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引导学生能根据解题过程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能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渗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步骤
1、口头解下列方程(卡片出示)
2、出示复习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探究新知
教学例1: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x千克,卖出x袋后,还剩x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根据理解题意的过程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师启发: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5)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把上面的等式改为: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6)启发学生把已知条件在关系式下面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问题用x表示即设未知数,教师说明怎样设未知数。
(7)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8)让学生分组解答,集体订正时板书。
(9)引导学生自己看页例x上面一段话,提出问题:你能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题x吗?引导学生自己检验。之后请几位学生汇报结果。都认为正确了再板书答语。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四、巩固发展
1、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完成练习第x题,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
3、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学生独立做练习题,集体订正结果。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2
一,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十进制乘法、十进制除法、简单方程、观察对象、多边形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数学综合应用等。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简单方程、多边形面积、统计学、可能性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字和代数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十进制乘法、十进制除法和简单方程。分数乘除在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应用广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四则运算的能力。简单方程是小学集中讲授代数基础知识的单元。本单元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字、方程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用方程表示等价关系、解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在空间和图形方面,本教材安排了观察对象和多边形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体验,认识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和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变换,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变换等数学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学和概率论中,这本教材使学生能够学习概率和中位数。通过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寻求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讲授中位数,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意义、特点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了解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用数学解题,一方面教材结合十进制乘除,教学用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广角数学”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生已经渗透了数字编码的初步数学思维方法,认识到数字的规则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教材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次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数学探索和实际应用的乐趣,感受使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精通记数乘除。
2、在具体情况下,我们会用字母表示数字,理解方程的性质,用方程的性质求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价关系,解决简单情况下的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够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的意思
三、教学措施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理念,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2、加强教学的探索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学和概率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统计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逐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四、班级课表
教学内容各部分的课时安排大致如下,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四班共有学生19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上学期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比较大,本班学生纪律观念较差,爱动好说,自我约束能力差、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强调组织纪律,实行分小组量化管理,把团队精神、集体观念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六、课时安排:
1、小数的乘法——7课时
2、平移与旋转——4课时
3、小数除法——11课时
4、简易方程——9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13课时
6、因数与倍数——5课时
7、统计——4课时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出色的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学科基础扎实、成绩优异、思维敏捷、学习能力超群,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辅导计划。
二、情况分析
五(1)班本学期共有35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女生12人。大部分学生智力一般,学习上有依赖思想,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对进行重点辅导,目的是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三、辅导目的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认真挑选好培优补差的对象。
3、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2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四、具体措施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让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本身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
3、发现差生作业中不会的题目及时辅导。
4、由浅入深,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把他们引上正规。
5、及时总结,多表扬少批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五、工作安排
1、利用周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的20分钟,给学生补课。
2、当堂辅导或课间辅导。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5
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的成绩显示,我班学困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成绩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其他同学相比,这部分学困生显得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暂时记忆力弱,长时记忆持久性差,数学基础知识打得不扎实,加之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有的学生还会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等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其总是落后于整个班集体。本学期,为了更好地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生生之间的差距,在教学中继续开展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同时,针对上一阶段的辅导情况,现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学期的“学困生转化计划”,具体措施:
(一)、制定课外辅导工作计划。
本学期以“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目的,根据本年级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点,制定《五年级数学(下册)学困生研究单元任务表》,并且在每单元的教学前,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制定《单元知识的计划与实施表》,这样不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且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错误的收集与处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及时填写好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三)、 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四)、继续以“计算教学”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为突破口,辅导学困生注意从计算的方法处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去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从会算慢慢过渡到正确、有一定速度的计算,同时,让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及数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多方帮教,共同进步。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利用每周课余时间的“帮扶”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每周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我将见缝插针地安排对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课堂上将继续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将会继续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将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不断的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继续做好各知识点的错题收集与原因分析工作,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九)、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要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6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7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1.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略)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7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57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3、使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感受“变”和“不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6分钟左右)
1、长方形面积怎么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2、出示PPT,引导观察。
观察例1,说说自己的想法。
转化前后,什么没有变?
3、交流例2,你是怎么转化?
预设:①沿着高剪出一个三角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②沿着高剪出一个梯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组织交流,转化的方法。强调:沿着高剪。
二、自学例3(16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3的PPT
导入:例3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①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量出或数出它的底、高分别是多少,填在表格中。
出示表格以及平行四边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②把刚才三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填写下表。
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③小组讨论:
1、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完成填空。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 ↑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④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2、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
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10分钟左右)
(1)适应练习
第8页练一练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1——5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第1题:抓住等底等高来画。
第5题:周长没有变,面积变小了。因为高变短了。
(3)创编练习
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周长是78cm,以CD为底时它的高是18cm,有BC是24cm,求它的面积?
思考: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相等的,求到CD的长,那么面积也求到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2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5分钟左右)
交流例4:
1、一虚一实的两个三角形一样吗?底是多少?高是多少?
2、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怎么列式的?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三角形的面积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旋转、平移、重叠。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学例5(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5的PPT
导入:例5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6分钟)
①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根据图中所标注的底和高,填在表格中。
出示表格以及三角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②把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填写下表。
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③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完成填空。
板书: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④同桌相互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2
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8分钟左右)
(1)适应练习
第10页练一练。
分别找到三角形的底和高,不要忘记除以2。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6—9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第7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3,所以这三角形的面积是3×4÷2
(3)创编练习
一个三角形的底长6m,如果底延长2米,那么面积增加1平方米,求原来三
角形的面积?
(4)介绍“你知道吗?”(4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学生交流“半广以乘正从”的理解
动态演示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研究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13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注重数据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有序思考、逻辑判断等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角形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夯实基础。(预设8分钟)
1、计算练习。(第10题)
25×12÷2 122×8÷2
25×(12÷2) 122×(8÷2)
这节课,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进行练习。计算时采用男女生比赛。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或字母表示出来。
2.不计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提醒:第二幅图,你为什么会上当?怎么改就可以了?
→点拨:在选择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3、量一量、再计算。
(1)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第12题)
(2)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取整厘米数),算出它的面积。(第15题)
提示:量的时候要量哪些数据?(取整厘米数)
导学单:时间3分钟
(1)组长分工,1人负责把红领巾的边拉直,1人度量,1人记录。
(2)想一想,可以怎样量出红领巾的高?
(3)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小组围绕导学单展开测量活动,再算出红领巾的面积。
二、变式练习,优化结构(预设11分钟)
1、画一画。(第11题)
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吗?(一个格子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画完后请把底和高的长度标出来。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那底和高的乘积应该是多少?
2、汇报交流画法。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总结写出公式,加以还原: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高=三角形的面积×2
=9×2
=18
提醒:分析学生列举的几种方法。
(1)注意有序思考。
(2)注意特殊形状:底2厘米,高9厘米;底1厘米,高18厘米(横着画)
2、说一说。(第16、17题)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
交流内容
1、涂色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这个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点拨方法和解答疑惑。
让学生自己说说判断的方法。
补充:还可以把每个涂色三角形进行分割,也能证明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引导:1、求出底和高。2、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就相当于求谁的面积?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预设10分钟)
练习单(练习时间8分钟)
第一关:选择题
(1)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面积相等B、完全一样C、等底等高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分米,与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A、6 B、3 C、12
第二关:生活中的数学
1、(1)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生产鲜花多少枝?(第13题)
(2)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如果每5平方米种一棵树,这块地共可种树多少棵?
总结:第1组中的两道题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解答时都是要先算什么?
接下去为什么用的方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做这类题时要注意什么?
2、李大伯家有一块梯形菜地,分别种了黄瓜和辣椒,你能算出黄瓜和辣椒各种了多少平方米吗?(第14题)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
第三关:智力冲浪
思考题。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4课时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预设3分钟)
1、出示梯形图形,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拿出昨天晚上自己剪的梯形,同桌间说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2、揭示课题。
二、自学例6。
(预设17分钟)
1.自学。(预设5分钟)
导学单:
(1)你能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如何做?
(2)小组交流。
刚才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行互动对话。总结出:转化是计算梯形面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自学例7。
自学
导学单:(预设12分钟)
(1)结合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我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 )来求面积。
(2)拿出昨晚剪的两个图形,自己拼一拼、算一算、填一填,再思考:
(a)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b)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d)小组交流。
点拨:
(1)你是怎样想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那么,一个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与( )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
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
梯形面积=平形四边形面积÷2
=( )×高÷2
3.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你准备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独立尝试,一生板演:
字母公式:s=(a+b)×h÷2
强调公式中的“÷2”,这儿的“÷2”能少吗?为什么?
四、练习(预设14分钟)
1、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图形中梯形的面积。(单位:cm)
教师提供课堂分层练习单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想一想,填一填、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
厘米。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涂色梯形的面积是( )。
第2题,提问:涂色梯形的面积与整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判断题
(1)两个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 )
第3题,强调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4题: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横截面”的?
指一指,图中的物体的“横截面”具体在哪里?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5课时认识公顷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作业,揭示课题(2分钟)
1、学生回忆面积单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一些面积单位,谁能把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比划面积单位大小
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面积单位。
4、学生看图,认识公顷。
先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自己读读图片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中都用到哪个面积单位?
公顷也是我们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顷”。
关于公顷,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5、学生自由回答。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20分钟)
1、初步认识“公顷”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翻到第16页,自己到书上先去找一找答案,找到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1)对照导学单尝试学习。
(2)通过学习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3)那么100米有多长呢?谁能结合实际说一说?、
(4)老师也找了一下,发现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大约长100米,以我们的新教学楼为边长,围一个正方形,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闭上眼睛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5)那么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①学生根据导学单,快乐自学导学单
A.自学书上16页相关内容
B.学完后与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②全班交流,明确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③学生自由发言。
④学生借助教学楼初步感知1公顷的大小。
⑤学生通过计算100×100=10000平方米,明确1公顷=10000平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平方米有多大
推想:( )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2)学生亲身感知1公顷的大小
课前我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下面,让我们到校园里去感受一下1公顷的实际大小。
多媒体出示:
(1)我们学校前操场长约95米,宽约25米,面积大约2370平方米。大约( )个前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可以帮助我们理解1公顷。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找一找,完成在练习纸上。
(2)我们教室的长约9米,宽约7米,面积大约63平方米。大约( )个教
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自主研究,加深认识
(1)学生合作完成练习:
1平方米里可以站约12个同学,1公顷的面积大约可以站( )个同学。
2个课桌面约1平方米,1公顷约有( )个课桌面拼成。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1公顷的面积大约需( )个同学手拉手围成。
一辆小轿车的停车位约10平方米,1公顷约可停小轿车( )辆。
(2)学生自由描述1公顷的大小
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述1公顷的大小了吗?
(3)完成“练一练”
三、分层作业,内化提高。(8分钟)
完成19页第10-13题。
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巡视,学生完成后,有针对性地评讲。
四、当堂反馈,总结反思。(10分钟)
1、学生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多媒体出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当时用“亩”做单位计算方法是:先用步量出长方形土地的长和宽(1步=5尺),计算它的积,然后除以240,就得到亩数,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
3、拓展题
开发商广告
小区简介
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绿色花园示范小区。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2.8公顷,绿化面积达5公顷。……
小明他们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75幢。小明估计了一下每幢楼长约80米,宽约10米。请你帮小明一起算一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6课时认识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作业,揭示课题(2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二、目标驱动,分层探究(20分钟)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平方千米”
2、探究1平方千米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导学要点:
猜一猜1平方千米和1公顷,哪个大?说说为什么?
指出: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那么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学习材料自学、交流探究成果。
板书: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导学单:
(1)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你能用米作单位,来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合多少公顷?
(2)1平方千米=( )平方米=( )公顷
小结: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 ),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 )。
3、完成书本P17练一练。
自由读书本例9中的资料,了解平方千米的运用。
补充: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我们的家乡海门的面积约有1002平方千米。
介绍足球场面积。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10分钟)
1、单位换算
30平方千米=( )公顷
6000公顷=( )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400公顷=( )平方千米
=( )平方米
2、完成练习三第14、15题
3、完成练习三第16、17题
校对,汇报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7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熟练应用公式计算面积。
2.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公式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和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分钟)
昨天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今天我们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二、复习铺垫。(4分钟)
回忆并口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导学要点: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三、整体练习。(25分钟)
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收集错题。
1、完成数学书本18页第4题。
2、完成数学书本18页第5题。
注意:测量结果一般取整厘米数。
3、完成数学书本18、19页第6、7、题。
求多少棵白菜的思维过程是总面积÷每棵白菜的面积。
4、完成数学书本19页第8题。
看看谁能想出两种方法解决。
该模型尾翼是两个怎样的梯形组成的?可以先求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也可以直接求出这两个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完成数学书本19页第9题。
你是如何知道三角形的底是多少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8课时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4、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平面图形?
导学要点: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识组合图形。像这样由几种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2、感知:组合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生举例),今天,我们就结合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出示前置性作业小组交流
复习
(1)说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说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自学21页的例10
(1)导学单
1)小组合作将组合图形分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说说你的分法,你是怎样想的?
2)尝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3)思考: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导学要点:
(1)分割法:将整体分成几个基本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和。
(2)添补法:用一个大图形减去一个小图形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你喜欢用哪一种解法?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交流
1)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形,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2)由于方法不同,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
导学要点:
(1)要根据原来图形的特点进行思考。
(2)要便于利用已知条件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割补。
(3)全班交流
1)学生举例并解答(前置作业我的例子)
2)结合学生自己举的例子解答讲解。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本第21页练一练
(1)生独立计算。
(2)生展示思路。
点拨: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基本策略:把原来的图形先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再求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只和;或者先把原来的图形拼补一个基本图形,再求相关基本图形面积之差。
2、课本第23页练习四第1题前两题。
点拨:
(1)引导说说第一个图形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是怎样看出来的?
(2)引导说说第二个图形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是怎样看出来的?
3、课本第23页练习四第二题
点拨:
引导说说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9课时组合图形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组合及分解的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回顾。
导学要点:
引导说说什么是组合图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⑴分割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分别求出这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再求和。
⑵添补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看作是从一个简单图形中减去几个简单的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差。
2、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练习)
二、分层练习,共同发展。
1、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小组合作将图形分一分、补一补,说说每个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说说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指导小组合作准备将组合图形割补成怎样的图形?
(2)小组合作完成至少一种面积计算方法。
引导说说分成的每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多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独立完成作业P23~24,集体交流。
(1)练习四第4题
点拨:
分:梯形面积+长方形面积
补:正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2)练习四第5题
辅导学生不规则图形分成的两个不同梯形的上下底分别是多少米?高是多少米?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练习四第6题
提示:平均每公顷收小麦的吨数=共收小麦的吨数÷组合图形的面积
(4)练习四第7题
提示:(1)门的油漆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
(2)要油漆的面积=10扇门的面积×每平方米的费用
三、实践活动,拓展提高
1、思考:计算中队旗的面积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在小组中讨论用“分”还是“补”的方法?每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什么?涉及到的数据是哪些?
2、思考:计算中队旗的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指导学生需要测量哪些重要的数据?哪些数据不需要测量?
3、实践:测量相关数据。
辅导动手测量的方法。
4、计算:小组合作计算中队旗的面积。
提示:数据保留整数。
5、交流:全班交流数据,总结成败的原因。
引导不同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10课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75%以上。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不同估计方法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3分钟左右)
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导入: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有办法知道下列图形的面积吗?
交流:你是怎么知道图形面积的?数方格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自学例11 (15分钟左右)
1、明确给出的数学信息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点拨:可以先数出图中湖泊所占的方格个数。
2、自学。
导入:你准备怎样估计?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不同的估计方法。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把图中湖泊所占的方格分成几类?
如何明显地区分开来?
2.有顺序地数出整格的个数,不满整格的如何处理呢?可以阅读数学书第22
页卡通的方法。
3.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数法。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如何区分整格和不满整格的?
2、不满整格的你是怎么数的?
3.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导学要点:
(1)把整格和半格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避免重复和遗漏。
(2)不满整格的可以全部看成半格计算;或者先数整格的个数,再把不满整格的也看成整格,数出一共有多少格。
(3)有顺序地去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全班交流
交流两种不同的估计方法,理解估计面积在一个范围内的合理性。
点拨:这个湖泊的面积大于多少公顷而且小于多少公顷?就是指面积大于整格数而且小于所有的格子数。
三、练习(12分钟左右)
(1)基础练习
练一练第1题
点拨:树叶上对称的,可以只数树叶的一半。
(2)针对性练习
练一练第2题、练习四第9题
提示:在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上画手掌的轮廓或树叶的轮廓。
(3)数学阅读
第24页的你知道吗
拓宽:长度单位有丈、尺、寸,质量单位有斤、两,面积单位有亩、分。
1公顷=10000平方米,1公顷=15亩,1亩=10000÷15≈667平方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相互联系,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多边形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梳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主整理的习惯,在练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体验数学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
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预设8分钟)
知识整理单(8分钟)
(一)快速阅读书本第几页到第几页所有内容。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二)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
(三)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完成整理。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
1、各组被推荐的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整理方式和内容。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在黑板上系统梳理。
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2、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相同:转化。
不同:推导平行四边形时用的是平移。而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是把2个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中都有“÷2”。
三、巩固练习。(15分钟左右)
1、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练习与应用”第2题。
按照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列式计算,注意计算正确率和单位名称。
2、比较练习第25第1题。
(1)看长方形,分别数出长和宽,并算出面积。再看平行四边形,说出底和高。算出面积后,与图1比较两个面积有什么关系。说说如果不计算,你能知道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在点子图上,不必用尺量,一格就代表一个单位长度。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得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数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面积。
与图2面积比一比,有什么关系?
在平行四边形中添一条线,观察是否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如图3的三角形。感受“一半”。
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3)标出图4中的关键数据,并列式计算。与图1面积比一比,有怎样的关系?
把图1添上一条线,分成完全相等的如图四的图形。感受“一半”。
比较梯形与长方形或者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得出等底等高的梯形的面积是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比比三角形和梯形的关键数据和面积有怎样关系。
比较三角形与梯形。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相等。
(5)把得出的各种平面图形大小关系对照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梯形下底没有直接告诉,要先求出来。
3、综合练习
学生先独立计算“练习与应用”第3题。
再进行交流。
计算后组织交流。要使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相等,怎样确定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呢?梯形呢?
4、提高题:把下面的任意三角形ABC平均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份。
画出一条边上的四等分点,再与对角的顶点连接。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步进行(先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再把这两个三角形对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2、通过多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领悟各个公式推导的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画出符合要求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钟)
明确本节课所练习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心理上调节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一些练习(揭题),希望通过练习同学们能更熟练灵活地应用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整体先练,小组评议(预设15分钟)
自主学习单:
1、学生各自整体练习4~9题,并将有疑问、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展示自己的作业。
3、组长确定哪些题组内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哪些题还存在分歧,准备下一环节提问。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
三、提出问题,分析解疑(预设10分钟)
1、组内派代表提问。
2、学生之间相互解答同学的提问。
并根据交流的情况订正和完善自己的练习。
第4、5题,先算出一个图形的面积,再计算。
第7题,图1是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组合图形,可以分别算出面积后相加。图2也是两个图形的组合,但要从长方形里减去三角形的面积。
第8题,注意把长度单位化成“米”再计算。算出面积后再分别转换成用“公顷”“平方千米”做单位的数。
第9题,在计算草坪面积时,把左右两块草坪拼成一个没有小路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3、创编练习
(1)下面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甲( )乙。
A、大于B、小于C、相等D、无法确定
这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长与宽的乘积是相等的,所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6倍,高缩小2倍,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A、扩大6倍B、缩小2倍C、面积不变D、扩大3倍
可以自己确定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算出变化前、后的面积进行比较。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横截面呈梯形的钢管堆中钢管根数的计算方法,能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测量并计算有关物体表面的面积。
2、启发学生能联系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出钢管根数的计算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相类似的数学问题加以巩固。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横截面呈梯形的钢管堆中钢管的根数,以及相类似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规律的探索以及从直观的数学问题抽象到等差数列的探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8分钟)
1、计算下面表格中平面图形的面积。
汇报交流。
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要注意什么?碰到单位不统一的怎么办?
2、交流书本P27第10题。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也可以看作它的底长,这样就可以算出它的面积。
二、探索与实践(15分钟)
1、出示自主学习单:
(1)先试着估计自己教室地面的面积。
(2)再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3)估计多少个教室地面的总面积大约是1公顷。
观察时,应估计教室地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再估计教室的地面面积。
测量时,指导学生分工负责,分别量出教室的长和宽,算出一个教室的面积,再估计。
2、出示自主学习单:
(1)分组活动,按照第12题的要求把20本练习本摞成一个长方体,量出前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算出面积。
(2)把这摞练习本均匀地斜放,使前面变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在量出相关数据,计算面积。
(3)小组讨论:两次测量计算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练习本斜放时一定要均匀,形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两次测量前的图形变了,但长方形的长和宽变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度没变,所以面积相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自主学习单:
1、分别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表面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同桌之间先说一说如何求实物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2、合作测量出这些数据
3、分别求出自己的实物的面积。
4、同桌互相交换,验算。
学生活动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的结果。
四、评价与反思
1、先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之间郑重的涂上颜色,对之间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2、互相对之间的评价做一些交流。
五、完成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鼓励有兴趣的同学主动去解决。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帮助理解,也可以参考本单元第10页中“你知道吗”介绍
方法,解决问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14课时校园绿地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相关面积计算的理解。
2、使学生通过参与事前规划、事中合作、事后反思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确定需要测量的具体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3分钟左右)
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导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二、提出问题(10分钟左右)
1、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独立思考后小组商讨办法。
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导入:要知道学校的人均绿地面积,需要收集那些数据?可以怎样收集数据?
2、小组制定方案。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你们组要测量哪几个绿地的面积?
2、要知道这些绿地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3、制定校园绿地面积测量记录表。
点拨:了解校园分布情况,制定测量和统计校园绿地面积的方案,在全班交流。
提示:注意小组分工,把校园绿地面积分配到各个小组。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自己小组测量的绿地的形状,需要测量的数据。
2、教师和学生约定:成排树木的占地面积按总长度×2计算,单棵树木的占地面积按每棵2平方米计算。
3、测量记录表如何设计的?
导学要点:
(1)绿地的分配
(2)小组分工:测量人、记录人、数据核实人、计算人。
三、实地测量(16分钟)
1、学生拿着记录表实地测量
教师巡视,解决学生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四、汇总分析(8分钟)
1、根据测量结果填写数学书第29页的统计表。
2、交流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9
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这一总体发展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教学的各项工作。深化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师资,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优化质量,促进学生学业提高和全面发展,坚持抓核心、求突破;抓薄弱、求协调的策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工作要点:
1、多种举措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2、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科研课题管理,抓好校本研究。
5、依托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具体措施:
一、细化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突出“五个环节”,加强“三个研究”,严把“一个关口”。
“五个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
各环节要点:
备课: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加强教研组的合作交流,在共享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教学设计,从教材处理、教学策略、拓展练习、课后反思四个方面对教学方案进行原创而富有个性的设计,突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优势。
上课:课堂教学实践以打造有效课堂为方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信息反馈、教学行为规范、互动评价等方面进行系列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定期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对授课教师的基本功及课堂驾驭能力进行全方位点评,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完善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作业:进一步规范教师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制定《和平小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加强作业质量监控。要求教师批改作业要做到及时认真,作业批改坚决做到“五有”,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有批改记录和必要的评语,切实提高反馈矫正和评价的有效性。教导处采取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每月至少全面检查各班级检查作业一次,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辅导:各班级针对实际情况,本着“让后进生基础过关,让优等生有所提高”的目标,针对班级学困生问题多管齐下,积极构筑教师、同学、家长全方位帮扶体系。采取教师引导、同学帮扶、家长交流、表扬奖励等方式切实加强学困生的辅导,扎实有效地开展培优补差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测试:
(1)加强质量监控,做到规范操作,认真分析反馈,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缩小年级和班级之间的差距,使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2)单项抽测、期中考试由教导处组织命题,跨年级流水批阅,做好学科质量分析。
加强“三个研究”即加强教师备课与教案编写实效性的研究;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加强科学布置作业与减负增效的研究。把三个研究内容与课题研究有机整合。
严把“一个关口”,即:严把教学常规检查关,进一步建立健全常规检查制度,做到严格检查、认真记载、及时反馈。
采取措施:
1、制定并落实巡课、随机听课制度。
巡课主要由校级班子和教学主任落实。校级班子不定时巡课,教学主任每天至少巡课两次,主要检查教师是否在上课铃响到达上课地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规范;课堂教学组织是否有序等现象。巡课人员认真做好巡课记录,教学校长及时总结反馈。
随机听课由学校教导处落实,每周教学校长和教学主任随机听课不少于5节,采用推门听课与适当提前告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通过检查性随机听课、指导性随机听课,掌握学校常态下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从中找出带有共性的现象和问题并加以研究解决。
2、注重教师“四本”检查,把具体要求转化为教师日常行为。
学校每月集中利用最后一周的时间,分别对教师的教案(保持一周余案)、教学随笔(每月不少于3篇)、听课笔记(每月不少月4节)、学生作业进行检查、评价与交流;同时,在一月之中不定时对以上四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年级的抽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杜绝教师平时不按时完成”四本“,学期末突击补的现象,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落到实处。
“四本”检查负责人:
教师教案:高x数学、语文教案张x科任学科教案
教学随笔:张x 听课笔记:谭x 学生作业:孙x、喻x
二、切实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学习型”工作室。
工作室的目标:
1、打造学习型团队,以工作室为平台实现骨干教师自主发展和专业发展层次的持续提升。
2、加快“青蓝工程”的实施和推进,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发挥骨干帮带作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3、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具体措施:
1、完善工作室的职责、规章制度,制定管理考核细则,增强工作室成员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意识。使工作室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2、建立工作室成员“成长档案袋”。
3、加强骨干教师自修自练,通过多读书、勤反思、多练笔等形式提高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4、坚持业务提升与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紧密结合的原则,以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网站建设为主要载体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室具体工作由张立华主持,制定工作室各月工作计划,并带领工作室成员按计划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工作,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
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1、为进一步了解教师平时教学情况,采取不定年级、不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学科单项抽测。
具体内容:口算、计算、概念、应用题、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作文、英语单词等。
2、认真组织好每次学校性的各项测试,教导处组织出题、考试、阅卷。各班级及时做好质量分析,分析问题,进一步落实改进措施
3、狠抓六年级教学质量。认真分析六年级学科和学生的现状,引导相关教师进一步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及时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支持。努力提高班级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力争各项指标比上学年有大幅增加。
加大六年级辅导力度,十月份开始每周五下午开始上课。认真组织月考,做好质量分析,每次月考后及时确定年组前50名学生名单,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各班级确定“经典诵读”内容,充分利用晨会时间和课前时间诵读,每月教导处对各班级诵读情况进行检查。(各班级制定本学期经典诵读计划) 各年级检查负责人:一年:张丽华;二年:张伟和;三年:王琦;四年:谭丽;五年:喻主任;六年:孙主任。
5、开发校本课程,发展学校特色:本学期在现有校本课程(二年的珠心算、漫画、书法;四年的京剧;学校的短式网球)的基础上增设新的校本课程,一、二年级的兴趣阅读、三年的兴趣写作、四年的趣味奥数,美术特色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和专长,满足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而需要。通过特色课程的创建与实施,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加强科研课题管理,抓好校本研究。
学校“十二五”立项课题有:
省级一个:《以教育反思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研究》市级两个:《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系列微型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市级小课题7个:16年组、英语组。
背景:
xx科研工作的历程使我们意识到,教育科研水平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科研,学校的发展才有厚实的基础,才会形成自己的特色。
教科研工作方式及重点: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本着“科研促教研、课题带常规”的教科研工作思路,构建“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研工作格局。课题研究继续实行“教学问题课题化”的管理模式,推行“课题研究群体化”的研究模式。通过教育科研,不仅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以,十二五教育科研将把打造一支精干的教师团队作为是科研的重中之重。
教师团队建设的将采取“领放合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科研引领,教研提升,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能力与水平。
领:在“探索课、引路课、示范课”(即三课)中进行“教师会课制、课堂教学会诊制、教学反思制”(即“三制”),整合科研教研内容,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辐射全体教师共同进步。
放: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大力弘扬凸显个性,百家争鸣,不拘一格,达到教师基本功扎实后快速挖掘潜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合:以年组教研为基础,提炼教科研新成果,达成共识,形成本组特色。
分:在教研组科研课题的统领下,提倡形成自己稳定独到的教学风格,并能在课中充分体现。
“收放合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以推进“三制”、“三课”为核心,以各种活动为平台,以开展校本教研科研为主线,使教师自觉地修炼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科研的质量和效益,从而达到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的目的。
本学期重点:
1、各年组制定小课题研究计划,小课题主持人进行课题研究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和要求。各课题组要根据小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有效开展实验研究,并把课题研究与科教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对教学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2、召开“十二五课题”开题报告会,明确研究内容,各年组选好子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组织实施研究。
五、丰富多彩的活动,促学校、学生发展。
1、家长开放日活动 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融合互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状况,及时反馈有关教育教学信息,改进学校管理,推进了学校发展。
家长开放日内容:(制定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
A、家长听课(全学科、特色课)
B、参观学校
C、问卷调查
2、学科活动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报名,在活动中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长。通过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内在的竞赛激励优势,有序地组织竞赛活动,如,作文竞赛、数学思维、英语朗读、美术书画竞赛等,在开展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特长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有力地推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进一步拓展学生认知与锻炼的空间。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10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学生书写习惯不太好,作题丢三拉四,不是忘记带单位,就是忘记等答案。使得失分可惜,从上学年的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加大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面积;统计和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
(一)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的知识在本册乃至于整个小学阶段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二)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包括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
(三)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
(四)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给后进生和弱智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8课时)
2、小数除法(11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
4、简易方程(16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量一量(1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11
本学期,我所任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现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4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9人,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但有部分学生能力较差,惰性较强,思维能力较差,应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小数乘法,这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然后现再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从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4、充分利用课本中主题图的数学信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计算的兴趣。
课时安排:8课时
(二)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时要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的算理及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措施:
1、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关注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同时还关注学生的一些解题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按排:11课时
(三)观察物体,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措施:
1、充分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和学生动手搭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切实组织好课堂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四)简易方程:这单元内容在学生学习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意义表现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
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其中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方程的意义"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稍复杂的方程"则是"解方程"的发展。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简易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措施:
1、关注具体实例,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教学时,充分用好教材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时安排:12课时
(五)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而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过程。另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两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和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教学史的认识。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算理)
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操作。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在本单元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切忌由教师直接演示讲给学生。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困生进行适时点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课时安排:9课时
(六)统计与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及求法。
教学难点:
1、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2、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并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教学时结合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平均数、进行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弄清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3、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于最中间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调查活动,然后再利用中位数的这一特点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
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七)"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数字编码简单方法的探索,学会用数编码。
教学难点:数字编码的运用。
教学措施:
1、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探讨用编号的方法来区分不同的人或物。
2、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线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会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每个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12
一、目的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出色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尖优生数学辅导总结 特选拔学科基础扎实、成绩优异、思维敏捷、学习能力超群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从而造就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为学校增光。
二、辅导对象:
刘振国、鞠晓辉、孔祥洁、吕杰、郭玉鹏、鞠敏、明腾飞、明成龙、王杰、张艳芳
三、情况分析
在智力、学习成五年级数学复习计划绩、日常表现等方面相对优秀的那部分学生常常被认为是好学生,也被称为优生。由于这些学生认知结构、判断能力和行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为决策水平都有待提高,他们思维活跃不稳定,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成长的烦恼,还有来自家长教师及学生自身的过高期望等,常常会诱发这些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优生在年级中人数不多,但影响却颇大,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对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有很大作用,这些学生能否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工五年级数学计划作无疑会对班级工作局面的好坏产生很大影响。优生比“差生”学习成绩好,常常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赞扬,他们的优越感与日俱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优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却忽视对优生的心理障碍的疏导
四、具体措施
1.改进学习方法,小学五年级数学计划培养自学能力。
2.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语文优生辅导计划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3.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优生辅导计划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4.严格要求。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小学数学辅导计划 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5、教师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要完成一本课数学优生辅导计划外书习题
6.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7.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8、为了使优等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1)班共有学生54名,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这学期共进入新生14人,大部分新同学基础较差,导致班级学习状况参差不齐。老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好,有几个学生能力也很强,能起到榜样作用。由于新生大部分来自不同地方,教材的区别,环境的变化还都要他们去适应。
五(2)班有学生53人,学生的素质普遍教好,但由于男生人数比较多,属于比较活跃的班级,上课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是管理上有些困难。大部分同学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也有小部分同学存在接受能力差、需要课后辅导、学习习惯差等问题。
五(3)班共有学生54人,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平时上课不够认真、好动、性格普遍活跃。上课时教师比较吃力,平时作业有30%的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差,也不能按要求去预习,有50%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存在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学生能力。
五(4)班有57名同学,学生基础不好,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平时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少,有的同学性格内向,平时有不懂的问题也不问,有的学生外向却很贪玩,有大约15%同学存在作业问题。40%学生学习能力较差。
五(5)班的学生由于本学期的新生较多,大部分同学来自外省,学习的教材不同,再加上原有的差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有难于调整的现状。我在教学中努力照顾差生,个别生,尽快缩小他们之间在数学方面的差距。
二、本册教材总的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中数概念的扩展,逐步形成对有关数概念的理解;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和感知简单问题的意识。初步学会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的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学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二)数学思考方面
1、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体会用正数、负数能简便、清楚的表达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体会小数与整数、分数的内在联系,知道十进分数都可以写成小数,而小数与整数都采用了十进制记数法,他们相邻记数单位的进率都是十。
体会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及其近似数都能方便的表示大数目,并有利于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
2、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体会割补、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学会把较复杂不熟悉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熟悉的图形。
联系实例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初步建立1公顷实际大小的观念。
通过对面积测量或计算结果的评价和解释,进一步培养对面积大小的估计能力。
3、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通过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这样做的简捷与便利。
通过用简单的图形和其他易行的方法表示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过程,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4、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把单式统计表(图)整合成复式统计表(图)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图)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
通过利用统计表(图)里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经历实际的调查活动,进一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统计观念。
5、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在探索和发现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四则计算方法以及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求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按运算顺序、运算率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开展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思考,进行合乎逻辑的讨论和交流,不断提高思维和品质。
通过对简单周期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合乎情理的推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多边形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与土地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需要应用小数四则计算解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需要通过实际调查并运用相关统计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与简单周期现象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在现实情景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进而发现并提出问题。
能感受数学问题的实际价值,并能与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建立有效的联系。
3、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初步学会转化。把新的图形转化成已经认识的图形,把新的计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计算,把新的、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相对熟悉的问题。
主动进行操作。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发现和表达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通过剪拼、平移和旋转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测量、估计、体会1顷的实际大小等。
在应用列举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正确的合作态度。
进一步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准确理解别人表达的.意思。
具有与他人合作的积极愿望。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当学习有收获的时候乐于与他人共享学习成果。
5、能回顾反思学习过程,解释或评价学习的结果。
通过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收获,以及学习中存有疑问等的回顾与反思,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总结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逐步养成通过估计解释笔算结果的合理性和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并改正计算错误的良好习惯。
通过参与教学过程中“评价与反思”的活动,进一步掌握评价与反思的方法,增强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并在评价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3、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三、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一:数与代数领域。在一至四年级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生初步学习了整数及其计算以后,及时安排负数、小数等内容,有利于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对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作好准备。
重点二: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就具备了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条件。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本册还安排了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重点三: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图、表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教学复式统计图、表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这些对学生统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统计意识的增强是极有益处的。
重点四:实践与综合运用领域。一是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如《面积是多少》里的“分一分,数一数”与“移一移,数一数”渗透了初步的等积变换思想,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打下了重要基础。二是更加重视实际应用。如《校园的绿化面积》中的“想想算算”重点安排了“割补”的方法把稍复杂的平面图形转化成常见的基本图形的内容。
难点: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应用公式解决相关图形的面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及其简单的换算。
(1)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意义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要由扶到放,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策略。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要充分发挥方格纸的作用。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推导多边形面积公式的不同方法,以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自主探索的兴趣。“校园的绿化面积”要重视实际测量方法的探索。
(2)公顷和平方千米一单元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通过图片和例子让学生体会平方千米是测量和计算大面积土地的单位。通过组织看图估计活动,增强对面积大小的实际判断能力适时回顾并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
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准确计算,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
(1)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一),这单元教学小数与整数相乘、小数除以整数,要清晰把握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思路。要切实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要仔细分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能会出现的几种典型情况。恰当控制计算的难度要求。适当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
(2)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二),这是在第六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小数乘小数和整数除小数的除法,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通过计算和比较,认识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的计算和比较,体会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自主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对课改理念的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2、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尽可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师生及生生活动。
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好“三个五”工程,切实加强对重点关爱生的辅导。
5、进一步探索对学生学业情况的评价工作,发挥“数学成长记录”评价的激励功能。
6、密切联系家长,做好家访工作。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14
一、本册教学目标和总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3、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知道公倍数和公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让学生知道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形式,并能根据所给定的条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二、教材概况:
本册教材从四个方面编排: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三单元“分数” 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的内容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内容分散编排。
5、学生知识现状简析:
五年级同学步入小学高年级学习,随着知识难度、知识量的加大,加之学生比较好动,欠仔细认真,两极分化较严重,尤其是计算基础较差,熟练程度不够。因此,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差生的具体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更要注意面向全体,让学生学得扎实,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学习方法,更要养成各种优良的习惯。特别要注意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3、加强教研活动,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与邻近学校同年级数学教师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15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某某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16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还应采取课内外培优补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 “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补差。
5、每周进行简单测评,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三、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要讲究教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17
一、学情分析
任教的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情况看,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要认真搞好教学工作,针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括五章内容:
1、简单的统计(一)
本单元教材是学生在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编制和分析各种统计表的方法。最后,教学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
2、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个方面的内容。
3、约数和倍数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能被2、5、3整除的数。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式。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五个方面的内容。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5、分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能用有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理解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与小的互化的方法。
5、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正确合理的进行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1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共有80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40人。数学成绩优秀人数低,基本处在中下水平。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及统计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援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以课改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积极进行教研创新,不断增强工作活力,让课堂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3、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4、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19
一、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
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 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
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
课标调整过后,新旧教材的衔接比较乐观,基本上没有新的知识点断层,仅有一些内容因为课标变化,要求降低,或者删掉或者往后挪动,本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了,孩子们在四下还学习了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因为课标的修订,教材的编排作了较大的调整,使其更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当中应结合新教材的编排思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回顾,完备以前所学知识,形成更新的认识。同时本期还需补充遗漏内容“数字编码”、“ 观察组合小正方体”、“ 画轴对称图形” “鸡兔同笼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5.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经历较复杂物体的观察过程,体验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
7.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9.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领悟与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观察组合小正方体,画轴对称图形。
难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主要教学措施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意复习旧知,为小数乘法的学习做准备。4.突出转化的思想,注重算理的理解。5.加强练习,针对学生易错的地方加强指导。
6.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7.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8.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9.要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10.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11.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12.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13.经历探究过程,渗透转化思想。14.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篇20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二班共有学生某某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九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4、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