的第一次转换是信息的人际转换,即从教师到学生(自主学习中表现为从文本到学生)。第二次转换是信息的自我转换,即学生对信息进行精加工,完成知识的记忆、结构化、整合等过程,只有实现了信息的第二次转换,学生才有学会的“可能”。教学,作为完整的专业实践活动,其结束的标志是学生“有没有学会”,绝非教师“有没有教”。
教师过分关注“怎么教”,“教什么”而不是关注“学生是否学会”针对上述问题,学历案提出了关注“何以学会”。明确“学会什么”“怎么学会”“怎么评价是否学会”等一系列步骤,是关于学习经历或过程的方案。它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等。
那指定“学历案”需要几个步骤呢?
(一) 制定适切的学习目标(二)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三)撰写“资源与建议”以提供学习支架(四)设计“学习过程”以实现“真学习”(五)撰写与利用“学后反思”(六)设计“作业”以提升作业价值。
刘主任将最新的理念带到我们身边,为我们下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有个伟人说过:不止要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我相信,有这样一个指路明灯,我们的前行会更顺畅!
十三中 段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