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贴画(青蛙、小鸟)、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一起读课题──《坐井观天》。
2、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好吗?
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
二、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1、看录像前,老师有个要求,边看边考虑: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它们在干什么?
2、播放录像。
3、反馈:
生答考虑题,师板书,结合课件演示:
青蛙图 天 小鸟图
有
不过井口那么大 多 无边无际
大
小朋友真聪明,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要靠小朋友自身来读懂。请大家把书翻开,自身找个朋友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等会我们竞赛,谁读得最好。开始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找朋友读课文。
2、指名接读课文。
3、同学评议。
四、第一次争论
1、课文中的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那到底谁对谁错呢?
指名讲。
2、赞成小鸟的请举手,赞成青蛙的请举手。
3、既然小朋友意见不一致,那我们就来开展一次小小争辩赛,同意吗?赞成青蛙的我们称为青蛙方,请坐到左面,赞成小鸟的我们称为小鸟方,请坐到右面。
同学交换位置。
五、再读课文,找出有力的证据
为了证明自身方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我们必需有充分的理由,对吗?请你们再读课文,找找书上哪一段、哪一句、甚至哪个词可以作为你的证据,同时也拿出你从课外搜集的资料。
开始你们组去研究讨论吧!
六、第二次争论
两组争论:
师说:“现在请小鸟方发言。”同学发言。
师说:“现在请青蛙方发言。”同学发言。
师和时指点。
七、朗读课文,体会寓意
1、刚才小朋友争论得相当精彩,看来准备都很充沛,现在我们进行读课文竞赛。青蛙方读青蛙的话,小鸟方读小鸟的话,直接对话,行吗?要读出认为自身的看法是正确的,很肯定的语气。
自由练习──指两名对话──集体对话。
2、读到这里,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除了这个内容以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指名答。
3、看来“坐井观天”这个词是不好的,贬义的,古代这个故事中的青蛙因为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他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而今天我们这些小青蛙真勇敢,敢于站出来为青蛙说话,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知识,我真佩服你们。
八、角色换位
1、有一天,有人来井里打水,水桶盛满水往上提时,不小心把青蛙带了上来,而那只小鸟又下来喝水,因翅膀受伤无力再飞出去,这样变成小鸟(在井里),青蛙(在外面),现在青蛙、小鸟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想说些什么?
2、现在请你们组里讨论,等会派代表来说,看哪边说得更精彩。请小朋友好好动动脑筋。
3、两边派代表发言。
九、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坐井观天》优秀教案2
一、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⑴ 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同学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 引导同学考虑: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⑶ 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⑷ 用“因为……所以……”谈谈自身的理解。
⑸ 带同学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⑹ 四人小组再读第二次对话。(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读出劝告的语气)
4、感悟第三次对话:
⑴ 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⑵ 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⑶ 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高傲、自信的语气,表示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示出实事求是的诚实态度。
二、扩展活动
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假如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1、同学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坐井观天》优秀教案3
【教材简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局部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水井”对城市同学来说是一个较生疏的对象,文章通过二幅插图,惟妙惟俏地表示了“井沿”、“井底”的含义,让同学形象的认识了“水井”。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高傲的语气。
3、自主发现字词规律、识字方法和积累词语的方法,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设计思路】
1、教材处置:
这篇课文比较短,生字也较少,又是同学比较熟悉的一个故事,所以只用一个课时,偏重同学自由阅读。
2、从同学的学动身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
3、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
4、将识字与朗读,词句教学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重视整体读。
5、注意识字、写字和词语积累,注重创设识字和朗读的情境,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和审美性,充沛体现形式话、内容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自同学字。
2、教师准备识字卡片,CAI课件和相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调动情感
1、老师出示“我会想”图标,引入争论“天有多大?”。
同学根据已有知识自由想象天有多大,并大胆交流发表自身的意见。
(通过讨论激发同学思维,培养同学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2、老师听音乐范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设置疑问,引入课题:“无只有井口那么大,不信你就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活跃课堂气氛。)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老师出示“我会读”图标,交待读课文的要求。
同学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自身觉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自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
2、老师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同学有选择的读通。
同学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伙伴是怎么读的。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
3、板书简笔画“水井”。
三、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
1、老师展示生字,让同学在小组内认读,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同学在小组内展示自身已经认识的字,并读给学习伙伴听。
(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2、老师鼓励小朋友说出自身喜欢的识字方法,并在全班交流。
同学交流,在小组内说自身的识记方法。
(在活动中识字,激发同学兴趣。)
3、老师准备生字卡,请两位同学上台玩游戏—猜猜我叫啥,检验全班同学识字情况。
同学识字游戏:猜猜我叫啥。
(重视写字指导,体现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精神。)
4、老师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
同学区别“信、沿、际”的字形,练习书写。
四、再读课文──读通
1、老师出示“我会读”图标,要求同学自由读,读通、读熟。
同学自由读课文,读通读熟。
2、老师播放音乐,指导同学配乐朗读。
同学配乐朗读,感受全文。
(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五、细读课文──感悟
1、老师根据同学悟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板书贴画。
同学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2、老师通过板书的变化,展现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做好情感的铺垫。
同学再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老师和个别同学交流,听听同学的朗读和读后的感受。
同学看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4、老师深入学习小组听同学朗读,选择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同学感悟第二次对话:
⑴ 读出青蛙和小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⑵ 用“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看法。
⑶ 实验体验:井底看天。
5、老师相机复现生字“沿、信、际”,感悟积累词语:“无边无际,因为……所以……”。
同学朗读感悟第三次对话:
⑴ 自由读,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第三次对话应用什么语气?
⑵ 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六、再读课文──回归
1、老师倾听同学朗读,指导同学体会“自信、高傲和诚实、劝告”两种不同的语气。
同学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现整体感悟。)
2、老师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角色,扮演朗读。
(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同学兴趣。)
3、老师放影CAI课件,指导同学依据视频配音。
同学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扮演。
同学依据画面,为自身喜欢的角色配音。
(培养有感情的朗读。)
七、续编对话──拓展
1、老师指导同学挖掘本故事的寓意:要做见多识广的小鸟,不做思想狭隘的青蛙。
同学说出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老师与同学一起想象续编对话:
假于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怎样对小鸟说?
同学小组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
同学全班交流续编第四次对话。
(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同学兴趣,培养同学说话能力。)
【实践活动】
1、问问大人或上网查阅,看看天究竟有多大?
2、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局部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