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听课记录(10篇)


《鲜花和星星》听课记录
一、导入,复习检查:
  齐读课题。
  这些字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齐读。
  一朵一颗满天真好晚上数着那里最喜欢
  3老师这有几个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谁来帮他们找到家?
  朵只头颗
  一()白云一()小鸟
  一()珍珠一()头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鲜花和星星“我”最喜欢谁?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出示:一边读一边想)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出示这小节)
  指名读。
  3、(1)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
  你是通过哪些词看出鲜花很多?师相机在“满地、这里、那里、还”下面划线。
  谁能读出鲜花的多?
  放鲜花的课件,夏天到了,绿茵茵的草地上,盛开着朵朵鲜花,它美吗?谁想夸夸它?它美在哪里?指名说。
  看着满地的鲜花,我真想。
  【评:口语训练和想象力的丰富集合起来,有道理!】
  小朋友真会想,能不能把鲜花的美读出来呢?谁想读?
  再出示这小节(指名读,评议。)
  【评:这一步前面应该再有一个自由练读,就扎实了。】
  (你读出了鲜花的美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鲜花更美了!)
  4(1)读了好多遍了,想不想把这美丽的诗句背下来呢?自己先练练。
  指名背。(你背得真流利,如果能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2)谁能上讲台加上动作来背一背、演一演呢?(指名)(你真是一名出色的小演员!)
  (3)这么多人都想上台背诵啊?想背的小朋友一起来背吧!
  【评:指导得法,读出了层次,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小朋友背得真棒,老师仿佛看到了夏天满地的鲜花,老师都陶醉了。
  刚才,我们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学习了第1段(出示:一边读,一边想),相信你们现在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二段学好。自己读一读,读懂了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评:总结学法,由扶到放。】
  谁来汇报你们交流的结果?
  说明星星的多:划词:满天、这里一颗那里一颗、还多
  3、谁能读出星星的美、星星的多?(你真会读!你看,她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让星星更美了!)
  赛读,谁来跟他比比?你读出的星星也很美!
  看着满天的星星,我真想。
  【评:这时再来读读,然后背诵更扎实。事实上,下面的背诵孩子们开始不是很顺利。】
  三、背诵。
  1、这么美丽的小诗你能完整地背出来吗?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自己先准备一下吧!(指名背)
  (你背得真有感情!谁来跟她比一比?你真是个出色的小演员!)
  2、师报幕。生齐背课文。(9班小朋友集体诗歌朗诵会就要开始啦!)
  四、拓展练习。
  出示蝴蝶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老师非常喜欢这幅图画,所以仿照课文写了一首小诗。指名读。
  我最喜欢
  天空中飞翔的蝴蝶:
  这里一只,
  那里一只,
  真比海滩上的贝壳还多。
  过渡:老师说的好吗?小朋友,只要你们留心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再发挥想象说一说,能说得比老师更好呢!
  你会说吗?这里有一幅美丽的图片,请瞧!你能仿照着课文写一段小诗吗?
  我最喜欢
  天空中飞翔的小鸟: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海鱼图】
  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4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评:说话训练从复习的数量词填空就打下基础,前呼后应,训练扎实,评价有效,学生兴趣盎然。诗歌习作内容丰富,洋溢着智慧的热情和闪光。】
  五、指导写字
  聪明的小诗人,不仅诗作得好,老师相信你们字也一定会写好,我们来记几个字吧![
  朵最真
  1、写“朵”
  (1)谁有好办法记住它?
  在“朵”这个字里面隐藏着一个偏旁:几字头。
  写这个字该注意什么?(几没有钩,木的一横很长。)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2、写“真”
  (1)怎样记这个字呢?
  (2)在“真”这个字里面也隐藏着一个偏旁:十字头。
  (3)写“真”时该注意什么?(真里面有三横)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评课:
  从教材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歌是首次给孩子们现代诗的形式;从字词训练的角度来看,这课侧重于“比”的内涵;从内容来看,这课以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形式告诉学生:鲜花和星星的多及美。
  我想,教材编者的意图绝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感知生活,还有对诗歌这种形式的热爱与贴近。因此,李老师充分领会了教材精神,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通顺、读流利。接着再来抓住重点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读好。然后,教者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进一步拓展深化,训练学生对“比”的认识,进而是对诗歌句式的熟悉:由看图换词填空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到看图填句子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再到看图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最后到自由完成整首诗歌的创作。这个过程不但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理解,也是一次扎扎实实的诗歌写作训练。事实上,孩子们在这次学习中,真正地有所得了——这表现在他们对创作过程的高度兴奋上,也表现在他们创作的结果上:他们说最喜欢满天的繁星,因为它们比夜晚的灯火还多;最喜欢五彩的鱼儿,因为它们比草原上的羊儿还多;最喜欢机灵的小海鱼,它们简直比海底的珊瑚礁还多……
  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不正体现出李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与精彩吗?同时,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更激励我们不断求索更科学、更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
  当然,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这里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教学虽然对个别句子的朗读指导较多,但是整首诗歌的朗读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与感知。而加上动作朗读、背诵就更需要读流利、读熟练了。当然,这节课在这一环节上有所疏忽可能是为了后面拓展部分时间的保证。但是显然,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真正地把“学生本位”的理念落到实处。如果把这首诗歌真正读通、读好、读透,我想可能拓展部分的练习学生对整首诗歌的创作会更贴切。
  实际上,如果将划重点词这一步骤省略,以范读等方式直接指导朗读,可能既节省了时间,又轻易地降低了学生朗读的难度,岂不两全其美?要知道一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材的教学重点就是读书、写字呀!
《咏华山》听课记录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生齐答)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4、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二、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华山图)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1)(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播放华山的录像,师配解说语)
  再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的这句话。(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理解华山的高。)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指导背诵。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三、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1)指名读。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学法。
  3、指导朗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华齐
  1、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评:在写字前,教者特意让学生和课文中的小寇准比一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写字时,教者注重学生间的差异,对一些写字姿势不好的学生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评课: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教学时,教者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串讲课文,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教者以新课标为指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
  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书声琅琅。
  一、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直观化。[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文,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教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如播放华山的录象,让生动、传神的图象突出华山的险峻和高,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教者还把板书内容设计成了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第二段中的重点句,轻而易举地看着简笔画背出了重点句。
  二、感悟、推敲文字,真切体会意境。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时,教者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以及古诗中的“回首”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
  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
  三、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者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尽情表达。教者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思想教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诵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小寇准认真学习的态度……当学生把握不准时,教者及时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总之,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如果教者能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差异教学,相信一定能让课堂更加高潮迭起。
一年级语文《看菊花》听课记录以及评课稿
一、 复习检查
秋天到了,公园里的菊花开得可好看啦!这节课,我们和小作者再去公园——看菊花。齐读课题
【导入语活泼生动,且与课文自然联结。】
1. 不过,我们得先准备好门票。读好词语的小朋友就可以拿到门票啦!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被新颖的话吸引住了。】
2指名读词
公园 听tīnɡ 许多 许的第二笔是什么笔画?
舍不得 好看
3齐读词语,大家都可以拿到门票。
二、 精读课文
1、 我们去公园看菊花啦!
出示课件 一朵朵的菊花
你瞧,菊花好看吗?哪儿好看?
生:颜色好看 姿态好看
你能用学过的成语赞美菊花吗?
【既有说话训练,又挖掘了学生的成语积累。】
2、 今天,孙老师采集了一大片菊花,带回了教室。
出示菊花图
出示句子:黄huánɡ的白bái的 淡dàn绿lǜ的紫zǐ红的
①师范读
这些表示颜色的词你能读好吗?自己先试试。
②指名读。师评价,并再次范读。生齐读。
3、师指图 :你看这朵,正伸展着每一片花瓣,再看那朵,马上就要开放了,呦,这一丛是金黄色的,那一丛是紫红色的。放眼看去,这一片片菊花都成了花的海洋。
②出示:一朵duǒ朵一cónɡ丛丛 一片piàn片
指名读 指导朗读 齐读
【教师有感情地解说,为学生的朗读奠定了一个情感基础。】
4、师引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①现在就是深秋了。打点 深秋 寒风
早晨,寒风吹在你的脸上,你有什么感觉?
指名说:冷的感觉。
②寒风嗖嗖地吹,而菊花却昂首挺胸,迎着寒风竞相开放。
③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男女生赛读。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寒风刺骨的感觉,更能让学生理解菊花不畏严寒的精神。】
5、 小朋友们,有一个句号,就是一句话,这句话这么长,你有信心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 你喜欢菊花吗?谁来夸夸菊花?
【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菊花,可以与文中相呼应,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7、 师引读: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了离去。
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
8、我们还没有看过瘾呢!打开书,自由读课文。
读得这么好听,你能背下来吗?
①自己背 ②老师考考大家谁能根据提示,背这一段?
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白的, ,紫红的,一朵朵, ,一片片,它们正迎着 的寒风开放呢。人们边看 ,边走 ,舍不得离去。
指名背 齐背
9、 爸爸说了什么?自由读课文
重点理解“许多花谢了”。指名说
10、 师读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 拓展延伸
许多人也喜爱菊花,他们写下了许多诗。
出示 《秋菊》
指名读,齐背。
【古诗深化了课文的主题,也体现了教师随堂积累的教学特色。】。
四、 学习生字
菊花姐姐带来了几个生字朋友,想认识吗?
1、出示“放 听 许”
2、菊花姐姐为什么把这三个字放在一起呢?(左右结构的字)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师范写 生练习。
评价:
从教学过程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来看,教者做了非常精心的准备,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既有课文朗读的指导,又有口头表达的训练,把读课文和说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
2、本课除了赞美菊花的美丽,也歌颂了菊花不怕冷的品格。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能够仅仅扣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自己的真实体会出发,学生就不难理解课文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自然会轻而易举了。
3、生字教学往往会成为课堂的冷场,因为这部分内容与课文联系不大。但是教者几句导入和提示语将生字又和菊花姐姐发生了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高亢。
4、生字出示是很有讲究的。苏教版识字量教大,教者将它们分类出示,便于学生学习,符合学生识记规律。
《春到梅花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先来读一读该课的词语,读对了词语,咱们就去看梅花。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
  1、过渡:现在,就让咱们跟随小作者去看梅花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红笔标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句子。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想)
  【评: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变机械的阅读为思考性的阅读】
  ⑵小朋友,你们读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指名说。师生交流:(出示课件)
  ①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开”完全开放,“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说花非常之多之密,“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说花儿色彩绚丽,开遍山坡。
  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晶莹透亮”写出梅花的光亮可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写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联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暗香有来。“暗香”就是指这淡淡的清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红笔标出“片片”、“清香”、“淡淡”、“彩云”、“晶莹特亮”、“挨着”。
  【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生动化的语言,教师机智地引导,让学生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眼中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梅花山,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⑶指导朗读
  ①师:小朋友们想象中的梅花上可真是美不胜收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配音录像)
  【评:先在文本对话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自我艺术世界的构建,再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完善艺术世界的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②“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出示课件)
  梅花多吗?美吗?
  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评:教师范读,声情并茂,读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时深吸一口气,无形中使学生身临到花香环绕的梅花山中,以读感人,由读悟情。恰当地配之以音乐,激发学生的感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⑴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
  师:“报春”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意思。人们为什么喜爱报春的梅花呢?答案就在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
  ⑵出示: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师:早春的天气怎么样?“春寒料峭”之时,梅花就开放了,是一朵梅花开了,是一株吗?是一片?是什么?“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你觉得这梅花怎样?
  指名回答。
  就像那首《梅花》中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⑶师:凌寒独放就是它!老师听出来你们对梅花精神的赞美,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再读读这一句:人们喜爱这报春的梅花。
  小结:读书,就应该这样,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才能读好书。
  【评:知识之间融汇贯通,温故而知新,借古诗从单纯地感受梅花的外表,而转向体会梅花所体现出的内在精神,提升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师于该环节中也教予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⑷师:人们怎么喜爱梅花?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是一般的喜爱吗?不急着回答,好好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非常”。
  ⑸你们是通过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涌动的人流”?看图,人多,。
  “欢乐的海洋”?看图,小朋友,在这梅花的世界里,人们边走边看,一路欢声笑语,他们会说些什么?
  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评:课文讲解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上下文相联系进行思考,于细微处理解课文
6) 你想对梅花说些什么?
  指名说。
  人们很留恋梅花,就像我们上学期学到的《看菊花》中一样,在《看菊花》中是怎样描写的阿?(“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7)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什么?
  指名说。
  大家说的都对,人们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姿态,喜爱梅花的清香,更喜爱梅花凌寒独放的精神。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对梅花的赞美。
  【评: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升华了主题。】
  师:小朋友们书读得是声情并茂,相信字也是写得端正入体。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发、休、息、欢,指名读(出示课件)
  2、这四个字中,教师觉得只有一个字需要特别留意一下,它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字,猜一猜!
  要注意什么?
  3、写“发”(就像一个小朋友歪着脑袋思考,想出了一个好点子)
  【评:形象地描述,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生字。】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行间巡视。
  评课:
  听了徐老师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
  开始并不直接播放梅花山美景的录像,而先进行文本对话,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构建自己头脑中的梅花山的景色,其后再观看梅花山片段录像,辅助学生进行合理地思考,将学生抽象的思维具象化,完善学生头脑中艺术世界的构建。另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整个教学活动,例如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关注到学生美育的同时也不忽视德育。
  通过朗读,播放梅花山录像(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思考,仿佛身临其境地观赏梅花的晶莹透亮,感受梅花的清新淡雅,给学生以美的陶冶。从抽象的文本描述转化为形象的思维,再现了梅花山的美景,给学生美的感受,但这时又以一首古诗为契机,引领学生体会梅花不畏寒冷,傲立风雪中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将学生由对梅花外表的喜爱提升到对梅花内在精神的赞美,升华了主题。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不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最后再播放音乐(电教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在音乐中诠释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将自己在朗读时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在学生的回答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教师的步步设疑是学生思考的台阶,学生通过自身的朗读和自我的思考,渐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整个教学过程立足课文本身,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方式,边读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边读边联系以前所学进行思考,变机械地读字为开动脑筋地读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五、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贯通。
  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而是有机的结合课外知识,以前所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从而也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另外,徐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也推动了教学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学,在思考中有所学,更好地接受知识。

 
热门一年级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