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磨课经历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民东路小学 李 芸
经历是一笔财富,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能够参加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我是幸运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机会与业务骨干教师研讨和商榷,更难得的是有更多机会得到各级教研员的指导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备课团队得每一位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感受磨课、辩课带给我们的困惑与喜悦。当课录制完成,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至于结果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经历过,我感受过,我提升,我成功。当绷紧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我突然感悟到:赛课不是名次的争夺,而是教师专业提升的训练场。
5月9日至5月22日,山东省语文优质课评选分两个会场举行,此次优质课共有七十多位参赛选手参加,本次比赛参加人数多,准备时间只有三十多个小时,使用课题均为教材以外内容。本次优质课评选更侧重于教师解读文本、使用文本能力的较量,对每一位选手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5月27日,当自己还沉浸在省优质课的紧张激烈中时,我接到省教研员李家栋老师通知,准备参加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录像课比赛,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既高兴又忐忑,高兴是因为又有了一次锻炼提升自我的机会,忐忑的是因为只有一周的准备时间,唯恐辜负领导厚望。就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下,我便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上好一节课,最关键的是解读好文本,使用好文本这个“例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二年级仍然突出词语教学,了解词语意思,感受秋天美好,激发学生收集、积累词语的兴趣是本课重点。教学难点是了解“叠翠流金、层林尽染”等词语的意思。作为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对字词已有一定数量的积累,并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但在了解词语意思,把握词语规律方面尚欠缺。基于这样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本着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设计理念,以理解词语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形成了基本的教学思路:“初读感知,自主识字──再读词语,理解内容──诵读感悟,领悟表达──指导写字,升华拓展”。在“初读感知,自主识字”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词语读正确。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扩词认读,巩固识字。“再读词语,理解内容”环节则突出在教师的启发下,引领学生发现三组词语内容上的联系,分别写了“秋天的景色、秋天的气候、秋天的丰收景象”。借助图片、情景理解词语意思。“诵读感悟,领悟表达”环节中,通过反复地诵读,达到熟能成诵,积累词语的作用。然后将词语变换为小诗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押韵,读出词语的韵律美。指导写字,升华拓展环节,借助汉字演化规律,展现“谷”字的演化过程,指导正确书写。比较“尽──层”,发现构件及结构上的不同,留给学生充足的写字时间,在悠扬的古筝声中,学生自由练写。
利用双休日,苦思冥想,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思路。5月31日,第一次试讲后,在评课辩课中备课团队成员各抒己见,省市区教研员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最终达成共识:一是识字教学要结合地域特点,进行归类指导。二是整合教材,避免内容过散,教学的点过多。三是要渗透学习方法,突出语文学习的规律。
针对评课辩课中提出的问题,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较大调整。在识字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运用一年级学习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圆圈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或查字典认读,或问同学问老师,培养学生勤动笔、善用工具书及好问的习惯。检查时,教师将生字进行归类,如:前鼻音、后鼻音等,帮助学生发现汉字音节规律。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以学定教,因势而导,重点指导学生不认识或比较难读的生字读音。如,“染”这个字,淄博地区“r──l”发音易混淆,教学时通过让学生拼读、当小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反复巩固。“爽”这个字结构复杂,但记住字形就很容易记住读音,于是借助学生自编字谜:“一大在中间,四叉分两边”记住字形。学习“叠”字时,出示叠字演变过程,理解字意,借助理解字意,来帮助学生记住读音。这样,不仅巩固了生字认读,反复再现,而且打通了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识字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内涵。
在教材的使用上,原来的教学设计注意了排列形式,按“秋天的美丽景色、秋天的气候特点、秋天的丰收景象” 分三组组织教学。但在研读教材时,我们发现“山河壮美”虽排列在第二组中,但其并非属于描写秋天气候特点的词。于是我们决定把十二个词语看做一个整体,即都是描写秋天的词语,以感受秋天美好为主线,品味秋色美丽和丰收景象为重点,重新整合教材,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将词语分为两类教学,一类是“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大雁南飞、瓜果飘香”等词语。学生读这些词语,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也容易理解词语意思,所以教学这些词语,主要借助图片创设情境,边读边想,把读好词语作为重点,读出词语味道,读出词语的美感,读出词语描绘的画面。另一类像“叠翠流金、层林尽染、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等,这些词语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讲是不容易理解的,不仅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学这些词语时,通过抓住关键字、查字典、借助图片和汉字演变等方法去理解,让学生的学更真实、更朴实、更扎实。如:教学“叠翠流金”这个词,就利用抓住关键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已经理解“叠”“金”的意思,只要通过查字典理解“翠”的意思,也就能试着说出“叠翠流金”的意思了。然后出示图片,欣赏叠翠流金的景色,以增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教师趁机渲染:你看一层又一层的青绿色重叠在一起上面点缀着那么多的金黄色,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读好这个词语。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一下秋天里什么是金黄色的?学生思维被激发,金黄色的稻田、金黄色的玉米、金黄色的南瓜……这一切都是成熟的象征。通过一个“金”字的品读,让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美丽景色而且感受到了秋天的丰收和喜悦。同样,抓住“丰”字来理解“五谷丰登”,抓住“实”字理解“春华秋实”。透过这三个词的理解和反复诵读,学生对秋天丰收的景象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问学生想不想看看秋天的景象啊?形成期待,播放秋天视频,创设情景,交流秋天带给学生的感受。秋天迷人的景色让人们感到愉快,秋天丰收的景象更让人们感到欣喜。学生的情绪被激发,学生阅读期待被调动起来,然后出示整篇词语,反复诵读,达到积累的目的。
学习语文不仅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还要体现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知道少到知道多的过程,更要重视学习语文的方法的指导。二年级仍然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而学生常常因缺少方法而束手无策,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读好词语,写好字。因此,在指导“天高云淡”朗读时,先让学生理解词语是在写什么,再让学生明白“天”和“云”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天高云淡”所描绘的画面,体现指导的层次,并由此推及指导“秋高气爽、秋收冬藏、春华秋实”这类词语的朗读,举一反三,及时巩固。指导写字同样也有规律可循,遵循“多认少写”的原则,分散训练,将写字落到实处。如教学“金”时,强调“撇要从竖中线起笔,撇捺要舒展,竖要落在竖中线上。”“金”字才会写漂亮。而“丰”这个字笔画虽少,但横划较多,就要提醒学生“横划多时各不同,中间距离要相等。”只有寻找到汉字书写规律,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因此,语文学习要突出规律,让语文学习成为方法学习。
教学设计调整后,在同事帮助下,及时调整了课件,一切准备就绪,本想马上进行第二次试讲。可备课、试讲、学校“六一”节庆祝活动等一系列的事情几乎让我难以招架,我感到浑身无力,头也涨得厉害,到医院一查,糟了,急性中耳炎,身体发烧39°,必须住院打点滴。可是看看日程安排,距邮寄光盘的日子只有三天了,我又怎么能安心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呢。通过跟医生通融,我可以打完点滴之后,离开医院,继续我的工作。终于在6月2日上午进行了第二次试讲。
试讲结束后,备课团队成员进行了第二次说课辩课。大家认为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思路更清晰,重难点的突破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更自主,教师的充分预设不但没有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藩篱,反而促进了课堂上的精彩生成。通过第二次试讲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二年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还较弱,教师不能放弃必要的指导,只有充分的预设才会有课堂上精彩的生成。
一次次的说课辩课,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学设计也随之不断地调整完善;一次次的试讲,将设计思路变为现实,每一次试讲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随着时间的临近,我和备课团队从关注环节的设计,渐渐更关注细节,每一个肢体动作、每句过渡语都要经过反复推敲。6月4日上午,一切录像工作结束,我深深的松了口气,回想七天来的磨课经历,虽然忙碌着、辛苦着,但也成长着、快乐着,真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同时,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一节好课的设计需要一个优秀的备课团队,好课是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