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学习指导
【知识考点归纳】
1、注意诗歌朗诵的节奏,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通过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意象)来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3、了解《我爱这土地》中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能概括《乡愁》中提到的人生四阶段,找到每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典型考题分析】
例题: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探究思路:要正确地断句,关键在于用心品悟诗歌的主要内容,准确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语句停顿的常识,进行节奏划分。
本题答案为:C
《诗两首》学法指导
1、《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掌握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并在朗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学习时要着重理解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和“鸟”的形象对表示主题所起的作用。
2、《乡愁》这首诗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出诗中提到的人生的四个阶段和每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着重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课外阅读余光中其他的诗,如《乡愁四韵》等,体会这些诗歌中的思乡情绪。
《乡愁》学习思路
诗人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组织内容,抒发深深思乡之情。
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一起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
小时候离家读书,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所以乡愁诗小小的邮票。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波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
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只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四节诗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
《我爱这土地》导读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经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示,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献给乡村的诗·序》)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写于抗战迸发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1、点出土地情结。先欣赏起始两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形容词“嘶哑”,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著。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可分四层。第一层:隐喻人民苦难。“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艾青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有着相似的描写:“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痛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诗人用“寒冷”、“雪”、“风”、“封锁”等意象勾勒出扼杀着一个个求生的生命的凄惨处境。两首诗写于同一时期,都表示出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情关注。第二层,隐喻人民反抗。“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句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由悲土地之苦难转入赞土地的抗争,诗人的土地情结深了一层;第三层,“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争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实”一点,看作是充溢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总之,诗人的情思已由悲愤、赞颂进入神往,表示出坚定的必胜信念,构思又进一层:第四层,“—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身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上述郑重庄严的抉择。这种献身精神可以作这样的诠释:我来自土地而最终归于土地,这样,爱才得以升华,得以永恒。这是一种多么超凡脱俗、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啊!
3、升华土地情结。第二节的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六个繁重的省略,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繁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全诗在这问答中达到高潮,那火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
《诗两首》多音字辨析
陆:陆地(lù) 那:那么(nà) 假:假如(jiǎ) 什:什么(shén)
陆圆(lìu) 姓那(nā) 假期(jià) 什锦(shí)
和:和平(hé) 着:着火(zháo) 应:应该(yīng)
应和(hè) 着数(zhāo) 应答(yìng)
和牌(hú) 着装(zhuó)
和面(huó) 坐着(zhē)
和稀泥(huò)
《诗两首》词语解释
【嘶哑】
声音沙哑。
【汹涌】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
停止、停息。
【温柔】
温和柔顺。
【腐烂】
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深沉】
思想感情不外露。
【乡愁】
思念故乡而发生的离愁别绪。
【邮票】
邮局发卖的用来贴在邮件上标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窄】
条状不宽的东西
【矮】
不高,低。
《诗两首》中心思想
《我爱这土地》全诗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
《乡愁》这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把笼统的乡愁具体化了,实物化了,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