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日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松鼠日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识字、写字及阅读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动物比较喜欢,感兴趣 ,但对松鼠和刺猬这些动物的过冬生活不大了解。所以教学时我注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教材分析】
《松鼠日记》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小松鼠和他的朋友的有趣生活。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对动物的描写都生动活泼。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解疑这一教学环节,即通过四人组的讨论并汇报学习,通过相互倾听小伙伴的发言,共同求得多种答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记的格式,学写日记。
过程与方法
读议结合,理解课文,自主发现,共同总结日记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和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难点】掌握日记格式,学写日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冬天到了,你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松鼠日记》,从中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知识。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识记生字“鼠”,理解“日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认读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多种形式认读。
松鼠    阴天   塞进    扒开    刮风      
附近    木牌   打扰    任然    估计
5.小组合作识字,探究识字方法。
6.出示小黑板巩固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指名认读、组词。
2.学生边认读边观察每个字的字形及间架结构、笔画。
3.交流自己的发现。
4.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
困:全包围结构,注意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里面的“木”最后一笔是点。
森:上下结构,注意三个“木”的变化。
拜:左边把“手”的竖钩变成竖撇,右边有四横。
5.学生练写。
6.写字展评。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在读文中进一步巩固生字。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森林     困难     准备
2.指三名同学朗读三则日记,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导学第1则日记
1.自读第1则日记,思考这则日记写的事是哪个季节的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时间:10月23日
(2)景物:白杨树的叶子快落光了,地上的草叶枯黄了,天冷起来了。
2.在这个季节里,刺猬和松鼠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
刺猬:找来干草和树叶,塞进树底下的一个洞里去,做过冬的窝。
松鼠:采来蘑菇,晒在松树枝上。
3.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日记中描写的情景。
(三)扶学第2则日记
1.自读第2则日记,思考这则日记写的又是哪个季节的事,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交流,相机指导1、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暴风雪袭击大森林的景象,理解“袭击”一词
3.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刺猬和松鼠又是怎么过的呢?
刺猬:冬眠(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松鼠:睡在窝里,饿了就吃蘑菇干。(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四)自学第3则日记
1.学生自学,想想这则日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刺猬和松鼠分别在干什么。
2.交流反馈。
3.指导朗读。
(五)学写日记
1.默读这3则日记,你发现从格式上看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正中间写日期和天气,然后换一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2.从这三则日记来看,日记的内容一般写什么呢?
日记内容一般写当天所看到、听到或做过的事情,也可以写自己心里所想到的。
3.鼓励学生写一篇日记。(课堂可组织学生说一说要写的内容)
(六)课堂总结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过冬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松鼠日记
秋天----冬天----春天
松鼠:采、晒   吃蘑菇  吃松果
                                                                                  刺猬:做窝   冬眠    睡觉
【课堂练习】
(1)我会拼写。
zhǔn bèi    kùn nán   hū rán     sēn lín
  (      )        (      )       (      )       (     )
(2)词语接龙真有趣。
准备→(  )→(   )→(  )
困难→(  )→(   )→(  )
拜访→(  )→(   )→(  )
【作业布置】
1.我会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
描写秋天景物:----------------------------
描写冬天景物:----------------------------
描写春天景物:----------------------------
2.你知道下列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松鼠:-----------------------
刺猬:-----------------------
燕子:-----------------------
【教学反思】
《松鼠日记》以日记的形式,拟人的手法,向小朋友介绍了松鼠、刺猬、獾如何过冬的知识。读来生动活泼,富有童话色彩。备课时,我以为学生对本篇课文一定会充满兴趣,朗读、理解应不成问题。至于日记的形式,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写画训练,(即在每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得有意思的画上写几句话,再注明日期。)可以说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要以学习本文之机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写日记,并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但教完本文之后,我发现学生有两个地方显得比较难以接受,也即文本与他们的生活、已知领域出现了距离:
    1.学生对松鼠、刺猬、獾这些动物的过冬生活不大了解,尤其是对“獾”很陌生,连音都容易读错。虽然有些学生课外阅读较多,但也只是停留在阅读经验上的“知识”而已。所以学生无法很好地身临其境,以松鼠“我”的角度观察、体会冬天来临时外界变化对松鼠生活的影响及松鼠的内心感受。而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津津有味的读故事。这显然与日记是以第一人称记载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存在距离的。而这一点对低年级小学生刚学习写作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教给他们一种观察生活、世界的视角,是今后继续写作的基础,也符合他们仍以自我为中心感知世界的心理逻辑特点。
    2.学生对日记三则中的时间跳跃性、内容连续性难以领会。所以他们只能理解刺猬、獾要冬眠,对于松鼠基本冬眠、偶尔出来活动的冬眠特点较难发现,特别是他们以为学了三则日记就是学了三篇课文(因为里面所写的内容不一样)。其实三则日记并不能等同于三篇课文,作为教师我们是知道的。因为日记在记载时虽有其独立性,可每则单独成篇,但也有其连续性,可完整记录一件事的前后过程或某一变化的各个阶段,阅读时必须将所有内容视为一个整体方能理解。但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尚欠发达,加上前面的写画训练也主要是基于兴趣,随意性、片段性特点明显,故学生较难理解具有内在连续性的内容。也就不大知道松鼠日记其实记载的是一个过冬的过程,只有将整个过程连贯起来才能知道不同动物过冬的不同特点。而这种前后的连续性、因果性恰是学生今后写作联系亟待加强的,也是学生思维连贯性获得发展所急需的。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