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反思优秀




《画》教学反思 1
  教学古诗《画》中的生字“色”时,在交流了“色”的识记方法之后,我习惯性地让一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给“色”组词:红色、紫色、淡蓝色、绿色、五颜六色,火车开到刘端阳那里时,一个成语被她脱口而出,为了引导同学多看书,多积累词语,我对她大加表扬:“你是我目前为止最欣赏的同学。因为你不只会给‘色’组词,还知道五颜六色这个成语,真是太了不起了。”接着我又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同学听到我对刘端阳的褒扬,都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
  “老师,我”。我寻声扫视,只见李靖博小手举的高高的。这是个上课听讲专心、思维活跃、深受老师们喜欢的小朋友。看来,我的引领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我的示意下他起身迫不和待地说:“七颜八色。”
  听完他的发言,我先是一惊,然而留下更多的是犹豫:这时,我直接告诉他这不是成语,也不是词语,会不会给原本充溢自信的他迎头一棒,虽然在我们成人看来这是一个滑稽可笑的模仿,但是站在小朋友的角度看,他也是费了一翻功夫,动了一翻脑筋。更让我担心的是这样做会不会抑制他的发明力和想象力?假如这时对他的自创持鼓励态度,肯定会有诸如八颜九色、九颜十色……这些自创就会接憧而至 。
  在这种情况下,我该如何去引领呢?

《画》教学反思 2
  临时接到了主任的通知,得知我校的特级教师武琼老师要听我的语文课,我的心理十分复杂:一方面特级教师听课指导,是我的荣幸,我深信在武老师评课后我会有很多收获,在教学上一定会有所出息;但同时另一方面,我早已了解武老师对待教学一向是一丝不苟,十分严谨,所以自身的压力很大 。但是无论如何,学校特意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布置这项教研活动,都是为了促进我们在教学上有所提高。因此,对于这次的讲课,虽然时间很紧,但我在思想上却是非常地重视,主动去找方燕老师说课,听取她的建议,在课前尽已所能地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根据教学进度,我准备的是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小朋友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同学利用以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分类识记生字和说反义词的练习。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学设计已经烂熟于胸,但是在课上无论是我自身的教学,还是同学的课堂常规都出了一些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方面
  1、课前对同学的学情估计缺乏:
    在上个学习单元的《语文园地一》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反义词的概念,并在课上进行了说反义词的练习。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将课后练习引入课堂教学,借助同学对五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让同学在课文中找出反义词,然后顺学而导,让同学进行说反义词的拓展练习。因此,在课上,我试图让小朋友直接找出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认为这一教学环节只是引入练习的一个过渡,但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环节,同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正确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在课上随便地问出:“反义词是什么东西?”这样的情况,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期的,一时间我慌乱无策,没想到以前连练习都做过了,同学们说出了远比书上更难的反义词,怎么偏偏在有老师来听课的情况下,出这种状况呢?此时的我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没有方法只得重新引导同学回忆反义词的概念,然后又通过现场扮演引导同学体会“近与远”、“来与去”、“有与无”之间的相反意思。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认为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只要是课上我引导同学从《语文园地一》中的题目说起,引导同学先理解反义词的概念,再让同学练习操作就可以了。由此,我想到自身在备课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同学的学情,没有一个紧急的预案,才会被同学在课上弄得个措手不和,毫无防备。我想这就是新课标中反复强调是“教师是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沛尊重同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同学的学习服务。”
  2、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同学唱读的纠正:
    由于刚刚接手一年级的新班,对于一年级同学的朗读指导不清楚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在以前的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比较重视纠正同学的唱读现象,认为一年级的小同学只要将字音读准就好,唱读也属自然现象,所以没有和时纠正。在听过了指导教师的评课后,我认为自身对于同学的朗读要求过低,应在朗读上对同学加以规范和指导。
二、在组织课堂方面
  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深切地感觉到自身的组织课学能力急需加强。看到自身班的同学在有老师听课的情况下,还是不时地乱动、坐不住,站在讲台上的我,还要对其微笑提醒,真是感觉力不从心、很是着急,但在着急之余我也在分析其原因所在:
  1、课上对同学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褒扬阶段,实效性不强:
    在课上,看到有局部同学坐不住,甚至有说话的现象,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从正面肯定了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但评价的形式仅仅是口头评价,评价的语言仅仅是“现在某某小组做得好”,如此而已。当时也有的同学出于集体荣誉感也做好了,但是坚持的时间很短,不一会就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其实,对于本班的同学,我在课下也采用小组评比和发奖励贴纸的形式对同学的课堂表示给予评价和鼓励,只是有老师来听课,我认为在课上给同学们发贴纸会耽误教学时间,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但没想到,在课上反复提醒同学的课堂纪律和坐姿,指出个别同学的问题非但没有节省时间,反而因此延误了许多教学时间,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保证,同学在课上学习得更加费劲,我讲起课来也觉得力不从心了。因此,我想,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即时性的评价以和评价形式多样化至关重要,无论几年级的教学都要从同学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动身。
  2、课堂常规体现在细微处:
    同学在课上打书、翻书不出声音,写字时桌椅不出声,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但它们却是反映一个班级是否建立起了严格有序的课堂常规的一个评价规范。在课上,听到我们班的同学放书霹雳啪啦的声音,以和转身写字时掉转椅子的声音,我的心理说不出来的滋味。同学开学尽两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也曾专门地对同学进行训练,,但怎么在有老师听课的情况下还出现这些本不该发生的现象呢?在深入地反思后,我想:对于同学的常规训练,绝非一次、两次地专项训练就可以初见效果的。“好习惯 21天养成”,我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不应忽视这些细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课设计得再好,同学出现这样的常规问题,导致同学的状态显得特别的浮燥,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缺乏,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的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还有许多,今后需要不时地锻炼自身。
【武琼】
  听了赵静老师执教《画》一课,我感受到青年教师对事业追求的满腔热情,对尽快提高专业水平的满腔热情,对新课程理念孜孜以求的满腔热情。读了赵老师的教学反思,更加感受到青年教师自我要求的高规范.这是让我感动至深的 。
  看的出来,课前赵老师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准备很充沛;课上也是很努力地落实教学计划.这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态度.至于课堂中出现的这样 那样的疏漏,我以为是正常的.特别是如何将知识教育与习惯教育融会方面更值得研究 。
  我想,今后会有很多机会研讨.也希望这个话题引起更多青年教师的关注。
  谢谢赵老师!
【赵静】
  我想自身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还有许多缺乏,不过我会更加努力,在教学上有什么问题也少不了与武老师一起交流,其待您的协助,非常感谢。

《画》教学反思 3
一、巧用教材块状编排,激发同学学习情趣
  整堂课下来,老师教得得心应手,同学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得益于老师理念的转变。教学过程展现的是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一起发生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个同学和老师都有被理解的权利。所以,老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同学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和活动,变知识的单向传授为师生互动学习,让课堂学习成为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老师和同学成为学习上的亲密伙伴。
  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为动身点寓教于乐呢?我想到了一个新的点子──块状编排。块状编排的灵感来自于语文园地的“我会读”,“我会认”,“我会连”,“我会说”……这些充溢了自信的标题激发了同学探求新知的愿望,为引导同学自主学习提供了充沛的空间。不难看出,“我会读”──“我的发现”──“我会想”──“我会写”,这四个学习块是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链接。从把文本读正确,让同学走进文本与其进行对话,凸现一年级识字为重点的学习目标定位,到构建同学学习古诗的知识系统,引发同学以更高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古诗诵读活动中去。把课上得有情趣必定会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当然,情感是在认识过程发生的,认识越深刻,情感体验也越强烈、越深厚。真正的学习兴趣是在知道一点、会一点的时候发生的,是在越来越明白、越来越会的过程中巩固、加强的。
  所以,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让每位同学取得他们他们能够取得的胜利,让每个人感受到胜利的喜悦──这比知识更重要!关注学情,紧密联系同学的认识实际,想方法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维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发生学习发明的愿望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重视课外诵读积淀,培养同学学习的志趣
  古诗,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沿着时光绵延,把悠长岁月中天灵物华沉淀的点点精粹送到小朋友们身边。古诗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为了让诗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小朋友浸润保守文化的精神甘露,我们班启动了中华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的活动。三个月来,小朋友们已经诵读了三十多篇。现在,教室里最多见的就是小朋友们围在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老师的个人主页上,画纸上,留下了小朋友们自身心底焕发出的诗情画意。可以说,古诗教学在我们班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同学在课外汲取的诗歌营养经过老师在“诵读和导读课”的展示,经过“小诗人”的评选,经过“古诗大点兵”等一系列活动情境的驱动,让小朋友们尽情地读起来、动起来,把同学的生命力量引出来。这“动”,决不是外表的热闹,而是视界的敞亮,精神的漫游,思想的飞翔,心灵的舒展,理性的顿悟,智慧的迸发。
  总之,是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和生长。当每个小朋友都深深地卷入经典诗文的时候,你还担心他们在课堂上不“亲临现场”,你还担心他们不“对话交流”,你还担心他们不“动态生成”……如此,生命才干活泼地舒展开来,学习才干成为有意义的生活。语文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生命世界。从教材、尤其是从同学已有的经验动身,寻找出一个连接着课程内容和同学生活的“知识贮存库”,并以此为中国,引导同学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学成为一条融汇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线,就能够激活同学对文本的通灵感悟,与文本发生“内在的对话”,这样,文本所蕴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会把同学生命的灵气燃烧起来,由此丰富同学的生命体验,催发同学生长和发展。作业展现出来的发明力更让我坚信了这一点。
  新课堂应关注“人”的发展,应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发明性,让小朋友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发明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追求生命的生长,让老师和小朋友们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师生之间的情感亲密交融。在快乐中学习,让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如涌泉长流,让师生之间的情思互动碰撞,尽情张扬生长的快乐!

 
热门一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