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昌市树芳小学 语文科 张莉
一、导入新课
1.读课题。
2.指导“筝”的读法,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
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①把生词读给你的同桌听,读不准的,请同位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②把你们读的情况汇报给大家,谁愿意读?(指读,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习生字。
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松鼠和小熊是什么关系?
(2)怎么样才算是好朋友呢?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了解课文大意。
①松鼠住在哪里?小熊又住在哪里?(板画)(老师边板画边描述:那里有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茂密的树林,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
②画完后让学生贴上松鼠和小熊的房子。
③他们没住在一起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教师指导找答案。
相机区别“漂”和“飘”。
④教师指板画总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2)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 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师: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方案一:(如果学生找到了“乐坏了”,教师指导朗读这一句)“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方案二:(如果学生找到其他句子)有一个词直接写了我们高兴的心情,找到了吗?
师:还有什么原因让他们这样高兴?
教师指导学生找他们除了收到纸船,风筝之外还收到了什么?
生:还有草莓、松果等礼物。
师:除了收到礼物还收到什么?
生: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
师: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 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3)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3.学习第七自然段。
美丽的风筝和纸船还有深深的祝福,使小熊和松鼠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教师深情朗诵)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老师原因吗?
(2)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3)原来松鼠和风筝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虽然我们吵架了,可是我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 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 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6.小结。
根据板书(板画),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教师画出文章线索:
交往——吵架——和好
7.拓展练习。
(1)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2)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松鼠和小熊说吗?
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一定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反思:
这节课我设置情境,注重朗读的指导,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之处:
一、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本课是一个童话故事,我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做到了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我特别注意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三、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王老师就注意了纠正学生读音,“筝”字单独出现出读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
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我在板画时就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
不足之处:
1、对学情分析不足,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不足,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收到礼物之外还收到了什么时,没能考虑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认知的水平,学生没能找到答案,因此在这一环节引导时很吃力
2、对学生的评价太过于单调,简单化。仅局限于教师的语言表扬,而判定学生是否学会仅仅以学生是否能回答问题为主要依据。
3、教师主导重于学生主体。教学大多围绕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模式进行。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容易开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