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情 品出味 习得法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说课材料
实验小学 庄广平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
册的第11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把
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
丽、丰收、欢乐的秋天。通过本课的的学习,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
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设计理念:
从长远看,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拓展,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到语文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因此这节课我以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为教学重点,舍弃与此无关的教学环节,并以读来贯穿全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运用。
教学目标:
备课时,我注意了把备课思路和作者的行文线索统一起来,一步一步逐段讲读。我预设了两个课时来教学本课。第一课时要完成预习检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一、二两段课文,并背会第二段,会仿写句子。积累好词佳句,领悟作者采用采用总分结构描绘秋雨特点的构段方式及多种修辞手法,并尝试学会运用。第二课时要讲读三、四、五段课文,并回归朗读全文,还要渗透选材。并完成写字指导。
教学过程:
一、以文中词语“钥匙”一词来激活学生思维的大门,并以此为切入口,引领学生走进秋天的大门,走进课文的大门。
二、检查预习效果时,我有意对文中词语进行了分类:写字指导、多音字辨析、轻声的读音、还要容易读错的的字音,通过分类,让学生牢固掌握字形、字音、字意。为学习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细读课文,理清文中思路。首先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谈谈秋雨所留下的印象,主要是让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课前预习读书时,能够读有所思、读有所想、读有所悟,读有所获。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对秋雨的印象,并把它穿成一首小诗,把学生读的顺序和课文的叙述顺序即作者的思路以及课文的结构统一起来。同时领悟作者采用采用总分结构描绘秋雨特点的构段方式。
四、感悟秋雨的清凉与温柔。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采取了诗行排列,化平淡为诗意。变成诗的结构,韵味浓了许多,适合学生体会其美妙的意境。这样即使教师不讲,学生也能读出秋天的雨清凉与温柔的特点心中自然感受到那童话般的神奇境界。
五、感悟秋雨的五彩缤纷。在教学本段时,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甚至是背诵来感受秋天的美,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六、说话训练. 最后的环节,不仅让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强化了感悟与语言运用。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文字本身的理解和接受,而且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了秋天的美,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达训练。
教学方法:
一、读出情
全国小语研究会会长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美、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 读通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底线,而超越“底线”的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还需要教师的引领。因此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情感。为使学生深切感悟到语言美,秋雨美,教学中,我以“读”为教学主线,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读的形式多样,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赛读、引读, 默读、背诵等。读的目标不同:自由朗读全文,感知课文;逐段朗读,想象情境;品读课文,赏析语言美等。凸显语文教学本色。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首先引导学生读出小扇子色彩的美,接着引导学生看实物银杏树叶的样子像小扇子,再让学生做一做扇一扇的动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读,分小组读,齐读等形式指导学生读出小扇子“扇哪扇哪”那种意境美。这样经过大量的朗读指导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读的有滋有味,读出情趣,展现个性,使学生语言得到发展。
二、品出味
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感受语言优美,关心自然和生命。”这些要求都集中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上,并从情感的层面上促进学生对于语文工具的需求。因此,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直觉思维,感性体验,吸收精妙语言,丰富语言积累。《秋天的雨》这一课,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把秋雨写得很美,为了让学生深层次感悟语言,教学中,我没有作过多的解释,而是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中感悟语言的美,体验秋天的美好。我抓住两个句子:“它把黄色给了枫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黄色给了枫树,黄黄的叶子带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通过两个句子的评析,体会、朗读。让学生明白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运用比喻展现小扇子扇哪扇哪的那种意境美,这样引导学生走入作者心中,与作者一起来赞美秋雨,亲吻语言的清香,咀嚼语言的滋味,辨析语言的色彩,玩味语言的意蕴,感悟生动有趣语言美。使学生的读书、赏析、概括、想象、说话等基本功得到有效锻炼。在品味语言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习得法
语文素养作为一种基本能力,不是仅凭简单灌输能够产生与获得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实践才能习得,把语言的理解、积累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导读,最终落脚在写这一基点上。小学生的语言贫乏,是使他们感到作文难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上每一篇课文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揣摩、感悟、理解语言,还应该引导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从而达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第二自然段教学中的说话训练,不仅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强化了感悟与语言运用。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文字本身的理解和接受,而且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了秋天的美,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达训练。在感知——领悟的运用中加入了生活体验,拓宽了文本学习的视野。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也不由自主地模仿课文的写法,用上比喻句,拟人句。丰富语言,习得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