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处理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①鸡肋( )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③数犯曹操三忌( )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 )②操因疑修zèn( )害曹丕。③延弃弓cao( )刀。
四、布置预习题。
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设定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
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
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抢答题。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三、展开辩论。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四、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五、总结。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过失是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文巧妙的叙事顺序;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曹操和杨修的人物性格特点;
4、学会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同学们,从音乐当中你听到了什么?(人吼、马嘶、战场厮杀之声……充满悲壮之情。)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正是一部英雄的悲壮之歌,展现了三国那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作者:罗贯中,名本,元末明初小说家。
二、整体感知
1、课文朗读。
2、词语学习。
庖(páo) 恃(shì)才放旷 讫(qì) 麾(huī) 沉吟 禀请 惑乱
谮(zèn)害 对答如流
3、杨修被杀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导火线:“鸡肋”事件,扰乱军心。
根本原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三、明确内容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
①破解“活”意;
②分食“一合酥”;
③揭密曹操梦中杀人;
④密告曹丕;
⑤教曹植斩门吏;
⑥为植作答教。
2、对杨修的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反应?
①虽称美,心甚忌之;
②虽喜笑,而心恶之;
③愈恶之;
④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⑤大怒;
⑥已有杀修之心;
3、在叙述顺序上,课文采用什么方法?
插叙。
四、研讨探究
1、探究杨修被杀的深层原因。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
一是杨修摸透曹操心思,曹操既嫉妒其才能,又考虑到他会终成祸患;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置军纪于不顾;
三是杨修卷入统治集团核心的斗争之中。
2、说说杨修、曹操的形象特点。
杨修:才智聪明,恃才放旷;
曹操:虚伪奸诈,深谋远虑。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三国演义》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学习了两种写法: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二,运用插叙。从杨修的死因上,我们应该得知一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要谦虚谨慎,拥有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或观看同名电视剧。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与罗贯中。
2、掌握本文的生字的正确读音和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
3、理解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以及杨修的死因和启示。
4、明确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以及杨修的死因和启示。
2、明确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与图片。
导语的设计是为了复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从而引出本课。课前音乐的欣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气氛。同时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和历史人物。
二、本文得学习分七块内容,分别是:
(一)说一说
《三国演义》与作者罗贯中。
(二)做一做
注音与解释;初步感知课文。
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基本情节内容。
(三)讲一讲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训练找关键句和概括能力。为后文的研讨曹操、杨修的思想性格做理论准备。
(四)议一议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
3.杨修死后,曹操进兵,兵败,曹操受伤回营做了什么?为什么?
(五)论一论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以上二个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好的进行个性解读文本。
(六)析一析
曹操、杨修的形象:
曹操:虚伪奸诈 残忍多疑 嫉贤妒能 老谋深算
杨修:才思敏捷 恃才放旷 卖弄聪明 轻率大意
这个环节训练学生概括能力以及分析小说的人物刻画的方法,明确人物思想性格。
(七)谈一谈
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
联系实际,从小说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指导我们今后的做人原则。
三、拓展延伸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