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评课
2008年3月13日,我和部分老师听了徐校长的公开课《难忘的泼水节》。本来校长说照我的教案找一个班再上一遍,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我挺紧张的,上午上完课,中午我把实践过的教案再次修改好后发到校长的邮箱里。不过第二天发现校长自己备了课而且还做了课件,使我对这一堂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今天,我起了个早,把校长博客里的教案仔细阅读了一遍,而且还做了一个备份,再与我听课时做的记录逐字逐句地对照比较了一下,我发现徐校长确实说话算话:他做到了课是怎么备的,上课就是怎么上的,教案里的提问是怎么写的,课堂上就是怎么问的。课堂生成的问题也基本在预设之中,课堂上没有随意的废话。我想这是我最欠缺的,也是我最该学习的地方。下面,我从教案设计、课堂实践、学生反馈、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来评一评这堂课。
一、教学设计:脉络清晰、内容紧密。
教案分了五个版块:版块一,出示课题,朗读课题,介绍“泼”的写法。版块二,学习第一段话,理解“凤凰花、一年一度、又”,介绍“凤凰”二字的写法并观看凤凰花的图片。指导朗读。版块三,学习第二段话,理解“周恩来的恩,”,介绍“恩”字的写法并观看周恩来的图片和第二段话。指导朗读。用“因为……所以……”练习句子。版块四,学习第三段话,齐读第三段话,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恩来总理的。看课文插图,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图中的人物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指读、评价、齐读。版块五,小结。复习生字、新词,学习多音字“好、空”。指导写字“恩、度。”
二、课堂实践:分析到位、朗读扎实。
版块一的教学中,学生齐读课题一次并讲清“泼”字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个发(讲解到位),再齐读课题两遍。版块二的教学中,首先是齐读句子,然后是观看凤凰花的图片,介绍“凤凰”二字的写法,再次,请男生、女生读和请两位学生朗读。版块三、四的教学中更是十分注重分析和朗读的,同时还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图中的人物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版块五的教学采用了生字卡片和板书的方式,学生参与主动。
三、学生反馈:思维活跃、参与主动。
这一个班的学生平时训练有素,学生思维活跃,举手的同学较多,频率较高,在老师的启发和调动下更是场面热烈。
四、教学效果:双基训练、落到实处。
一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在版块三的教学过程中读到“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同学们更是真正地读出了欢乐、幸福的感情,连在场的老师都被感染了。另外在写的方面,老师板书正确规范,写生写得也十分认真,如果时间宽裕再把学生的练笔用实物投影分析、评价一下,那效果肯定会更好!
五、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校长让我评课,我十分窘迫,因为我不知道怎样才算是评课的规范,在网上找了许久也没有合适的,所以只好自己硬着头皮写了上面的话,而且我喜欢讲真话,所以经常得罪人。虽然父母谆谆告诫过我这样会吃亏的,我还是不能象别人一样“成熟”起来,在这里我想说真话,请校长大量不要见怪。
徐校长认为,低段学生课堂提问不会不跟着老师的思路,所以课堂提问好掌控。我觉得正好相反,低段学生的课堂提问会驴唇不对马嘴,想到哪里问哪里。就在3月17日徐校长再次上一遍的课上,在课堂上提问关于傣族人民会对周总理说什么,一个男生站起来就说“祝周总理身体健康、恭喜发财!”校长当时就指出来纠正了。我也碰到多次,记得有一次讲到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同学马上说她和爸爸去过海边……所以越是低段的课也越难,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停下来讲一讲纪律。
生字词教学还应加强,一是加强读的训练,带拼音学习生字,去掉拼音学习生字;二是加强词的教学,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字与字之间出现乱搭配,三是加强写字指导,最好是板演,可以看清学生的笔顺,再请他说一说字的结构如:左窄右宽,横中线上是哪笔竖中线上是哪笔。(本文作者为“同课异构”的青年教师朱建琴)
语文课文评课稿
今天听了胡跃红老师的一堂《难忘的泼水节》,受益非浅,感受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第一印象
一堂课听下来,被胡老师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学生们超强的综合能力所折服,无论是胡老师流利的普通话还是工整、精练的板书,或者从容、淡定的教态,都看得出来胡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高的好老师;而她的学生给我的印象就是有较强的课堂表现能力,能积极的思考,善于表达,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师生长期磨合的结果,这样的课堂氛围真令人羡慕。
二、教学目标明确。
整堂课始终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泼水节的快乐,理解人民对周总理的爱”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而课堂中胡老师既抓住了语文“双基”的教学,从字到词到篇,如剥笋般层层解读课文,同时又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她让学生大胆地说、议、演,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三、教学理念新颖。
胡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及至。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老师没有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的理解不是那种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齐度、指名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较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注重了课堂的立体设计,瞧,教学过程中即有正襟危坐的听授,又有蠢蠢欲动的讨论,还有热闹精彩的表演,集多元的教学手段与一身,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尤其令我欣赏的是胡老师在课文教授中依然没忘记对学生说话、听话、口语交际的适时指导,比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一同出现的“一边 一边”,“一手 一手”的句式训练;比如老师范读课文时有意的要学生“听好哦,等一下老师要请你来点评的哦。”而且还真的请学生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这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说话、聆听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课文拓展时老师要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老师能注重这个教学环节的生成是很难得的,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的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真棒!
四、教学流程环环相扣。
胡老师的这堂课还有一个的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整堂课从“复习”到“新授”到“拓展”,没有听见老师单一的用“下面”干什么,“接下来”干什么这样枯燥的辞藻来衔接。比如在听课文范读后,胡老师就接着课文深情地说道:“多么幸福、难忘的泼水节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体会泼水节的幸福和难忘。”如此不留痕迹地就进入了品读课文的环节,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带动了起来,进入了新课文的学习。还有在开始的复习环节时,胡老师有意的让学生比较了“一串花炮”和“一串串花炮”,“一条龙船”和“一条条龙船”两个词组的不同,这就为课文第三段的分析埋下了伏笔,为学生对课文的深层解读做了铺垫,胡老师的课就是这样把教学的流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独立而又不单一。
《难忘的泼水节》听课反思
白莲中心学校 李娇
今天听了温老师执教的《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我收获颇多,下面,谈谈我听课后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读书方式灵活多样
今天整堂课下来,课堂上有齐读、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男女赛读等等。如带着问题读书,老师安排学生第一次自由读课文的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泼水节呢?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自读自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表演读,在学习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时,温老师采用了先演再读的形式,请同学们扮演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热闹场面,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文章,从而读好文章,这样的朗读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喜爱。
二、朗读的评价有效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也相当重要,评价要充满人文关怀的鼓励,让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今天当学生齐读完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时,老师满怀深情地说:"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听出了幸福、难忘、也听出了兴奋!"极力赞美学生朗读出色,这些评价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也促进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积极性!
综观整堂课,温老师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等许多方面都表现的相当不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课的最大难点在于周总理生活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他们大部分连周恩来总理是谁都不知道,因此在上课之前,应向学生简单介绍周总理生平事迹,以便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2、没有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语文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让学生用“笑容满面”、“一手、、、、、、一手、、、、、、”“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3、对课文特殊句式把握不好,突显不出“难忘”二字。例如:课文最后两段“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快乐啊,1961年的泼水节!”这是两个特殊的句段,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说:“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快乐啊!”而这里,偏偏把一个句子变成两个短句,并且调换了先后顺序,不但强调了“幸福、快乐”的感受,而且强调了“1961年的泼水节”这个令人难忘的时间,令人难忘的节日。温老师没有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去读去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