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学校体卫艺工作计划 篇1
根据市局的体卫艺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安排精神,本校体育卫生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校体卫艺工作以上级的有关工作文件为依据,以“琼海市教育局体卫艺20xx年度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安排”为指导。
二、紧紧围绕着学校体卫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
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保证学生在校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能使学生在校时间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合理安排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具体安排由体卫艺组负责,安排好后发表给各班级且组织班主任具体讲解与安排,使我校的体育工作安排符合上级要求与科学性。具体安排是:早操时间:星期一升国旗、星期二、四广播体操活动、星期三、五阳光慢跑活动;课间操时间:星期一、二、四眼保健操,星期三、五广播体操;课外活动安排:星期三、五进行班级三大球班际比赛。
三、加强学校各队伍的建设,组建田径队、男子足球队、校文艺队舞蹈队,成立美术、书法辅导小组,利用早操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训练。足球由王良天老师主练,田径由三位体育老师共同完成,校文艺舞蹈队由李婷老师主练,学校早操由李静老师主抓,课间操由学校评比评分,班主任负责管理,体育老师负责管理学校的课间操活动。科组每周活动一次,活动强调各位老师注意训练的同时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体卫艺老师要依时参加科组活动,每天参加集体备课室备课,且认真做好体卫艺科组备课室的内务整洁工作。安排如下:星期一由杜庚朔老师负责备课室内务整洁,星期二由李婷老师负责备课室内务整洁,星期三由王良天老师负责备课室内务整洁。星期四.五由李静老师负责备课室内务整洁。共同研究探索新时代的课程改革理论,积极参加各种体卫艺活动,积极钻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积极钻写论文,参加各种论文评选,备好体卫艺的各种资料档案。
五、认真做好全面体卫艺工作的同时做好初一年级的学生健康体质标准测试。
六、抓好每年一次的体检工作,及时上报学生健康体质标准测试,及时申请购买体卫艺教学器材,保证学生能够快乐活动1小时。
新学期学校体卫艺工作计划 篇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体卫艺教育发展观,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内涵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保持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特长,健全学生人格,使学生身体素质和竟技水平有较明显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新的发展,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从而保证我校体卫艺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实施科学管理,促进体卫艺工作不断发展。提高认识,摆正位置,依法治教,规范管理。完善体卫艺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制度,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落实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足学时。
一、学校体育工作
1.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区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提议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努力建设符合我区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格局.
2.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体现快乐体育、主动体育的指导思想,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培养锻炼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形成规范的体育技能。
3.全面、有效地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及时、准确地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的统计、汇总和上报工作,测试原始数据和会总表要妥善保存,作为体育但档案备查,测试数据要导入管理软件并进行备份。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按时直报国家数据库的工作,不断提高上报数据质量。对测试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并制定整改措施,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4.坚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在25至30分钟,增强学校群体的全员性、趣味性。进一步规范队列、,广播操,十月份开展一次3至6年队列表演比赛,11月份开展一次广播操比赛,并保证开足、开齐体育课,提高体育课质量。进一步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举办的体育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在开展各级、各项比赛活动中,加强组织管理和安全教育,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体育赌东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
二、学校卫生工作
学校卫生工作以健康教育为中心,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传染病防治、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强化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
6.加大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强、规范学校师生饮用水的管理,落实《食品卫生法》、《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杜绝学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定期向师生员工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7.加强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加大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做好甲流和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继续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落实课时和师资,确保开课率达到100%。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视力保护、口腔保健、传染病预防、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要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创造更好的学校卫生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环境。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落实到学校具体部门、落实到每个班级。
把有关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作为开学后的第一堂课,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争取学生积极配合学校防控措施落实。特别要教育学生尽量避免到校内、外人群聚集性场所,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
每日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开展晨检,仔细询问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一旦发现流感样症状的学生或教职工,要立即按当地有关规定,要求其进行进一步诊治,其间不得返校参加正常教学等活动。
指定专人每日负责学生和教职员工因病缺勤登记和随访工作。一旦出现学生、教职工因病缺勤,应及时了解缺勤原因,如与甲型h1n1流感有关,应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学生和教职工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须及时在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到校医室或学校所在地医疗机构就诊。学校应提供必要条件,对该学生和其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8.做好学生的体质健康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检档案。要加强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管理、监督检查,提高体检工作质量。全面应用《学校卫生管理软件》对监测数据做好统计、汇总、分析,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防近为中心、防龋为重点,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指导学生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体质状况。做好食品卫生监督、校医培训工作,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9.做好入校新生的查验接种证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高师生防控传染病的意识,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晨检、消毒工作,规范学校疫情报告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突发事件监测系统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防止卫生突发事件、各类传染病在学校发生,确保师生安全。
10.继续搞好红十字会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红十字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人道主义“为宗旨的群众性救灾、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工作。
三、艺术教育工作
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要以《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增强学生艺术素养。
11.学校在保证音美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音美教学质量,为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加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艺术社团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巩固艺术教育教学成果。加强管理,保障学校教育活动的健康开展。
13.组织教师参加市艺术团指导教师培训班、市中小学教师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通过培训与展示,提高我乡艺术师资业务水平和组织指导艺术团队的能力。
四、国防教育工作
14.落实《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要求,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思想,以提高学生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15.进一步落实《小学、初中渗透国防教育纲要》、《学校国防教育常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国防教育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做到人员、内容、课时、制度的落实,确保国防教育工作扎实开展。
新学期学校体卫艺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现状,注重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规范每个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改善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为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而努力!同时强化规范科研意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实践,创新研究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研究工作、深入进行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为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努力!
二、工作重点
1、根据制定的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有序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总结、边收集成果。
2、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收集资料;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策略。
3、积极参加各级培训活动,提高每个研究者的研究水平和素养。
4、加强课题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本组课题的研究。
5、定期开展子课题研讨会,注意收集过程性材料和阶段研究成果。
三、具体工作安排
3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参加校本培训和研究活动
3、课题组内课题研究课,对评价系统进行调整
4――5月份:
1、组织子课题组成员学习贯彻课题研究计划
2、完成课题中期评估材料
6月份:
1、中期评估
2、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课活动
3、作好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