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浅析普通逻辑原理与辩论技巧

  诡辩中的偷换概念法:

  ?所谓的偷换概念,是指相同的词在不同的语境和语气中,表示不同的含义。或者说,其内涵和外延是不完全相同的。诡辩者只运用了对自己有利的词义,而置对方原词义于不顾。

  ??

  ??1、语境的不同

  ??如: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人于是可以推出这种结论:

  ??我是一个永远的失败者。

  ??你是一个成功者。

  ??所以,我永远是你的母亲。

  ??这个推理,没有错,但错就错在,一、对失败的理由;2、是论据方面的正确性。作为论据的:我是不是一个永远的失败者?你又是不是一个永远的成功者?

  ??而诡辩者,为了得出有利于自己的结论,混然不顾这些。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理解,谁也不会把它当成绝对的真理,说成是成功的前提,它的本意是指一个人的成功,是难免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的,只有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最终必然会取得成功。其实也只是一句励志的话。(现在已有人提出“总结是成功之母”的说法。)

  ??但如果把它绝对化,扩大它的外延,就会给诡辩带来机会。

  ??

  ??2、偷换概念法??如,有人如果对一女孩说:

  ??我是爱人民的。

  ??你是人民一分子。

  ??所以,我爱你!

  ??从而得出我爱你的正确性!

  ??但其实,虽然都是一个爱字,但内涵是不一样的,前面的爱,是一种博爱,后一种爱,他是暗指情爱!

  ??

  ??3、诡辩中的转移话题法

  ??转移话题,也是辩论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一些骂街也经常不自觉的运用到。现举例说明:

  ??甲对乙说:你他丫笨的要命,这点事都做不好!

  ??乙对甲说:你聪明,你好?你好你妈个头,看你尖嘴猴腮的,就不是好东西,上次某某丢了一只鸡,我敢说,肯定是你偷的。

  ??甲:我什么什么偷鸡了?你举例?

  ??乙:你有什么理由证明你没偷鸡?

  ??甲:……

  ??可见,从这场交锋中,甲已处于下方。

  ??于是甲也乱了分寸,被乙转移了话题,转到如何证明自己没偷鸡的话题上。这就是乙运用了转移话题的效果。

  ??我们分析一下,上述两个人的漏洞和可驳之处:

  ??甲的观点:你他丫笨的要命,这点事都做不好!

  ??这观点本身就是有漏洞的,一件事做不好的原因有多种,但却不一定是笨物缘故,笨也许是造成做不成一件事的缘因之一,但不是所有原因,也不一定是这件事做不好的原因。

  ??但为了证明对方笨,甲当然说他是因为笨才做不好事。当然且不管做没做好事情,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界定的问题。不能甲一个人说了算。所以甲的论点充满了水分。

  ??再看乙:你聪明,你好?你好你妈个头,看你尖嘴猴腮的,就不是好东西,上次某某丢了一只鸡,我敢说,肯定是你偷的。

  ??乙很好地运用了偷换概念和转移话题法:

  ??如,你聪明? 这个反问是没错的,但他并没指出他不聪明的原因,那就是正辩而不是诡辩了。

  ??然后,乙接着说,“你好?”一步一步转移话题,由聪明到好,再到后面暗指他的相貌不好,层层相扣,实现了概念的偷换和话题的转移。接着进一步转移说上次偷鸡的事。我敢说就是你干的。如果甲真偷鸡了,那跟他乙做事做不好有什么关系?如果甲真的没偷鸡,那么乙也达到了指定其干坏事的目的,而且不需要理由。把举证的麻烦事扔给了乙。而甲的愚蠢之处,在于一开始就应咬住自已的命题,却攻击对方未把事情干好,再证明乙笨的道理。但却跟着乙一步一步滑下去。而且不应把自已不是小偷的举证的事默认了下了。

  ??逻辑推理中,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谁主张,谁举证。就是谁下结论,谁举证。如果没有这一样一个基本道德规范,那就乱了套。那会有哪些后果呢?

  ??那么任何人可以攻击别人:

  ??你被人了!你说你没被,你举出没被例子?

  ??你昨晚杀人了,你说你没杀人,你举出你没杀人了理由

  ??大家想,这样对另一方是多么的不公平?

  ??

  4、辩论中的语气的妙用(多用反问、责问的语气)及时机的把握

  ??由于诡辩也是辩论的一种常见形式,这里就放在一起讲了。诡辩也是运用一些辩论的基本原理,只是曲用而矣!

  ??辩论中,如果以最快的反应速度,捕捉战机,能够对方以致命打击,常使对手不知所措。同时也要懂得巧妙运用反问和责问法,不能正面回答的,让对手先回答类似的问题。

  ??在社会实践中,有些问题本身就是复杂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对这样的问题也不要回答是或否。无论怎么样回答都是误区。对这样的问题最好不要正面回答,可反问对方,让对方回答。也可转移话题。

  ??如:请问人是个东西么?2页,当前第112

 
热门演讲技巧范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