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稿 篇1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无论你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本地人,还是如我一般,跨越千里,从祖国的一端来到另一端;无论你是两鬓白霜,忙碌依旧,拥有一颗生动不老的心,还是和我一样,青春仍在,激情昂扬,奋斗在理想的路上。今时今日,你我共聚一堂,共同扎根在这片美丽的红土地上,共同将你我的青春奉献于此, 一起实现富民强滇的梦想。
坚定务实的云南人民,因为梦想变得担当包容,高远开放的西南红土,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云南精神流淌在云南人的血脉里,就连时间的流逝也无法荡涤这份炙热与滚烫。1935年,怒江——东方大峡谷,一座中国最早的钢索吊桥在这里建成,它是被后人称为“抗日功勋桥”的惠通桥,是中国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上的重要桥梁。从1938年12月至1942年5月,共有45万多吨的国际援华物资通过惠通桥运往后方。为筹集这座桥的修桥经费,一位爱国华侨实业家曾把自己的商号和公司降价出卖,私人聘请美国工程师设计桥梁;卢沟桥事变之后, 他曾捐赠白银5000两,卡车80辆、飞机一架给国家,国民政府分派给云南的救国公债,他一人购买了一半还多。他是梁金山,一个为了支援抗战,挽救国家危亡,倾家散财、辛劳奔波的云南保山人。20xx年,有一位老人感动了中国。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xx年。他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他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他是杨善洲,一个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奉献毕生心血“舍小家、顾大家”的云南施甸人。20xx年,彝良5.7级地震,一名普通的农村代课教师,不顾自身安危,徒手救出被埋在废墟下的7名学生。在危急关头,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在灾难面前,他选择了与学生同在。他是朱银全,一位来自彝良的最美代课教师,地震来临之际,他登上讲台仅仅两天。他们或声名赫赫,或籍籍无名,或豪情万丈,或朴实无华,或富有,或贫穷,但是,他们都将自己赤诚的心献给了这片土地。在他们的身上,有为民族复兴的坚定担当,有为家乡富强的无私包容。 他们,撑起了梦想的脊梁。
在这片红土地上,不断地有人离开,有人前往。走的人怀揣梦想,来的人带着希望。在岁月的沉淀里,总有人老去,有人成长。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身在何方,你的身后,是无数人献出的过往。你继承了他们奉献出来的青春、生命、精神、思想和品格,你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由他们带着你前行。而总有一天,也会有人站在你的肩膀上,在你的引领下,继续向前。是前赴后继的奋斗铸就了今日的彩云之南,是青春绽放的岁月温暖了如今的春之故乡。如果你已踏上工作岗位数十年,工作忙碌之余,你是否曾经望着窗外,回忆起那段青春无悔的旧时光;或许你也才刚刚参加工作,行走在青春的路上,尽情挥洒着年轻和热情。每一个行业,都是几代人的奋斗与付出,每一次的辉煌,都是一群人的开拓与奉献。在我的身后,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洗礼、励精图治的几代地震人。在这片红土地上,地震的高发性和危害性是我们心中的隐痛。在我们的心里,牵挂着39.6万平方公里土地家园的完好和4600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五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地震事业从一穷二白,到今时今日三大工作体系的逐步完善;从五十年代实现台站零的突破,到如今四大学科监测台网的建立,这其中凝结着无数地震人的年华和血汗.我将青春献给这里,因为我的前辈告诉我,小小的奉献可以成就一片大爱无疆;我将青春献给这里,因为我的事业要求我,用自己的奉献去实现民富滇强。
当高原情怀扎根于你我心中,当大山品质锤炼着我们的品格,云南精神,将支撑着这片红土地上的人,继承过往的成就,巩固现在的发展,实现云南未来的跨越,将这里建设成为祖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窗口,乃至成为整个东南亚的区域中心。在云南省代表团访问印尼期间,李纪恒省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选择了云南就选择了成功,选择了云南就选择了辉煌。”刚刚胜利闭幕的云南昆明南博会,以开放共赢的姿态迎接着国内外友人,向世界展现了云南的友好和繁荣。世界选择了云南,我们选择了这里,我们将青春绽放于此,也必将铸就红土地上崭新的辉煌。
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红土精神》。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精神寄托,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信仰。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没有积极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力量也不可能得以延续。
我们生活的这片红土地,也有自己赖以传承的精神。七彩云南绚丽的自然风光璀璨夺目,高山蜿蜒连绵、坝子星罗棋布催生滇人特有的情怀和品质。“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是流淌在云南人血液中的红土精神。
云南多山,云南各族儿女都是大山的孩子。巍巍高原、茫茫大山孕育了云南的气象万千,养育了云南各族人民。我们生在山中、长在山中,与高原为伴,以大地为师。我们学会了像高原一样志存高远拥抱世界,兼容并包,我们学会了像大山一样执着坚守、敢于担当、脚踏实地。
一直以来,云南人凭依高原的开放包容和大山般的坚定执着谱写自己的篇章。优秀共产党员陶应全,一个年仅39岁的年轻村民小组长,在“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跨越”的关键时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基层干部应有的担当,用自己的无私奉献为广大共产党员树立起了一面旗帜,用自己的宝贵生命为我们托起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脊梁。作为村民小组长,陶应全不等不靠,带领群众完善基础设施,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面对三年的严重旱情,他积极寻找水源、勘测路线、自筹资金、组织施工,最终不幸遇难于施工现场。从事故现场可以看出,那是一项艰巨的引水工程,但陶应全同志却以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非凡气魄,坚定不移地推进工程建设,为了实现“四个翻番”、“两个倍增”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陶应全同志是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他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践行了“高远、开放、包容”高原情怀、 “坚定、担当、务实”大山品质的云南精神。他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职位高低,只要尽职尽责、一心为公、用心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卓越的成绩,他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劳模和先进人物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那些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劳动的工人和与世无争,坚守和保护着一片片土地的农民何尝又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美好的世界是靠人类辛勤劳动创造的,每个辛勤劳动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都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这片红土地上孕育出的大益人要深刻了解云南精神,认真学习云南精神,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所体现的云南精神中吸取能量,在困难面前勇于开拓,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将云南精神和大益精神结合起来,做到踏实勤恳、认真耕耘,热心于爱心慈善事业,济危扶困,将大山精神贯穿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成大胜,成就云南辉煌灿烂的明天。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稿 篇3
当红土地景色照片见诸报刊,特别是获奖后,令多少曾经到过东川,甚至就定居在东川的摄影家捶胸顿足,恨不能把自己手中的相机摔了。不起眼的山峦、普通的梯田,连种植的马铃薯、油菜、荞麦、玉米等庄稼也没有一样是珍稀物种,但是它们组合在一起,犹如油画家手中一块块形状各异、色彩鲜艳的调色板。那些摄影家们哀叹:这么美的景色,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发现?
遗憾没有就此终止。
一位富二代摄影爱好者,驾驶豪华越野车,载着二三十万元的摄影装备奔往东川,路上碰到一位挎着不过万元非专业相机、乘班车而来的摄影家。两人一见如故,富二代请“非专业相机”上了车。然而,刚进入红土地精华景色区域,“非专业相机”下了车,死活不再上车。恭敬不如从命,富二代开车走了,沿路拍了大量漂亮的照片,遗憾的是,回去后因为与已经刊登的照片雷同,一张照片也没有被报刊相中。一天他在一家杂志上发现“非专业相机”的照片,景色像两位身着五彩缤纷彝族百褶裙、动作一致的婀娜舞女。这个景他一路上根本没有见到,便打电话询问。“非专业相机”回答:红土地像美女一样,是多面的,不是所有视角都能看到她楚楚动人的眼睛。成功的摄影家,不是靠幸运,而是他善于寻找发现美的视角。在公路上能看到的景色,别人早都拍过了。所以他离开公路,寻找别人没有拍过的视角。
一位早就期望在自然风光摄影方面有所建树的资深人像摄影家,想到东川捡个漏。当他与一帮初入摄道的青年千里迢迢赶到昆明时,不料天不作美,哗啦啦下起雨。他临时决定与青年分手,留下会当地摄友。当晚雨就停了。这位资深摄影家次日起程,至中午赶到东川。刚一会面,那帮青年就兴奋地告诉他,早上云雾缭绕,红土地顷刻化作飘浮在云间大小不一、万紫千红的花朵,犹入仙境,令人陶醉,但只维持了半小时左右。资深摄影家一人又住了一周,也没有看到那种景色,留下遗憾,垂头丧气返回。
要欣赏到美景,就像要得到佳人,往往需要超常的付出。
“调色板”是红土地招牌姿色,观赏的最佳时机为5月和10月。有人不知此中三昧,随便找个时间前往,实地一看和照片的景色截然不同,便信誓旦旦地说,那些红土地照片都是摄影家后期电脑加工伪造的。有人碰巧看到了红土地招牌姿色,那流畅的线条、如诗如画的景色,美得超出他的想象。他既不了解当前国家农村政策,也没有在当地进行实地调查,就断定红土地上的植物不是农夫为了收获种植的庄稼,而是当地政府下令群众按照画家绘的图画种植的植物,因此不仅不欣赏,而且厌恶至极。
红土地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色,时而变为身披绿装的时髦女郎,时而又变成身着白色婚纱的秀丽新娘……就像红土地的美是多层次的。然而,有的人只看到庄稼收成;有的人只看到地下矿藏;有的人只看到风光景色。这种缺乏层次的视力,曾让东川人坐了一次“过山车”。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东川人只看到了地下的铜矿。清朝时四分之三的钱币,由东川所产铜铸造。1949年后,东川因产铜量大,成为一个地级市。由于不顾一切地过度开采,植被被破坏,泥石流频发,尤其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际铜价开始下跌,加上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能采的铜矿所剩无几,东川落入资源枯竭境地,采矿公司破产,矿工失业,东川也于1999年降为昆明市下的一个区。东川人遗憾地叹息:东川因矿而兴,因矿而衰。惨痛的教训使东川人终于明白:没有层次的爱,虽然可能暂时炫丽,但难以持久。他们从多层次寻找东川的美,推进产业转型,甚至连过去被视为祸害的泥石流滩,都找到了它们的美,在上边举办国际泥石流汽车赛、栽植生态林、建世界泥石流天然博物馆等等。就这样,东川人重新振作起来,树立了“东山再起,川流不息”的雄心。
可以预见,还会有人在红土地留下遗憾,有人会像东川人一样猛然醒悟从此走向希望之路,也一定会有人像一生找不到心上人那样望美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