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碎碎念”——三年级《给予树》教学反思


教后心得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课堂上,我紧抓“兴高采烈”和“沉默不语”两个四字词,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就像剥笋似的深刻地理解孩子们的“兴高采烈”以及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围绕“沉默不语”这个词,我提出“什么是沉默不语?”以及“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想象妈妈是怎样攒这100美元的。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感受妈妈攒钱的不易,更深刻地体会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要知道,这20美元来的是相当不容易的,请你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一段,说说你的感受。第二步:想象一下妈妈是怎样攒钱的。从而让学生体会100美元的来之不易。第三步:此时,你放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妈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所做决定的不易和可贵。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三、说写延伸,升华情感。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说与写的环节,出示如下:金吉娅表面上虽然沉默不语,但此时此刻她的内心却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请你选择其一来写一写。面对精心为对方准备礼物的哥哥姐姐,金吉娅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用心良苦的妈妈,金吉娅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读写结合,孩子就能更好地体会金吉娅的“沉默不语”了。
自然,作为新教师的我,当然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碎,如体会金吉娅“沉默不语”这个环节的时候我设计了10个小问题,太细了,什么都不舍得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所以学生也收获不到什么了。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

 
热门三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