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画风》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优秀




《画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能正确书写“艺”、“丝”等字。
   
  3、通过学习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教学用具】
    
  图片字卡词卡。
 
【教学过程】
  师:老师这有一些生字朋友,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
  同学读生字。
  师:你们的记忆力可真强啊!我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看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同学读词。
  师:声音真响亮!谁能用“忽然”说一句话?
  生1:我正在楼下玩,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儿摔倒了,我连忙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生2:我正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天空下起了一阵雨。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很高兴,老师这有一个谜语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举手)一起回答。
  生齐答:风。
  师:“风”长什么样子呢?
  生1:“风”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样子。
  生2:“风”没有气味刮在脸上,有感觉。
  生3:“风”是无色无味的,但“风”也可以听得到。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这种没有样子的风有三个小朋友却把它画出来了,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知道。
  师:谁知道?
  生1:赵小艺、陈丹、宋涛。(师板书)
  师:齐读。
  生齐读。
  师:那么通过昨天的学习这三个小朋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他们非常聪明。
  生2:他们很有想象力,想象力非常丰富。
  生3:他们有很强的观察力。
  师:我也非常同意你们的看法,你们喜欢他们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15课《画风》(板书)看看这三个小朋友是怎么把“风”画出来的,打开书66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生边读边画,师巡视)
  师: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学习效果?
  生1: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
  生1:“飘”。
  师板书:旗子飘。
  师:我这有一幅赵小艺的画你们想不想看?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有树,有房子,还有飘着的旗,我感受到有风了。
  生2:我也是感受到有风了。而且这幅画画得很美。
  师:你们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那么谁能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内容再美美地读一遍?(指名读文)
  师: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
    1、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2、赵小艺说:“我能!”
  生1:第一句比较具体,第二句话不具体。
  生2:第一句给人的感觉是经过考虑说出来的而第二句没有考虑好像直接就说出来了。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局部内容。
  指名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很有感情。
  师:好,接着汇报。
  生: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
  生:“弯弯”
  师:想不想看看陈丹的画。
  生:想。
  师:你觉得陈丹的画怎么样?
  生:很美
  师:他的画中有风吗?
  生:有风,小树已经弯了。
  师板书:小树弯。
  师:谁能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文字再读一读。
  指名读文。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陈丹说话时那种自豪的语气没有读出来。
  师:那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生读文。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师:赵小艺,陈丹都画出了自身的风,宋涛又是怎么画风的呢?谁愿意接着汇报?
  生:宋涛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我通过“斜斜的”的这个词感受到宋涛画出了风。(师板书雨丝斜)
  师:我这还有宋涛的画,你觉得宋涛的画怎么样?
  生1:宋涛的画有茂盛的树,有斜斜的雨丝,让我感受到了风。
  生2: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幅画中有风那为什么树不弯呢?
  师:你的观察能力真强!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3:那是因为宋涛画的风不大,只能把雨丝吹斜而不能把树吹弯,再有那树特别粗,一般风吹不动。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2:同意!
  师:你可真聪明!那么谁愿意再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文字读一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我这还有一幅画,从这幅画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个小男孩正拿着一个风车,风车在呼呼地转。我觉得这幅画中也有风。
  生2: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画男孩而不画女孩?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男孩比女孩活泼一些,所以画男孩拿风车。
  师:你对这个答案满意吗?
  生:满意。
  师:那么谁再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话再读一读?
  生读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爱动脑筋,爱考虑,所以我喜欢他们。
  生2:因为他们遇到问题能自身想方法解决。
  师:那么他们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多画风的方法呢?
  生:因为他们平时留心观察生活。
  师:你说得太精彩了!大家褒扬褒扬他。
  师:文中的三个小朋友老师也非常喜欢,愿不愿意再度读一遍课文?(愿意)这次咱们换一种方式读怎么样?商量商量咱们准备怎么读?谁有好方法?
  生:老师,咱们分角色朗读。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好!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生读文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
  第一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
  师:文中最后一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是说他们画得好,是对他们的赞美。
  师:这三个小朋友经过认真的考虑画出了这么美的画,得到了大家的赞美。那么你们也考虑一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出风?
  生:我要画一个风娃娃,把树叶吹得漫天飞舞。
  师: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画。
  生:我要画一个飞在空中的塑料袋,是风把塑料袋刮到空中的。
  师:假如看到漫天飞舞的塑料袋,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脏,太不卫生了。
  师:还觉得美吗?
  生:不美。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塑料袋。
  师:你真是一个环保小卫士。你可以为此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生:我要画一个动的窗帘。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但“动”这个词不恰当,谁给他换一个词?
  生:改成“飘”飘动的窗帘。
  师:你觉得这个词怎么样?
  生:比“动”好。
  师: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想说。那就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同桌间互相说。
  师:能不能把你说的试着写下来。
  生写风。
  师:谁愿意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自身的作品。
  师:我们写出了风,课后可以把你写的风再画一画。也拿到课堂上展示一下。
  师: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这节课要求我们写的字,你认为这几个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
  生:“艺”、“丝”
  师: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是上下结构。“艺”上窄下宽,“丝”上宽下窄。
  师板演写字,边写边说明要点。
  师:其余的字自身写。
  师巡视。
  师:观察这几个字,看能否记住他们,老师想考一下你们的记忆力。(考生字,找生板演,其余在本上写)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小朋友。希望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一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面向全体同学,树立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对于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能合理应用,适时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同学在猜过谜语后,激发了同学学文的兴趣,在课堂上注重对同学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且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同学明白要注意观察生活,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以上为本节课的胜利之处,但在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缺乏之处:
  
  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复习时间过长,没有必要最后造成写字时间较少,指导不到位,今后要注意复习方式简单化,不要复杂。
  
  2、朗读指导不到位。在读上关注了量而没有关注质的提高。同学朗读不到位,教师没有作必要的范读指导。
  
  3、对于课堂上同学提出的与课文无关的问题。没有很好的处置,处置不够果断驾驭课堂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画风》教学反思2
  上完这节画风之后,心中感想颇多。虽然第一次上语文课,但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明白了这样三个道理,第一,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它的学科性,假如想上好一堂优秀的课,必需要体现它的学科性质。第二每门学科虽然外表上无关联,实际上是相通的。第三,不论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首先必需要有一个大体的框架,思路要非常的清晰,老师自身的积累很重要。通过老师们的评课,让我茅塞顿开,才发现其实要真正的把一堂课上好是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的,也需要用脑考虑,该怎么上才干让同学真正的学到知识。也真正意识到了自身是多么的稚嫩是多么的不幼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下工夫,多向老老师们学习。从这次教学中也发现了几个存在的问题。
一、科性不突出
  语文的人文性没突出来,是这堂课的一个败笔。
  语文的学科性可分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是最终的教学目的,是整个教学中的灵魂,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把这堂课在大体上分为了三个局部,第一局部是生字教学,第二局部是初读课文,第三局部是拓展,让同学创新绘画。在上课的时候,识字局部的教学也分为了两步,第一步是三个小朋友的名字,这是必需会认会读的,这一环节采取了开小火车的方式,第二步就是让课文当中同学必需会认的词语,在这局部中,形式过于单一,就是让同学读,其实形式还可以更丰富一些,比方可以老师讲词语的意思,同学猜老师所讲的是哪个词语,或者是可以让同学根据板书的词语来造句,从而也锻炼了同学说句子的能力。在初读课文这一局部,只让同学以不同的形式朗读了课文,只做了外表的工夫,没深入到课文中的精髓,让同学在读课文中去品去思。就好象一根空心的竹竿,不实,从而也要狠狠的反思自身,做事情不扎实,浮在外表,没有深入的去研究课文,只做了外表上的工夫。其实在教这个局部时,可以让同学自身先去考虑,为什么他们能够把风画出来呢?也可以在他们找出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段落时,可以在后面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喜不喜欢这三个小朋友,为什么?从而使小朋友去考虑,因为这三个小朋友很聪明,很富有想象力,所以喜欢他们,假如这样一引导的话,这个课的人文性就突出来了。
二、语言不够精练
  这一点其实也跟自身的积累很有关系,假如自身积累不够的话,脑袋里就没有这个资源。这得还需要多看书,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练,重复过多,词句不够优美,不够吸引小朋友,其实语文课也可以说是一堂很美的课,老师优美的语句能更加的吸引小朋友,让他们在一种美的感受中学习。
三、评价性的语言不够灵活不够贴切
  在这堂课中,使用的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的可真好”到底他那里读的棒,到底他那里读的好,我都认为这样褒扬很笼统,不够具体,也不够美。记得方老师是褒扬同学的时候,词句是多么的优美,让同学听了都倍感亲切。“你的脸蛋就象一个红红的苹果”,在我的脑海中也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想其实这也跟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以后还要多学多看。
四、拓展局部,形式太多于单一
  在本堂课最后的局部是让同学自身想象画风。小朋友的想象里真的非常的丰富,感觉他们的脑瓜里藏着那么多无穷无尽的创意,在小朋友们画完之后,就让他们把自身的画拿到台上展示。其实在这个局部可以增加一个说一说的环节,“风是…,风藏在…了。”让同学对照自身的画,再用这个句型说句子,既可以展示他们的画,又可以让他们练习说句型,也为他们以后的作文奠定了一个基础。其实这也跟自身的没经验有很大的关系,真正的要上好一堂课,每个细节都要抓好,要落到实处。还要多想,多比较。
  上面四点应该还只是一步份的感受,还有很多问题还待自身在教学中去慢慢的摸索。只要发现问题才干解决问题,只有在不时的改进中才干让自身生长。在后面的教学中,自身该学的还很多很多。同时也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好的一次锻炼机会,也让我知道了假如要生长必需的一步一个脚印来,实实在在的做事,踏踏实实的做人。

《画风》教学反思3
 《画风》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考虑,也引起了我们的考虑。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同学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起初读到这篇课文,我觉得文章比较琐碎,都是一些对话,看似比较难上,但是细读之后,我想到每个小朋友画的风生动有趣,跟同学的生活贴近,因此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风是怎么画出来的?”这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同学进文本,觉得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在画风,充沛调动了小朋友们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较好。但在热闹的背后总觉得有些浮在外表,问题出现在哪呢?经过课后的考虑,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抓住了重点,忽视了透彻
  为了协助同学理解“风是怎么画出来的?”,我抓住重点词语,采用圈一圈、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同学的兴趣,让同学学得快乐。但是由于对教材钻研得不够深,教材该挖掘到哪个度没有掌握好,让人有一种“蜻蜓点水、走过场”的感觉,这样的课堂就缺乏了一些内涵。
二、重视了朗读,忽视了个性
  在本堂课上,我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同学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方法。但是,忽视了同学个性化的朗读,有一种老师把自身的理解强加给同学的感觉,朗读的味道较统一,如:同学都通过重读“弯弯的”等词语来表示风。现在想来,只要把表示风的那些重点词“斜斜的、弯弯的、呼呼地转”等再进一步挖掘下去,让同学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样同学就会有不同的感悟,那么朗读时就会有不同的味道了。
  经过此次课的执教,让我明白了课上得有多深关键在于教材研究得是否透彻。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身钻研教材的能力,使自身更上一个台阶。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