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求救》公开课教案1
《学会求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练习三上的一次口语交际训练。面对生活中的意外事件,当事人该如何自救或求救,这仅仅是一个交际的话题,一个说话的引子。编者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习得一种在“危难之中”胜利地自救或求救的身手,如何高效地达成本堂课的目标?结合我的备课、上课情况,我想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发生的言语活动。创设口语交际的相关情境,把学生引领到特定的情境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其表达的欲望,形成其良好的心理体验,这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口语交际”就无法继续进行。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丰满的情感,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交流。
但是今次我选择的话题《学会求救》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现在的小朋友都是家长的宝贝疙瘩,吃穿住行家长样样当心好,不要说火灾、落水、中毒这些意外事件他们没经历过,就是平常烫伤、摔跤这些事也极少碰到。怎样把学生引进“特定的环境”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激发学生跃跃欲试、一吐为快的欲望呢?这是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难题了。我冥思苦想,一筹莫展。这时我请教了南通市教研室的领导,在他们的点拨下,我茅塞顿开。我创设情境融课前、课内于一体.课前,我和学生做游戏,请他们扮演冷、热、辣,扮演协助迷路的小朋友找妈妈……旨在让他们感知课堂内外处处皆生活,事事是交际,从而为进入课堂的交际做下铺垫。课中,在火灾求救这一环节,我借用多媒体刺激学生感官,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渲染气氛,营造交际情境。我的投入感染了学生,在我的引领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了。在落水求救这一环节,我讲述自身亲身经历的故事,以我真实的体验引发学生的交际的兴趣,果然学生忘了这是课堂,纷纷想出好方法来救落水的我,那份纯洁让我感动不已。在煤气中毒这一环节,我又利用学生的表示欲、胜利欲,请他们角色扮演,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救助中毒女孩,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正因为情境的精心创设,所以每个环节学生都非常投入。但美中缺乏的是试上几次下来我发现,学生口能入境,心却不能入境,在生命攸关的火灾、落水虚拟意外事件中,学生求救时的脸上总是笑兮兮的,在心理上进入不了那紧张的氛围。而在我头脑中千百次出现的预想局面应该是这样一来的:只要我一喊失火啦,学生应该马上进入角色,像演员一样紧绷着一颗心,神情紧张,说话紧急,迅速求救。为了追求那种境界,试上时我是使尽浑身解术,甚至对小朋友软硬兼施,说:“这么紧急,有什么好笑的,你们再笑,老师可要哭了。”可是小朋友就是小朋友,爱笑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在他们的眼里,模拟就是一种游戏,助人就是一种快乐,为什么不笑呢?我们不能以大人的眼光来束缚他们的童真童趣,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吸引学生袒露自身的人性,放飞自身的个性,畅所欲言,既然我已达到这个目的,我又何必苛求那份紧张呢?紧张是人的一种天性,当真的意外发生时学生不教也会,想到这里,我心又坦然.
二、确立主体地位,实现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这说明任何高明的教师都讲不出口语交际的高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能在动态的言语实践中生成和发展.因此,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锻炼的机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的主体。前几天我碰到一位家长,和她谈起她的孩子,我说你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上课不爱讲话,不爱发言.她说,不会吧,在家里叽叽喳喳可爱说啦,像小喇叭一样的,于是下课我做了个有心人,发现她和伙伴交流确实是伶牙俐嘴,可是一到课上为什么就金口难开?一反思,我明白了,这是因为在课堂口语交际活动中,交流双方的地位关系经常不平等,特别是在师生之间,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口语交际活动中,要倡议平等,特别是教师,要从保守的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走下来,来到学生中间,去做交流中的普通一员,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坦诚发表自身的见解。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只有当学生感觉与自身交流的双方是平等关系的时候,他才感到自主,自信,才干拥有开口说话的勇气,才干畅所欲言。因此在本节课上,我是小朋友口语交际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他们平等中的首席。在火灾求救中,教师成了和他们患难与共的求助者,成了能协助他们的消防员和楼下的叔叔阿姨,角色的扮演消除了师生间的隔阂,真诚交流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在落水环节中,我又成了需小朋友们救助、关爱的四岁小妹妹,此时学生忘了我是老师,他们积极地讨论着,商量着,想尽一切方法来救我,言谈中充溢着对弱者的爱,闪烁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三、着眼整体提高,促进全面发展。
口语交际能力体现着人的一种综合素质。古代的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拜六国之印;诸葛亮独步东吴,舌战群儒;当代周恩来,各种场所应对自如,无往而不胜,难道他们仅仅凭他们会说的嘴巴,如簧的舌吗?口语交际能力,乃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示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这种特殊性,启发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要放在“全人”的背景下设计和实施,我们不但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还且要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言谈、临床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与基本素养。因此在本节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努力培养学生说完整话,响亮话,清楚话的习惯,如在火灾求救一段,我提醒学生大声点说,还有好多人听不见;在落水救助一段中,我又强调,小妹妹年纪小,你们一定要把救她的方法说清楚,不然她会听不明白的.并随时随地请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无论是听消防员与求救者之间的对话,还是倾听老师小时候的故事,还是下去求救老师,都在练就学生听的身手。除此以外,我还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应对能力,在火灾求救环节中,学生并不知道有个消防员真的和他们对话;在落水救助一段,我也没告诉学生现场有他们所需的救助物资,一切的意外发现都是学生应变能力的真实反映,学生是很聪明的。面对各种意外事件,不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应急能力,并且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上我谈了我的一点粗浅认识,如何才干更好地上好口语交际课?我愿与在座的行家里手一起研讨,愿从你们身上获得更多的启发。
《学会求救》公开课教案2
教学要求:
1. 按笔顺正确描红。
2. 查字典,查到部首在"部首目录"中的页码。
3. 读一读,了解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4. 在田字里正确描红、仿影、临写。
5. 熟记8条成语。
6. 朗读背诵诗歌《晨牧》。
7. 练习将最近读的一本书介绍给同学们。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2. 指导。
出示第一个字"讯"和其笔顺,让同学们观察了解先左后右的一般规则和这个字的笔顺。
指导学生书空数笔画。
让学生说说"讯"字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3. 练习。
指导学生那个在田字格描红,要求边写边想笔顺。
4. 反馈。
指名到黑板上描红,褒扬好的。对存在问题,进行纠正。
二、 学习第二题。
1. 审题。
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2. 指导。
⑴教师打开字典,翻到"部首目录",告诉同学们里面有些什么。
⑵教师指导学生在自身的字典中找到"部首目录"。
⑶指导学生读"部首目录",指导里面的部首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⑷出示写有部首的卡片,然学生认一认教会学生这些部首的名称。
⑸出示"月",让学生数一数它共有几画,让学生在自身的字典中找到部首。
⑹出示"乙"让学生自身去查字典,并说说自身是怎么查的?
⑺学生自身查字典。
3. 练习。
学生自身查字典,同桌互相交流,教师指导。
4. 反馈。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3题。
1.审题。
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⑴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出示句子。(同时出现)指导读正确、流利。
①体会一二句的不同之处。
②学生自读,理解体会,同桌讨论。
③有:第二句语气更加肯定。
⑵指导学习第二组。
3. 练习。
让学生分组读第一组句子,感受一下不同句子表达的不同效果。
4. 反馈。
同桌互读,读出语气来。褒扬好的,纠正问题。
二、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⑴出示卡片"灭""至""苏",让学生认读这三个字,明白他们多是上下结构。
⑵找出书写这一字的特点。
⑶指导书写"灭"字。
⑷学生描写一个"灭"字。
指导书写下面几个字,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描红临写,教师个别指导。
5. 反馈。
展示学生写的好的字,褒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同学。指出问题进行纠正。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5题。
1.审题。
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⑴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⑵教师范读正音。
⑶学生自由读。
⑷让学生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
⑸教师重点讲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工作中起引导作用。
狼奔琢突:形容成群的坏人就像狼和猪一样到处轮转,任意破坏。
狡兔三窟: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逃跑。
3.指导。
⑴指名读。
⑵学生自由练读。
⑶同桌练习背诵。
5. 反馈。
集体背诵;指名背。
三、 教学第6题。
1.审题。
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让学生先小声的、自由的读一读全诗,要求读正确。
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教师范读,学生想想诗的意思。
学生跟着读诗,要求读通。
教师讲解诗意。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
3.练习。
自由读,同桌互读,自由背诵,小组背诵,全班背。
4.反馈
指名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指名背诵,褒扬能背诵的同学。
第四课时
一、 教学第7题。
1. 审题。
揭示话题:我读的一本书。
学生自读要求。
2. 指导。
⑴指导学生各自将最近读的一本书的内容说出来。
⑵请一位同学介绍书中的主要内容,同学平易,教师总结。
⑶学生按刚才指导的样子练说。
⑷请一位同学完整的将读的一本书介绍给大家。全班评议。
⑸教师总结。
3. 练习。
4.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