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动物过冬》教学设计3篇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动物怎样过冬的故事。课文以小蚂蚁找朋友为主线,分别讲了燕子、杜鹃、黄鹂、喜鹊以和青蛙的过冬方式。最后点到小蚂蚁也在准备过冬的粮食。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溢情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配有三幅图画,图画反映的是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常识。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或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周、梢、睡、舒、食”是翘舌音,“静、粮”是后鼻音。“食”的本音是二声,在“粮食”一词中读轻声。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舒:左边是“舍”,右边是“予”不是“矛”,不要多写一撇。
  “周、梢、备、静、眠、粮、食”几个字,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识记字形。
  2?写字教学。
  睡:右边的“垂”笔顺是垂。注意最后一笔是短横。
  粮:第六画是“点”,不要写成“捺”。
  食:上半部的“人”要盖住下面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燕:笔画较多,结构较复杂,要着重指导。可以用“廿(niàn)字头,黑字尾,北字中间夹个口”来协助记忆。
  (三)词句教学
  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基本上没有难懂的词句。有些词语的意思,课文自身就解释了。例如“冬眠”,课文里用青蛙的话说“整个冬天,我们青蛙都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到明年春天再出来。”这就是“冬眠”。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学生就能理解。
  “天冷了,他们到南方过冬去了,明年才回来呢。”“天冷了”是候鸟南飞的原因,因为南方暖和,等到第二年春天暖和了,它们再飞回北方。
  “青蛙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一会儿就刨好了一个洞。”可让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体会“一边……一边……”就是同时做两个动作,为用“一边……一边……”进行造句打基础。
  (四)朗读指导
  根据这篇课文对话较多的特点,要指导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小蚂蚁的问话较多,要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喜鹊和青蛙的话,要用耐心、亲切的语气读。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内容,体会感情。
  (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三题是用生字组词语的扩词练习,要鼓励学生口头多组一些词语,然后选两个写下来。
  “睡”可组成“睡觉、睡眠、睡衣、午睡”等;
  “周”可组成“周围、周到、周密、四周”等;
  “食”可组成“食物、食品、粮食、月食”等;
  “舒”可组成“舒服、舒心、舒展”等;
  “备”可组成“准备、备课、备用”等;
  “静”可组成“恬静、平静、清静、静悄悄”等。
  第四题是造句练习。先让学生读例句,体会“一边……一边……”就是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再让学生口头造句,造正确了,再写下来。
  (六)扩展活动
  发动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生活的资料,举办一个“可爱的动物”报告会,进行互相推荐,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维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七)课时布置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公开课教案举例
  (一)初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的是哪几种动物的过冬方法。
  (二)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注意正音。
  (三)带着问题细读课文。
  出示问题:这几种动物各是怎样过冬的?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四)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角色对话的神态、表情和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安排扩展活动。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2
 
  今天,我说的《动物过冬》是浙教版六年制第三册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基本理念:
  新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置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正是能体现上面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写的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小蚂蚁、燕子、啄木鸟、黄莺和青蛙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妙。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小蚂蚁找不到朋友,觉得奇怪。第二自然段写啄木鸟告诉小蚂蚁、黄莺、燕子到南方过冬,它自身继续消灭害虫。第3自然段写青蛙准备冬眠。第4自然段写小蚂蚁准备过冬的粮食。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的方式。
  4、会在课外查找有关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三课时来完成。
  我这里选的是第一课时。这课时要学的是第1、2自然段,为此我制定了以下3个子目标:(1)学会生字“周、静、悄、忽、消”,理解词语“静悄悄”“忽然”“四周”“声音”“消灭”。(2)会正确朗读课文。(3)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欣赏一些有关候鸟的图片,并能自身查找一些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和资料。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四周静悄悄的。”并随文理解“静悄悄”“忽然”等词语意思。教学的难点是“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这个词句和第二自然段中啄木鸟与蚂蚁的对话的理解和朗读训练。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公开课教案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伟大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别林斯基语)无疑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自然也就更应该讲究方法。根据新课程推出基本理念,针对自身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一)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只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统摄全文,使讲读精要,条理清楚,环节紧凑,学生理会深切。
  (二)诵读法设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三)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现代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冬天的树林”、啄木鸟与小蚂蚁的图片,啄木鸟啄树的声音等感性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四)扮演法设计。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分角色扮演,充沛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扮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五)文本扩展法设计。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喜好,从而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因此,我在课后设计了学生搜集资料,小组汇报的形式,这样做一者准备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对新课程规范提出的合作学习方式具体地运用。
  四、教学基本流程:
  每一次学习新的课文,课题其实早已被学生所熟知。所以虽然在设计时我也曾想过多种方式来揭题,最终我还是采用了直接揭题的方式,这样既节省了时间,直奔主题,又符合当时的情境,因为学生早就知道他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是《动物过冬》。
  在出示了课题以后,我让学生对课题进行了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注重探索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抓课题进行质疑是低年级学生可以尝试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方式?)。问题出来以后,我就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探究的主题即“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身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先出现一只小蚂蚁,向学生介绍“大家看,谁来啦?――这是一只好奇又好问的小蚂蚁,它来到树木里发现了什么?”然后出示树林图,让学生说变化,随机出示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四周静悄悄的。”让学生读读并教学生字“静”,词语“静悄悄”,并进行朗读指导。满意以后过渡:“小蚂蚁发现树林里静悄悄的,他会怎么想?”并随机出示句子“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在教学当中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课件上的一个个句子的出现,使朗读的重点与难点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学习第2自然时,老师过渡:“树林里静悄悄的,朋友们都上哪儿去呢?小蚂蚁正在想时,听到了(课件:出示“笃笃笃”的声音),大家看,谁来了?”自然的过渡衔接,把大家带到了这个童话的情境中。学生在老师的稍微点拨下读(1-2句),接着老师设计了“忽然”的词意理解,设计一个语境接下半句:“有一天,我在马路走着走着,忽然________。”让学生大面积地进行说话训练。回到文本时重点理解“喊”字,并抓住喊字进行对话训练。为了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同桌对话,师生对话、评价,再分角色带上头饰扮演读等等。本教学片断采用体验性学习方式,把语文训练与学生自我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先让学生读中体验,把自身置身于角色之中,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抓住提示语“喊”,进行分角色扮演,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这样,学生读书是靠自身去读懂,在读中自身领悟语感,而不是靠教师讲懂。
  在多次的读以后,我问:“听了啄木鸟的话,小蚂蚁明白了什么?”学生就会把自身读书所体会到的东西一一作出陈说,这时我介绍候鸟、留鸟的一点知识,并向学生展示我在网络上查找到的候鸟的图片。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图片展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学生引起对动物过冬方式的兴趣,激发查找资料的愿望。所以安排作业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查找动物过冬知识和资料的作业。
  五、板书设计:
  因为这篇科普知识,简单易懂,内容上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东西。在本节课中,除了几个词语,其它的基本上在课件上演示,我板演的就是几个要重点理解的词语:“静悄悄、忽然”。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3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动物怎样过冬的故事。课文以小蚂蚁找朋友为主线,分别讲了燕子、杜鹃、黄鹂、喜鹊以和青蛙的过冬方式。最后点到小蚂蚁也在准备过冬的粮食。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溢情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配有三幅图画,图画反映的是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常识。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或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周、梢、睡、舒、食”是翘舌音,“静、粮”是后鼻音。“食”的本音是二声,在“粮食”一词中读轻声。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舒:左边是“舍”,右边是“予”不是“矛”,不要多写一撇。
  “周、梢、备、静、眠、粮、食”几个字,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识记字形。
  2?写字教学。
  睡:右边的“垂”笔顺是垂。注意最后一笔是短横。
  粮:第六画是“点”,不要写成“捺”。
  食:上半部的“人”要盖住下面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燕:笔画较多,结构较复杂,要着重指导。可以用“廿(niàn)字头,黑字尾,北字中间夹个口”来协助记忆。
  (三)词句教学
  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基本上没有难懂的词句。有些词语的意思,课文自身就解释了。例如“冬眠”,课文里用青蛙的话说“整个冬天,我们青蛙都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到明年春天再出来。”这就是“冬眠”。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学生就能理解。
  “天冷了,他们到南方过冬去了,明年才回来呢。”“天冷了”是候鸟南飞的原因,因为南方暖和,等到第二年春天暖和了,它们再飞回北方。
  “青蛙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一会儿就刨好了一个洞。”可让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体会“一边……一边……”就是同时做两个动作,为用“一边……一边……”进行造句打基础。
  (四)朗读指导
  根据这篇课文对话较多的特点,要指导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小蚂蚁的问话较多,要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喜鹊和青蛙的话,要用耐心、亲切的语气读。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内容,体会感情。
  (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三题是用生字组词语的扩词练习,要鼓励学生口头多组一些词语,然后选两个写下来。
  “睡”可组成“睡觉、睡眠、睡衣、午睡”等;
  “周”可组成“周围、周到、周密、四周”等;
  “食”可组成“食物、食品、粮食、月食”等;
  “舒”可组成“舒服、舒心、舒展”等;
  “备”可组成“准备、备课、备用”等;
  “静”可组成“恬静、平静、清静、静悄悄”等。
  第四题是造句练习。先让学生读例句,体会“一边……一边……”就是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再让学生口头造句,造正确了,再写下来。
  (六)扩展活动
  发动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生活的资料,举办一个“可爱的动物”报告会,进行互相推荐,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维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七)课时布置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公开课教案举例
  (一)初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的是哪几种动物的过冬方法。
  (二)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注意正音。
  (三)带着问题细读课文。
  出示问题:这几种动物各是怎样过冬的?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四)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角色对话的神态、表情和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安排扩展活动。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