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北京》教学反思3篇




《北京》教学反思 1
〖创设好情感体验的氛围〗
  在信息网络时代,同学很容易从学校外部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出现者,主要职能也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如“协助同学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同时与同学分享自身的感情和想法等等。”
  由于同学大多没有去过北京,在学习《北京》前,我请同学收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文字资料。有的同学在家长的协助下,上网查找到有关北京的资料;有的同学把自身在北京拍的照片带来了;还有的同学带来了北京各个景点的旅游介绍。通过资料的查找,使他们对北京有了初步的认识。等到上这一课时,他们就能融入自身的感受来理解课文内容。如天安门广场的宽阔、立交桥的纵横交错等。这时我再以自身的亲身经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如“告诉同学故宫非常大,来回匆匆走上一趟也要三个多小时;然后出示故宫全景图给他们欣赏”等等,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我的调动下,小朋友们更想进一步了解我们的首都,我就趁热打铁,让大家拿出查找到资料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而且也对从多角度了解了北京──这个美丽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同学逐渐融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对北京的了解中,增进了与小组伙伴们的合作,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作为教师要永远坚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和意识,结合自身的工作与学习,不时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探索。我觉得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教师真正转变角色,才干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北京》教学反思 2
  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细读第二自然段。为了把稍显枯燥的内容上得生动有趣,我采用了创设情景、设置关卡等方法,使同学学得有滋有味。整节课以“去北京旅游”为线索贯穿始终,为去北京旅游,同学必需先过“认生字、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这四关。由于教学形式活泼有趣,同学学习积极性很高,过每个关卡时都兴致勃勃,学习效率也很高,这样,我们就将字、词、句的学习落到实处,增强了实效性,体现了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北京》教学反思 3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课文从天安门广场的四周和中央的建筑,北京的大街和立交桥的特点以和主要名胜古迹和公园介绍了这座文明中外的古老而又充溢现代气息的城市,给人留下的深刻影响。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依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绩;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由于文字的描述是笼统的,加之同学的笼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同学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和其周围的建筑物。
   ⑴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以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现在你对北京有多少了解呢?指名让同学说说对北京的了解:
     生: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生:我和家长去过北京,北京的长城爬起来很辛苦的。
     生:北京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很想去北京。
     ……
     同学说了很多,有介绍的,有很多的同学都表示很想去北京。于是我因势利导:既然大家这么想去北京,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北京观赏观赏。你准备怎么去呢?
     生:我们可以乘飞机去。
     师:就依照你的想法,来我们现在正在飞机上了,航空小姐要为你介绍北京了。小耳朵竖起来,听清楚了。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我们乘飞机去北京的的模拟情境,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完全沉溺在课文中,仿佛我们真的在去北京的路上了,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⑵ 初步了解,感知全文:
     师:听了航空小姐的介绍,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
     生:我很想去看看北京的天安们。
     生:我想去以前皇帝待过的皇宫看看。
     生:我想去看看大街和立交桥。
     ……
     师:听了介绍大家很兴奋吧!北京到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
     播放多媒体课件并配有北京的介绍。
     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同学随着多媒体课件,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再次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到了北京观赏—样。借此既让同学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
   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二自然段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这一段时我先让同学通读,使同学对本段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接着我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北面天安门城楼的一段话出示。请同学找出这段话中表示方位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让同学初步明确城楼、小河、石桥、华表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同学制作的图片请同学在黑板上动手放放;放城楼、石桥、小河、华表的位置,并要求一边放,一边按方位的顺序来介绍天安门城楼北面的景物。
     在介绍完“北面天安门城楼”的建筑后,我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入,让同学结合广场南面、西面、东面和中央的建筑物画一画,并让同桌之间看着画的图片介绍介绍,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指名到黑板上用图片代表建筑,把建筑放到合适的位置,再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把这些和北面的建筑放在一起,这样就构成了整个第二自然段的景物)
     这样让同学通过看看、画画、说说、放放把笼统变为直观,并调动了同学的手、脑、眼、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难点。
     为了让同学更好的理解第二自然段,我在放景物后,又按方位顺序通过多媒体依次播放建筑物,假如同学对某一建筑不是十分的了解,想作出进一步的认识,我还用鼠标点击,从图片中了解建筑物的外形,还配有课外的文字介绍了解建筑物的特征,让同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又增加了课外知识。
     在同学动手放后、又欣赏了各方位的优美建筑物,接着让同学再来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课文,同学对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和其各自的位置就明确了,接着我让同学来做“小小导游”来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同学都争先恐后、兴致勃勃的介绍,使本堂课达到高潮。
     最后,我指导同学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同学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同学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这样对课文又有一个大体的概括,使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小导游”的形式适合同学的口味,既对课文有了整体的回归,又培养了同学的口语能力。使同学大概了解了一种职业的特点。一举两得。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