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读书、口语交际、写话等教学活动充沛体验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3、继续引导同学进行词、句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有这样一首歌你听过吗?
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歌曲开始后教师鼓励同学:会唱的同学一起来!
师: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快乐的节日”。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自读,圈字。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节日。打开书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
同学读课文,圈生字。
2、反馈。
师:有哪个同学全认识?(教师做举手的动作,同时观察没举手的同学。)
师:快帮帮你身边有困难的同学。
小组学习。
3、字卡反馈。
师:你们学习真认真。都会了吗?我考考你们!(全班开火车)
师:男生和女生开个竞赛好吗?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用字卡进行抢读竞赛,优胜得分)
三、探究合作,体验感悟:
师:生字都认识了,相信在他们的协助下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棒!
师: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写这首小诗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同学读书体会)
师:谁愿意说一说?(指名说)
师:你是从哪句话里读出来的?(随机进行扩词练习)
师:还有哪些词可以表示数量多?(指名让同学说,出示课件,推荐有关词语。)
师:这么多快乐都在课文里,你最喜欢哪句,用笔划下来,给你组里的小伙伴读一读。(小组活动)
师:谁能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全班同学听?(指名读,进行师生、生生评价)
师:我们欢乐的气氛引来了小鸟和花儿,看,它们也来向我们祝贺。(出示课件,进行扩编课文的练习。)
师:有这么多朋友为我们祝福,高兴吗?那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一起读一遍课文吧!你愿意站起来也可以。(齐读课文)
四、发现生活,分享快乐:
师:听出来了,也看出来了,你们现在的心情一定很愉快。老朋友丁丁和冬冬也有快乐的事情和我们分享呢! (出示课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
师:可爱的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幸福和快乐。当我们感到快乐时,别忘记身边亲爱的小伙伴。回忆一下,班里哪位同学还有烦恼没解决,还有困难等待你的协助,你愿意对他说什么?是祝福,是鼓励?写在这张美丽的卡片上,加上你的一颗爱心送给他。相信这小小的卡片也会为他带去快乐! (同学活动,写一句话,送卡片。)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快乐?(指名读卡片上的话。)
五、写字练习:
师:当你的心中充溢爱,充溢阳光时,你的字也会写得更漂亮。(指导书写)
六、结束语:在快乐的节日里,百花盛开,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这正像你们,亲爱的小朋友们,老师真心的祝愿你们:健康、快乐地长大!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2
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同学为主体,充沛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同学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同学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同学自身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同学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面对今天的课堂,我甚感沮丧和困惑。
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
首先,对同学能力估计缺乏。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协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同学,同学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同学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同学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一起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同学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同学提问,然后又让同学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
第二,对教材特点掌握不透。课文是一首诗,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同学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二年级同学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同学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第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让同学在读题、读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问题并以此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种体现同学的主体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好方法。但是,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同学质疑的意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同学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干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便会暗淡无光。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同学的特点,继续创设情境,让同学在情境中反复读诗,唤起生活经验,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自读自悟,领会诗意,然后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还更富有情趣。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需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同学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同学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快乐的节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3
今天按原计划上了《快乐的节日》的第二课时,这首诗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天真活泼的小朋友们欢度节日的热情局面,歌唱了小朋友们的幸福和快乐。这样的快乐似乎没有感染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对于我提出的问题,还是那么的“木讷”。
当我这么提问时:你们觉得春天美吗?你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的?(生答)那么,课文中怎么会说我们像春天一样呢?提到这个问题时,班级里顿时鸦雀无声,难道这个问题真得就那么难吗?可能有点笼统吧,最后还是选择我来讲解,才结束了这个冷局。在今天课上,我也反复强调同学起来回答问题,要讲完整的话,同学把不符合要求的同学逐个把关。习惯是慢慢培养的,只要坚持不懈,你们会养成回答问题全面、通顺、连贯的好习惯的,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