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优秀


《大禹治水》课堂实录1
一、读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大禹治水”,这儿的水指的是什么水?见过洪水吗?(播放洪水录象片段)
    觉得这洪水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评:来势汹汹让人胆战心惊所以说洪水猛兽。
    有几个词,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指名读词语
    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洪水带带的灾难吗?
  二、教师导语过渡:
    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凄惨。大禹见到这样的洪水,会怎么想?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治洪水可不是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
    先来看看大禹先做的事,出示句子(---吃尽了千辛万苦-----)
    男生读。
    1、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
    2、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特别多,是哪个词?读“千山万水”;看图片,语言渲染,指导读好词语,相机评价中提升:太少了,还不够多,很多----
    3、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大禹会遇到那些困难呢,猜一猜:
    4、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教师讲述-----(大禹的指甲被泡烂)
    5、大禹吃的苦读吗?哪个词?读“千辛万苦”(指导读好)
    6、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吃尽”(文字点红)
    7、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也一定能读好,练习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这才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呢。
   1、有两个词带有同一个数字,找一找是哪两个词?
   2、9条9座(这儿的9并不是9,而是指很多)
   3、教师画图介绍,为什么要把这些河连在一起?
   4、老师在黑板上这样一画看起来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猜一猜这两条喝之间有多远?大胆地猜一猜:
   5、教师介绍:90公里,90000米!辛苦吗?
   6、比这辛苦的还有呢,假如遇到大山,画图,要挖开大山,这叫“劈开”。
   7、指导读句子,你关注了这两个数字,所以读得这么好!
   8、大禹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再读这个词。板书:千辛万苦
   9、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四、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听老师讲一段,里面有很多数字,想想这些数字的意思。
   1、教师配乐讲(13年,10多岁,三次那一段)出示句子
   2、这些数字什么意思呢?
   3、把这一段故事连起来念一念,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学生质疑
   5、指导读句子
  五、经过这13年的千辛万苦,洪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出示一幅图片(风平浪静的湖面)
   1、图片说话
   2、出示词语:治服
   3、人们还用在树上生活,在山洞里躲藏吗,这样的日子就叫:----------的日子(读“安宁”)
   4、假如你就是这些百姓中的位,你会怎么感谢他?
   5、板书:伟大英雄
   6、大禹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记,有人为他建了一个像(出示大禹像)
   7、孔子说:假如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8、让我们心怀感激和敬佩之情,把课文最后一节齐声朗诵。
  六、这是本节课出现的词语,你们都能读吗?
     治理洪水伟大英雄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决心地形安宁
  七、课文学完了,老师提个问题,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
    不急,想好了,课后告诉你们语文老师。

《大禹治水》课堂实录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所有生字并正确美观的书写“治、洪、姓、理、形”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把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并且认识生字、写好本课要求的生字。
难点: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对策:让学生来自主朗读。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简介大禹。
3、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小朋友是否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
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
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4、汇报交流并检查字音。
5、范读课文。
考虑: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6、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治、洪、姓、理、形,指名读。
2、
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3、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15 大禹治水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2教时 主备人许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好本课剩余的几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过古代传说中一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对策: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
备 课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2、
讨论:
(1)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
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4、
第2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 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 “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 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 指导朗读。
3、
细读第3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 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示了什么?
(4) 指导朗读。
4、
细读第4段。
(1) 齐读课文。
(2) 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 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 齐读课文。
三、书写汉字
1、出示生字:害、通、被、制、伟
2、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型。
3、讲讲书写时的注意点。
4、老师范写。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15 大禹治水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3教时 主备人许嫣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课文。
2正确完成本课的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复习巩固
难点:正确完成相关巩固练习
对策: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学准 备 小黑板
一、练习背诵。
1、说说有什么方法来背诵这篇课文。
2、
引导背诵。
3、、
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二、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三、作业
1、 誊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师:(板书“禹”指名读,齐读)禹是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写“大”)为什么称他为大禹呢?
生:因为他伟大。
生:因为他很了不起。
师: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生:因为大禹为人们治理洪水,所以人们尊敬他,称他为大禹。
师:说得对,大禹是人们对禹的尊称。板书“治水”,齐读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生: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生:大禹怎么治水?
生: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师:(将这些问题写于黑板)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生:(认真读文,纷纷举手)
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读准,读好)
……
师:现在我们交上了字婴幼儿朋友,相信小朋友们读起课文,会读得更加通顺。老师再请小朋友带着刚才的问题去用心读读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
生: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大禹为什么治水。
师:请你读读这一段。
生:读,比较流利。
师:谁认为能读得比他更好?(再指两名读)
生:(跃跃欲试)我来,我来!
师:(故意摇摇头)没理解课文的意思,怎么读都读不出课文的感情。来,小朋友们仔细读读第一段,找找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
生:什么叫“淹没”?
师:请读读书上带有淹没一词的句子。告诉老师,课文中谁淹没了什么?
生: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
师:(寥寥几笔,勾出农田)在平日,水都在农田下,发洪水时,边画大水盖过农田,边说:洪水就淹没了农田。
生:(惊呼)
师:大水淹没了农田,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人们就没有粮食吃。
师:(继续画房子,大水冲毁房子)大水把人们的房子也冲毁了,这又意味着什么?
生:人们也没有家住了。
师:人们没有家住,就叫——
生:无家可归。
师: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珍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人们只好到处流浪,过着痛苦的生活。现在你们再用心体会,读这一段,该用什么语气读?自身练练。
生:饱含深情,十分投入地读
师:谁会读?
生:读,读出同情的语气。
师:真有感情!但我觉得你没读的洪水还不够大,谁能读得更大一些?指名读。
生:读,重读“滔滔”一词。
师:好大的洪水,好倒霉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