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评课稿
万泉中心小学 黎蕾
陈老师教的是《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第一课时,《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人教版第四册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歌颂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诗歌。全诗共五小节,以问答的形式回忆雷锋做好事及孩子们学习雷锋的表现。
这节识字课的优点是:
一、教学风格朴实,把生字教学落到实处。这节课要认读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杨老师这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其中第三个环节是认读10个生字,第五个环节是会写12个生字,三五环节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在时间分配上较恰当,占用了将近三十分钟时间。其间穿插了拼读,辨析,测读,识记,巩固,指导书写等细节。
二、课件使用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导入部分的雷锋像的幻灯和有力富有感染力的《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让雷锋的形像映入学生眼帘,让雷锋的事迹回响在学生耳边。这种方式开门见山,直奔课文。抓住了学生,起到了导入的作用。还有巩固生字的游戏,对生字卡片(老师出示什么字,学生拿出什么字)。老师和学生互动。既起到休息的功用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这节课不足是:
1、关于“我们应该向雷锋叔叔学习什么”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自由谈感想,老师不要替学生说出来。
2、理解最后那句话时,要让学生举例说说,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后感悟
当自己精心准备了一堂课,总希望得到的是课堂上的成功,是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目光,是别人欣赏自己劳动成果的赞美。
怀着这种期望,我精心备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希望通过这一首煽情的诗歌达到师生的共鸣,课结果却令我既高兴又失望、迷茫。以下是我本课的几点课后感悟:
问题一:你还会在哪里发现雷锋叔叔的足迹?
提出问题后,望着一双双有神的大眼睛,我满怀期望地等待着他们的踊跃发言。一分钟、两分钟……时间不留痕迹地溜走了,可还是没有人举手回答。老师、学生都在无声地等待着……面对这种状况,我不确定是学生们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还是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亦或是没有被我被课文所感动?这时,我才发现我的教学经验是多么缺乏,教学机智是如此不足,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尽管没有人来听课,可我还是感到自己的脸滚烫、滚烫的……在我快绝望中,终于有一、两只小手举了起来:雷锋叔叔会在四川地震后,造房子给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家的人们居住;雷锋叔叔会在车站里勇敢地抓小偷。瞧,虽然他们的回答用词不是那么准确,句子也不是那么通顺,可却出乎意料的新颖、与时俱进。回答地很不错,我当机表扬了他们。可接下来去又是死一样的沉寂,没人回应,我只好自己侃侃而谈:雷锋叔叔会扶起在小路边摔倒的老奶奶;雷锋叔叔会把省下来的零用钱捐给希望工程,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经过刚才这一教学环节,我在失望、不耐烦的情况下,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觉得雷锋叔叔是个怎样的人?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们给出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勇敢的、诚实的、大好人、善良的、伟大的……这其中不乏有些好词都是我没预设到的。看着学生们前后两个环节不同的表现,我不尽有些纳闷,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学生们的呢?
低段学生,在我眼里上课应该都是积极举手发言、踊跃回答问题、不怕答错不怕出丑的呀?可为什么这堂课在课内回答问题时不尽人意呢?我好好地反思了一番,得出了以下结论:
1、我的性子太急了,没有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一个问题提出,往往是学生们还没想好,我见没人举手就和盘托出了,久而久之,学生们慢慢养成了习惯,教师自己提等等自己回答的现象。
2、我没能针对问题做适当的启发、举例子,要求太高。面的一个个新的陌生的问题,学生们是需要引领的,可我却没有及时做到,偶尔有一两个不精彩的回答,也因为我的高要求,而扼杀在摇篮中了。
3、我不够信任学生,没有树立他们课堂主人翁的身份。在上学期就有前辈提醒我:你上课的风格没有以前洒脱了,对学生们放得不够开,领得太牢了,学生们没有了自信。想想也是,燕雀焉知鸿浩之志呢?
前不久看到一段话,印象挺深刻的:要想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探索,而教师,画龙点睛即可。所以我想一位好教师并不是只在乎学生学的结果,而是重在学生学的过程,让他们能自己负责起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