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片段一: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先读原文,读完后让学生自由谈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花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把这些句子从原文中找出来,先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再读一读写大雨中的野蔷薇的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
3.引导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着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追求准确完整,关键是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探究的积极性。)
片段二:在指导学生朗读三个问句中感悟萨沙的心理。
1.读萨沙的第一问。
(1)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怎样读。
(2)指名朗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读萨沙的第二问。
(1)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朗读。
(2)指名朗读、齐读。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读萨沙的第三问。
(1)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朗读。
(2)指名朗读、齐读。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课前谈话:
师:你很棒,你真的很棒,你真的真的很棒!
1、对自己说说这句话。
2、对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起立,看着对方的眼睛,竖起大拇指大声的说。
3、夸夸自己:我们很棒,我们在很的很棒,我们真的真的很棒。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家人,这一家人中谁最弱小的?
但他却说——(板书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2、  为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萨沙说的话。
二、学文:
1、  指名反馈(4句)
2、  指导朗读[看!着而还有一朵野蔷薇呢!]
1)  指名读
评价:你为什么这么读?
      你读出了惊奇。
      我听出了你的高兴劲儿。
      花儿真的很美。
2)  多美的蔷薇花啊,自己读读第二段,找出描写野蔷薇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来。
3)  [课件出示]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
师:看到这么美的花,谁不感动,谁不惊奇,谁不惊叹呢。所有的情感都包含于两个“!”
再读此句
3、  指导朗读其余三句话
1)  观察这三句话,发现3个“?”
2)  过渡:萨沙说这些话的时候心理会怎么想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把这些句子放到课文3——9中再读读,你就明白了。
3)[课件出示: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理解“不解”(积累词语:迷惑不解)
   萨沙为什么不解?
   指导朗读,读出不解的语气。(指名读——齐问老师)
4) 师引读妈妈的话:[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在妈妈眼里萨沙就是最弱小的,萨沙服气吗?
5)指导朗读[萨沙又说:“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指名读,读出不服气的语气。
  加提示语读[萨沙(   )地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师生对读,教师引读[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6)这时他心里正暗暗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他心里不服气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4、  学习第八段
1)  在他心里谁比他还要弱小?
2)  自由读,用“——”划出雨中蔷薇的句子。
课件出示:[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轻微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指导朗读:读好无力、娇嫩
指名——齐读
5、  多么娇嫩的蔷薇花啊,于是——[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盖在蔷薇花上:问道:“妈妈,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他用行动证明了——我不是最弱小的。
指导朗读第八段问句:自由读——指名——师评(你真勇敢。/不,不,你嫩个保护更弱小的,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啦!)——齐读
6、  师边述边边板
妈妈——托利亚——萨沙——野蔷薇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啊,每个人都在保护比自己跟个弱小的。”
板书:保护弱小
7、  师生合作读对话
8、  多感人的一段话啊,当看到需要关爱的人时,我们勇敢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当看到比我们更弱小的人时,我们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当看到关心我们,爱护我的人时,我们大声得告诉他们——我不是最弱小的。
(上学期,曾看过篇课文的录像课:从两次对蔷薇花的描写入手,对比学习,感受两
次的不同点,进行朗读指导。然后再对萨沙的语言进行学习,但学生在学习之后,对“我不
是最弱小的”感受不是很深。总感觉欠缺点什么。
听小璐璐说,也听过这篇课:是从萨沙的语言入手的。在第一次语言的学习中渗透第一次蔷薇花的描写,并进行朗读指导;在学习二三次语言时,主要抓心情的变化:不解——不服气,让学生去感受,去朗读,并且回题:萨沙在心里暗暗地说,萨沙不服气地说……;在最后一次语言中又加入蔷薇花的第二次描写,突出此时蔷薇花是那么弱小那么需要帮助,从而让孩子感受到萨沙的兴奋之情,再一次回题:萨沙此时可以自豪地说,大声地说,对全家人高兴地说……
感觉真不错!于是让小璐璐整理出来,由于太匆忙,对教学思路不太清晰,真可惜。如果能好好准备一下,一定是很好的一节课。)
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是课文中萨沙所说的一句话,萨沙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给妈妈看,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我更弱小的蔷薇花。这篇课文语言浅近却喻理深刻。课文中的几处对话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感悟。在教学课文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初读以后,通过填空的形式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故事,有了老师的提醒,通过填空的形式,学生很快就能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对于低段的小孩子概括能力不强的这一弱点,填空的形式很适合他们。在学习课文中妈妈与萨沙的对话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妈妈和萨沙说的话,在让他们读一读萨沙说的话,有什么特点。他们想了一下后就发现了,萨沙说的话都是问话。同时这三句话是萨沙不同心情下所说出来的,我就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来感受当时萨沙说话的心情,首先是疑惑的,接着是不甘心,最后是高兴的自豪的,同时让他们说一说疑惑什么,为什么不甘心,最后又为什么会觉得很自豪,这样自然而然的他们读懂了对话的内容,同时在教学妈妈说的话时,让他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明白我们不是最弱小的,要善于发现,去帮助比我们更弱小的,这样我们会为自己感到自豪。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2
本课讲述的是五岁的萨沙在暴风雨中学着妈妈和哥哥保护弱小野蔷薇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本课在写作特色上按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自然平实的对话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教学思路上,我力求以“读”为主,“读中悟意”“读中明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情感为动因,通过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设计,学生学习效果较为佳,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
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中感悟。在此环节中注重了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熏陶。(如、这篇课文围绕“爱”的主线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也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五岁的萨沙心底的爱,他不仅感受到了被爱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爱的美好,因此有了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萨沙也因为有爱而变得勇敢、强大。
二、本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文中对蔷薇描写的作用,以及萨沙的三个问句,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尤其是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在课堂引导学生认真、反复、有选择的重读、精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不懂的做记号,能理解的作旁批,用心体会,在体会中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如、本文萨沙向妈妈三次提问,把人物内心的想法一步一步地表现了出来。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交代和发展故事的情节。(这些写作特点,我重点阐述了如何运用了语言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言为心声”。写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经历及文化程度等。即突出人物的个性,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细致观察”引导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多留心周围的人,看不同的人要不同的说话,抓住人物说话的不同特点,阐述的过程中并结合了实际举例,学生因此而感兴趣。)
比如、文中第2自然段分别对野蔷薇进行了描写。两次描写野蔷薇有什么作用。第一次描写是体现野蔷薇的美丽。第二次描写是强调美丽的花儿被大雨折磨,无抵抗力,体现大雨中的野蔷薇更加娇嫩弱小。如果没这美丽而弱小的事物的关爱与保护的稚嫩童心,这正是作者运笔的特色与用意。
三、在课堂上注重双基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课的生字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学着借鉴课辅资料掌握生字的笔顺与字意。如、在指导朗读课文时,可以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夏季森林的景色美,更能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朗读、叙述的部分要用陈述的语气来读,描写景色的部分要读出景色的美。尤其是人物的对话,是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文中几个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一定要通过语调的变化,多读几遍,练习读好,叹句要读出惊喜的语气,问句要读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产生发问的心理。但又不肯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这一心里的升降,尤其是妈妈的肯定,一定要读出自豪。)
学完本课,学生一直处在积极兴奋的状态。因为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就足以抓住了孩子们那颗不服输、不甘为弱的心理特点。其实“语文”就是这么直面情感,让人捉摸不透而又激情豁然。我自认为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成功的。
总之,“语文”是“情感认知”的广阔舞台,需要老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一个老师的教学情感定会绽放语文素养的美丽花环。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