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知识点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是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主旨的理解。(重点)
2.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来表现时代主题的写法。(重难点)  
3.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展开丰富想象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难点)
4.归纳总结屈原形象,学习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操。(素养)
1.定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3.戏剧的特点。
  (1)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4.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5.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是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
6.话剧剧本: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是供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文学脚本,它是戏剧的基础,是一剧之本。
7.剧本的组成: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说明组成。
8.剧本的语言:
(1)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2)舞台说明,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热门九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