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发音要正确
说好普通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有些地方的人说起普通话来,常有发音不正确、不到位的情况,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比如“川味”普通话、“港味”普通话等。变了调儿的普通话,就有可能造成交流上的困难,甚至造成误会。你听过或见过类似下面的情况吗?
怎样完成这项任务,请你几点(指点)一下吧。
我曾经在这个店当活计(伙计)。
怎样做到发音正确呢?
1. 根据汉语普通话发音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如“著作”“城市”“四十”“狮子”“缩水”“诗词”“石兽”“手术”“数字”等词语中,“作”“四”“子”“缩”“词”“字”这些字发平舌音,声母为z、c、s,其他的字发翘舌音,声母为zh、ch、sh,需要仔细辨别。普通话中,平舌音占的比例相对较少,所以留心并记住哪些字读平舌音,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分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如“恩情”“英雄”“宁静”“精品”“森林”“平常”等词语中,“恩”“品”“森”“林”这些字发前鼻音,读音分别为ēn、pǐn、sēn、lín,其他的字为后鼻音。发音时,要注意体会前鼻音和后鼻音发音部位的不同。
声调要读到位,特别是上声。如“广”“脸”“水”“娶”“毁”“扫”“岛”等字,要读上声。·判断并读好带有轻声的词语。如“木头”“舌头”“看看”“说说”“娃娃”“星星”“桌子”“盘子”等。
读好带有儿化音的词语。如“那儿”“玩儿”“小孩儿”“一点儿”“打球儿”“花生豆儿”等。
2. 利用各种方式练习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文,给里面拿不准读音的字词加上拼音,在一些容易读错的地方做标注,然后反复练习朗读。每过一段时间,请老师、家长或同学听一听,并判断你读得是否标准,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然后加以改进。网络上有不少音频、视频的朗读资料,选择其中可供示范的资料,对照着进行模仿,这样也能较快地提高朗读水平。
3. 收听普通话广播,观看汉语电视节目,多和发音标准的人交流。收听普通话广播,观看汉语电视节目,能大大增加接触规范的语音材料的机会,对于提高发音水平非常有帮助。当然,要想在口语表达中发音正确,最重要的,还是多和普通话发音标准的人交流。这样同时锻炼听和说,效果会更明显。
说话练习
一 你能将下列词语准确地读出来吗?
收发 掩饰 先生 把手 四时 抽查 清楚 从事 词组 知道 中餐不禁 苍茫 灯笼 眼睛 承认 电影 音乐 长城 风筝 隐约 攀登打理 广场 起草 早餐 往常 勉强 鼓舞 哪里 野外 毁坏 理解老实 馒头 椅子 听听 窗户 漂亮 喇叭 玻璃 花儿 雨点儿
二 朗诵比赛。
1. 热身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任选下边一个绕口令,在小组内朗读,看谁的发音最清晰、标准。
(1)山前有四十四个小狮子,山后边有四十四棵紫色柿子树,山前四十四个小狮子吃了山后边四十四棵紫色柿子树的涩柿子。
(2)老彭拿着一个盆,路过老陈住的棚,盆碰棚,棚碰盆,棚倒盆碎棚压盆,老彭要赔老陈的棚,老彭不要老陈来赔盆。
2. 班级朗诵比赛。每个小组推荐2—3 人,参加班里的朗诵比赛。朗诵材料自由选择。比赛结束后,可评选出发音正确奖、朗诵流利奖、富有情感奖等。
聆听·抓住内容要点
听别人说话,要注意抓住对方话语内容的要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说话人的观点等。能不能抓住这些内容要点,决定了听话效果的好坏。
1. 抓内容要点要准确。听别人说话时要认真,抓住关键信息,力求准确无误。要注意对方讲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要点;听取对方的观点时,尤其要注意“我认为”“总之”“因此”之类的提示语。
2. 抓内容要点要全面。力求听清对方说话的全部内容。一要用心,记住说话的要点;二要有心理期待,想着对方下面要说什么;三要在听完之后回想内容要点。如果没听全,可向对方询问。
3. 养成边听边记的好习惯。边听边做记录,是聆听的好习惯。听重要的讲话,要尽可能记下全部内容,听一般的说话,只记下要点即可。如果是多人交谈,比如小组讨论,则应记下要点,到最后再进行综合提炼。
老师:参加今年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请注意,原定7 月25 日从学校操场出发,现在改为 8 月 1 日出发,地点不变。每个人明天把活动表带回来,上面要有你们家长同意参加活动的签字。问题:这段话中不包含的信息要点是( )。
A. 今年夏令营活动
B. 8 月1 日操场出发
C. 带活动表
D. 家长参加活动
显然,这段话中不包含的信息要点是D 项。
说话·说话要规范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工具。在日常交际中,与书面表达相比,口头表达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如果要让对方听得清楚,准确理解,说话时就要讲究语言规范。说话要规范,除了发音要正确之外,还需要格外注意两个方面:用词要规范,语句组合要符合汉语表达的习惯。
第一,用词要规范,不用或少用方言土语。方言土语在区域小范围内使用,对交际的影响尚不算大。而当不同地区的人交流时,双方很可能会因听不懂对方的话而影响交流,甚至可能产生误解。
第二,语句组合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口语表达虽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不能太随意,也应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语序应正确,要尽量避免语序颠倒的错误。
请你试着用正确的语序重新说一遍下列句子:
1. 他故事书喜欢看。2. 知识力量就是。3. 课文我三遍读了。4. 再三我说了,可是古丽不听。5. 我们讨论了汉语关于的问题。 6. 我今天吃了两半个馕。
还可以试着比较普通话和你的家乡话在语序上的差别,以后在容易说错的地方,多加留意。
说话练习
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有人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飞行员,有人梦想拥有一条漂亮的牧羊犬,有人梦想在明年的暑假能去一趟海边……这些梦想,有的稍作努力就可实现,有的却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奋斗才可能实现,还有的呀,遥远得真如同梦一般。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我的梦想”吧!
【提示】1. 向同学描述你的梦想,并说说你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梦想,还可以说说你愿意为实现这个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2. 说的时候,有意识地避免用词、语法上的错误。3. 同学互相监督,评分,记下不规范之处并纠正。
聆听·理解关键语句
听人说话,如果是一小段简单的话,那就比较容易理解;如果听的是一大段复杂的话,那就要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意思。
理解对话中的关键语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关键语句往往出现在开头或结尾。很多时候,人们在说话的开头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比如“我希望周末去爬山”;而在结尾的时候,则会总结或重申自己的意思,比如“周末爬山的事就这么说定了”。2. 关键语句常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比如“我觉得”“我以为”“因此”“总而言之”等。听到这些词语时,我们就要注意,其后接的话大多是表示说话者态度、观点或总结的内容。3. 结合说话的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关键语句不是独立于说话内容之外的,而是包含在说话内容中的。联系上下文,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关键语句中的信息。
昨天我打篮球,把脚扭伤了。下周就要进行篮球比赛了,我为此准备了两个多月,如果不能参加,太遗憾了。真希望王医生能快点儿治好我的脚。这段话中,说话人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 )。
A. 打篮球把脚扭伤了
B. 希望能把脚治好
C. 希望能参加篮球比赛
D. 为篮球比赛准备了很长时间
四个选项都是说话人提供的信息。“真希望”提示出说话人的直接愿望是快点儿治好他的脚。结合上文,可知快点儿治好脚是为了能赶得上篮球比赛,这才是说话人真正想表达的,所以应选C。
说话·围绕中心说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你一言我一语地随意聊天,并不需要每个人说话都有明确的中心。但在一些正式的场合,或者是为了清晰地表达某个观点说话就要中心明确。
在古代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联合包围了郑国的都城,郑国危在旦夕国的国君郑文公派一个叫烛之武的人去劝说秦国国君退兵。烛之武对秦国国君是这样说的:郑国与秦国相隔很远,即使灭掉郑国,也无法扩大秦国的疆土; 灭掉郑国,只会增加您的邻国——晋国的领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留下郑国,郑国可以作为您东方通道上的接待站;晋国吞掉郑国后一定不会满足,到时一定会去侵占秦国。秦国国君听了烛之武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决定退兵。
为什么烛之武的话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呢?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烛之武的话中心明确、条理清晰。他撇开郑国的存亡不谈,只是紧紧围绕灭掉郑国对秦国的利弊展开论述。这就突出了问题的关键,使秦国国君认识到灭郑国对自己有害而无利,从而接受了烛之武的观点。如果烛之武在谈话中说了许多与秦国利益无关的话,就会湮没谈话的中心,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紧紧抓住中心,说话前理清线索和思路,把无关的枝节统统去掉,力求层次清晰,眉目分明,切勿东拉西扯乱了套。
聆听·关注熟语警句
人们在口语交际中常常有意识地使用一些熟语警句,这会使表达简洁凝练,增加话语的文采和趣味,有时还能增强话语的说服力。比如:小明安慰妈妈说:“不要着急,妈妈!小河没水还有雪山,我们没办法了,还有乡亲们啊。”句中,小明用“小河没水还有雪山”这一谚语安慰妈妈: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实在没办法,可以找乡亲们帮忙。
聆听时,要特别注意说话人所使用的熟语警句,因为这些熟语警句在话语中往往是点睛之语,会透露一些关键信息。首先,要学会从熟语警句中把握说话人的态度和倾向。比如:李亮力大无穷,有点儿骄傲自满,想去挑战山里的巨人。村里人都劝他别去,并警告他:“太阳经常地放射光彩,月亮一满了就要残缺了。”句中,村里人用一句谚语告诫李亮不要太骄傲,否则祸患就会跟着来了,表达了不赞成李亮去挑战巨人的态度。
其次,一些熟语警句往往有固定的含义,不能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因此,对话语中的一些熟语警句,要注意整体把握其含义。比如:跟好朋友说话,用不着那么客气,不用绕弯子,有话直接说就可以。“绕弯子”这个熟语,字面上的意思是在路上绕来绕去,实际指的是说话喜欢拐弯抹角,不直接说出真实想法。
汉语中有大量的熟语警句,要准确把握它们的意思,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用心积累。积累多了,自然就能理解到位了。
说话·说话要完整
平常说话时,要尽可能说得有头有尾,把自己的意思完全地表达出来,不能说了上句没有下句,只说半截子话。
1. 说话时要有意识地使用完整的句子。常见同学与人聊天,或回答问题时,仅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表达意思,而没有把话说清楚,影响彼此间的交流。比如,如果有人问:“你打算星期天去哪儿玩儿?”你的回答可能是:①公园;②人民公园;③我打算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人民公园。虽然在具体语境中,①②的回答也是可以的,但为了更好地训练用普通话交际的能力,我们应尽量使用③的回答。
2. 说话时要把意思表达充分,不能前言不搭后语,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给别人的理解带来困难。介绍一件事情,要把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说清楚;表达一种看法,要有观点、有根据。比如:有外地朋友问你:“听说新疆的大巴扎很有名,不过,‘大巴扎’是什么呢?值得一去吗?”你的回答应该包括这些内容:巴扎就是市场、集市的意思;大巴扎里卖的东西非常丰富,主要有各种小吃、干果、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其中不少货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很有异域风情;去大巴扎逛一逛,一定让你大开眼界,满载而归!
说话练习
一 分组做“传话”练习。每组第一位同学从老师那里得到传话的内容,依次一个一个往下传,看看最后一位同学说出的话是否完整。
【提示】1. 传给下一位同学时,不要让其他人听到。2. 每个同学要力求听清楚,说完整。3. 如果最后一位同学和第一位同学说的内容相距太远,要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二 你所在的学校将举办“校园好人”评选,请完成以下活动,选出你心目中的“校园好人”。 1. 四人一组,每人分别讲述一件好人好事。2. 各组选出最值得表扬的好人好事,并派代表向全班讲述。3. 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能代表你们班的“校园好人”,然后请同学出来说说投票的原因。
【提示】发言之前,你可以用下面的方式整理说话内容。1. 好人好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2. 你的感想。说话时要尽量把你的意思表达完全,以争取同学的认同。
聆听·听出言外之意
有时候,人们不好意思或者不方便直接说出自己的意图,而是采取迂回、暗示的方式。因此,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不仅要听清别人说的内容,还要细心揣摩,听出别人话语背后的含义。那么,怎样才能听出言外之意呢?可注意以下几点。
1. 当对方的语气突然有变化或者个别词语音调加重时,要留意是否有话外之意。
2. 当对方有意做出某种肢体动作或特殊表情时,要揣摩对方的话里是否有特别的意义。
3. 当对方认真地看着你并重复某句话时,想一想是否有言外之意。
4. 对方想插话,欲言又止,你就要回想一下自己刚才的言语,推测他想说什么,必要时可追问一下。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这些,你就可以较为准确、迅速地听出言外之意了。
聆听·弄清说话人的观点
我们每个人说话的时候,都会表达某一种观点。说话人的观点,有时是通过好几句话表达出来的。这时,就需要一边听,一边迅速地概括、归纳、比较,以便确切了解对方的观点。
1. 要完整听完对方的话,从中总结说话者的观点。当情况比较复杂,头绪比较多时,说话者往往会讲述事情的多个方面。听话者需要作出适当概括。
甲:你跟刘老师很熟吧?乙:我和他大学里住在同一个宿舍,毕业后又分配在同一所中学当老师,连他的夫人都是我介绍认识的呢!
问:第二个人的意思是( )。
A. 刘老师是自己的大学同学 B. 刘老师是自己的同事C. 自己只认识刘老师的夫人 D. 自己和刘老师很熟悉
2. 注意关联词语和句意转折。说话者前后所说的话,有时意思会发生转折。这时,往往会出现“但是”“可是”“不过”等表示转折、让步的词语。听到这些词语,就要特别注意了。
甲:听说北京冬天很冷,你在那边上学怎么受得了啊!乙:北京冬天很冷,时间也很长,但屋里暖气烧得很暖和,出门的时候多穿点衣服就好啦!
问:第二个人的主要观点是( )。
A. 北京冬天没什么受不了的 B. 北京冬天很冷C. 北京冬天屋里很暖和 D. 在北京冬天出门要多穿衣服
3. 有时候,说话者会自己对观点进行总结。这时,话中常常会出现“总之”“总的来说”“也就是说”“简单来说”等。听到这些引导词语,就要集中注意力,听清后面的结论。
甲:你平时都喜欢听什么音乐呢?乙:传统民乐有许多我很爱听,也常常听流行音乐,还听一些西方古典音乐,总之,好听的音乐我都喜欢。
问:第二个人喜欢听的音乐是( )。
A. 传统民乐 B. 流行音乐C. 西方古典音乐 D. 好听的音乐
说话·说话要有条理
说话指导说话有条理,是指说的话层次分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明确。叙述一件事情,能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描述一个事物,能够按一定顺序,从各个角度清晰描绘其情状;发表一种观点,能围绕论点组织材料,展开论证。
说话要有条理,得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紧紧围绕主题来说。没有明确的主题,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会造成表达的混乱,给交流带来障碍。
其次,要注意组织语言。如果前后所讲的内容是顺承的,要注意承接、递进、因果、转折、假设等关系;如果前后的内容是平行的,则要注意并列或选择关系。要根据语句之间的关系,适当运用关联词语。
此外,要做到想清楚再说。不要“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堵在嘴边”,更不必紧张慌乱。不妨把语速放慢,想好一句说一句,给自己留下思考、组织语言的时间。选择适当的内容,突出要强调的重点,采用恰当的表达语言,这样,你就一定能做到说话有条有理,清清楚楚。
说话练习
一 如果你参加竞选班里的文艺委员,你将如何取舍和组织下面的内容,让你的竞选演说更为精彩?试讲一下。
① 我的名字和“嘴脸”大家都很熟悉了,在这里就不啰唆了。② 有志者事竟成!③ 如果我能当选,我会把班级的文艺活动搞得更好!④ 我会实现大家的意愿,选择我,就是选择你们自己!⑤ 我有音乐美术基础,曾在许多比赛中获奖。⑥ 我热情开朗,热爱集体,有工作热情,有奉献精神。⑦ 我有组织协调能力,能团结同学一道工作。⑧ 我愿意接受同学们的任何提问和质疑。⑨ 卡耐基说过:“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胜任这个或那个职务。”
二 根据下面这段演讲的题目和开头语,自己组织材料和语言,接着说几段话,完成这次演讲。珍爱生命之水大家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在艰难地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枯竭了。随后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紧接着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聆听·把握说话人的态度
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某种倾向态度。这种态度可能是明朗的,也可能是含蓄的;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不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我们认真倾听、细心领会。
1. 注意标志性的词语。人们说话时,常常会使用一些标志性话语,如“我感到”“我觉得”等。在这些话语后面,说话人往往会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们在聆听时要多加注意。你能体会下面语句中说话人的态度吗?
学生:少年闰土在西瓜地里,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可是这猹反而从他胯下逃走了。有人说,闰土有点儿笨。我认为,从课文后面对闰土的描写来看,他是非常聪明伶俐的。
问:这些话反映这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态度是( )。
A. 不喜欢,觉得他笨。B. 喜欢,觉得他聪明伶俐。C. 既喜欢又不喜欢,对闰土有称赞又有贬低。D. 不明朗,对闰土的评价前后矛盾。
2.?注意转折或强调的词语。人们的态度往往是复杂的,在肯定中有否定,或在否定中有肯定。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把握说话人的态度倾向,要注意“但是”“不过”,或“也就是说”“从另一方面说”等表示复杂态度的话语,避免片面地理解对方的意思。
3.?观察说话人的表情、动作。人们说话的时候,表情、举止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己的态度。聆听时,不妨“察言观色”,也就是一边聆听,一边仔细观察对方的神情摩对方的心理,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对方的态度。
说话·用语要讲究
说话用语要讲究,有几层含义。一是语言要文明,让人听着舒服,愿意跟你交往和交流;二是不同的场合要注意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三是适当讲究点儿文采,力求生动有趣。
如何才能做到用语讲究呢?
第一,要恰当使用称呼。对方的性别、年龄、职业不同,称呼也有区别。在学校要称教师为“老师”,在工厂要称工人为“师傅”。对于不知身份的人,可以按年龄称“大爷”“大妈”“伯伯”“叔叔”“阿姨”,也可以称“先生”“女士”。
第二,要注意使用敬语、谦语等文明用语。平常说话时,你是否经常用到“您”“请”“对不起”“谢谢”等词语呢?这可是文明与否的表现哦。见到朋友或熟人,要主动打招呼,应该说:“您好 !”“早上好 !”“好久不见了。”“身体好吗?”分别时,要互道:“再见!”“回头见!”向别人表示感谢时,要说:“谢谢!”“麻烦您了!”态度要真诚,眼睛要看着对方。当别人向你致谢的时候,可以说:“别客气!”“没关系!”向别人表示歉意时,可以说:“对不起!”“请原谅!”对人有所请求时,可以用“请”“请问”“请允许”等。
第三,要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许多词语意义相近,但感情色彩不同。褒义词带有喜爱的感情,适用于表示肯定或赞许;贬义词则带有憎恶的感情,适用于表达否定或贬斥。说话时,要根据场合正确选用。
此外,有些场合说话不宜太直白,要委婉一点儿,让人好接受。特别要注意,在提到别人的生理缺陷和批评别人的缺点时,应该避免使用过激或侮辱性的词语。
说话实践
一 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列举身边用语不文明的现象,并讨论一下,怎么才能做到用语讲究、恰当。
二 下面是发生在同学之间的一件事,读一读,完成后面的练习。
某校篮球队在一次比赛中以一分之差输给对方,赛后几个队员在一块儿议论。队员甲说:“今天输球,主要怪中锋!他一点儿都不讲配合,光顾自己投,太自私了,破坏了整个战术!”队员乙说:“就是,他平时就自以为了不起,从来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队员甲又说:“对,篮球赛可不是单打独斗。他要是怕显不出自己来呀,趁早走!”中锋正好从旁边经过,听到了队友的议论,非常生气,说:“走就走,有什么了不起的!”气冲冲地走了。这时,教练走过来对大家说:“他是有错,可你们这种态度对吗?”
队员们批评的态度和语言合适吗?为什么?全班同学讨论一下,共同为教练起草一个谈话稿,既指出中锋的缺点,又让中锋心平气和地接受;再为中锋起草一个自我批评稿,虚心地检讨自己的缺点。
聆听·听出事件的发展过程
聆听的时候,要听清楚事件的发展过程,就要注意把握叙述的“时间线”,也就是事件随时间推移而展开的次序。有些情况下,事情的头绪很复杂,说话中间可能还会穿插一些细节或者别的事情,听的时候就要抓住主要情节,边听边在脑子里理出一条线索来。
1. 注意叙述中的时间点。一个具体事件的发生、发展、转折、结束,都对应着某个时间点。当说话者对时间点作出明确表述时,就要格外留意。比如下面这段录音,说话人明确提到是“前天”“晚上”开始头疼的,“今天”要去医院。录音:前天我出门没穿外套,晚上回家就开始头疼,估计是着凉了。吃了点儿感冒药也不管用,今天还得去趟医院。问题:说话人什么时候生的病? A. 前天 B. 昨天 C. 今天 D. 话里没有说明
2. 有时候,说话者不具体说明时间,而是用诸如“起初”“当时”“先是(一开始)”“后来(然后)”“接着(接下来)”“最后(结果)”“终于(到头来)”等词语来叙述情节。聆听时要留意这些词语,以便了解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比如下面这段录音,地点较多,但根据“一开始……接下来……最后……”的提示,说话人的行踪还是很清楚的。录音:我和巴拉提一开始先去了大巴扎,接下来又去了市中心的百货公司,两处都没买到合适的皮靴。最后还是在老张介绍的买买提的店里,找到了我能穿的皮靴。第一单元 捕捉诗人的情怀22问题:说话人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A. 大巴扎——百货公司——老张家 B. 大巴扎——老张家——百货公司 C. 大巴扎——买买提的店——百货公司 D. 大巴扎——百货公司——买买提的店
3. 注意把握主要线索。当事情经过比较复杂时,叙述中的线索往往不止一条,互相夹杂;说话人有时还会运用插叙、倒叙,叙述顺序与事件发生的顺序不完全一致。这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事件的主线上,用这条主线将复杂的情节串联起来。
例如:录音:昨天一中和二中的篮球赛打得十分激烈,比分一直咬得很紧。二中虽然最后获胜,但也只赢了1 分。本来上半场结束时一中还领先3 分,可是下半场刚开始,一中的头号球员冬冬就受伤下场,听说1 个月内都不能参加比赛了。二中趁此机会连续得分,这才反败为胜。
问题:一中最后为什么输了?
A. 因为比赛打得十分激烈 B. 因为比分一直咬得很紧 C. 因为冬冬连续得分 D. 因为冬冬受伤下场
说话·恰当使用体态语
人们说话的时候,常常伴随一些身体动作和表情,像点头、摇头、挥手、瞪眼、微笑等,这些就是“体态语”。恰当使用体态语,能够增强话语的感染力,使思想情感的表达更加充分,使交流和沟通更为有效。同时,自然大方的举止,也会为一个人的形象气质加分不少。如何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呢?
下面几个关键词,你可要牢记哦!
关键词一:自然自然是对体态语的首要要求。体态语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声语言,要与有声语言协调一致。比如:用干脆的手势配合坚决的语意;用抬头表达昂扬的情绪;说到喜悦的事情,自然会眉开眼笑;谈及厌恶的人或物,皱起眉头,甚至咬牙切齿。二者若不一致,会让听者对你所传达的信息不理解或产生怀疑。
关键词二:适度体态语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动作幅度越大越好。说话时滥用体态语,可能会喧宾夺主,分散听者的注意力,削弱信息的有效接收程度。刻意的表演,动作和姿态做作,会让人感觉虚伪,甚至引起听者的反感。根据所表达的内容,适度地使用体态语,才能达到促进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三:得体体态语的使用要符合人物的身份,适应不同的对象和场合。有些体态语,适用的对象不同。比如,人们有时会边说鼓励的话,边拍拍对方的肩膀;但这只适用于平辈之间或者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如果对自己的长辈,也随意使用拍肩膀的方式表示鼓励,那就是不得体了。
除了以上几条基本的规则,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体态语,动作相同,在不同的民族、地区或国家却表示不同的含义。比如,竖起大拇指,我们中国人表示夸奖,而在伊朗,则是一种挑衅行为。所以,在与不同民族、地区的人交流时,要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避免使用对方不明白,或者容易引起误解甚至引发矛盾的体态语。
说话练习
一 下面是“感动中国”的一段颁奖词。你觉得应该配合怎样的体态语,才能使话语更富有感染力?试着加上你的体态语,有感情地朗诵。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二开展一次“我是小小美食家”口语交际活动,介绍你最喜欢的一种美食,和同学分享吧!
【提示】1. 要具体描述这种美食的特点,如颜色、形状、气味、口味等,让听众边听边“馋”。2. 最好能介绍清楚这种美食的生长过程或者制作过程,让人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补充、丰富你的讲解内容。3. 仪态自然大方,恰当运用体态语。比如,在描述特点时用一些手势表示大小、形状等,伴随一些表情,传达你对这种美食的喜爱。4. 综合讲述的内容以及讲述者的仪态,评选出“最佳美食家”。
聆听·听出事情的起因和结局
口语表达虽然具有即兴的性质和灵活的特点,但其中的逻辑关系还是明显存在的。听一段话,要注意说话人陈述的主要信息以及前后话语的关联性,听出事情的起因和结局。一件事的发生、发展、结局,往往取决于诸多复杂的原因。我们在聆听时,要集中精力,留意决定事情结局的各种要素,抓住话语的因果联系。
1. 注意表示原因或结果的标志性词语。常见的有“因为”“由于”“所以”“结果”“从而”“以致”等。这些关联词语往往前后呼应,配合使用;但在口语中,单独使用的情形较多。
2. 对于没有标志性词语的语段,则要注意语句内在的因果关系。
例如:听下面一段录音,回答问题。近日连降大雪,布尔津老风口一带几条高海拔公路上积雪非常严重。有些路段路基完全被雪覆盖,与路面连成一体,司机难以辨别道路走向,加之路面光滑,车辆难以控制。更为不利的是,大雪在很长时间内持续不停,司机视线不好,疲劳驾驶,这就造成了前天一辆货车驶出路面后颠覆的严重交通事故。
问题:下列表述,不属于这起交通事故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路面积雪,车辆难以控制 B. 路基被雪覆盖 C. 持续下着的大雪影响视线 D. 司机眼神不好
上面这段录音,先叙述原因,再道出结果。事故原因主要有四个:三个是自然原因,一个是司机的主观原因。虽然没有明显的因果标志词,但通过“加之”“更为不利的是”的连接,对原因的叙述还是很清晰的。录音中确实提到“视线不好”,但非指司机眼神不好,而是大雪造成的,所以D项是错误的。
3. 有些事情的原因和结局在语段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需要仔细体会分析才能概括出来。请看下面的一个故事:
顾 客:服务员!你过来!你们的牛奶坏了,把我的一杯柠檬茶都浪费了!服务员:真对不起!我给您换一杯。她重新拿来柠檬和牛奶。服务员:我能否建议您,放柠檬时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会造成牛奶结块。那位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柠檬茶便离开了。
顾客为什么脸红了?
这个故事中,没有标志性词语,表面上看逻辑联系比较松散,语意含蓄。然而,在认真聆听、仔细辨别后,还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这场冲突是由顾客不满意柠檬茶结块引起的,服务员通过极大的宽容、周到的服务和礼貌的建议,化解了矛盾。顾客脸红了,是因为他认识到不是牛奶有问题,而是自己有“问题”的做法:把柠檬加在了牛奶里造成了结块。
说话·注意说话方式
同一个意思,直接说出来别人可能难以接受,委婉一点儿就能达到目的。恰当使用称呼语,对别人保持敬意,对自己适度谦虚,既有助于交流顺畅进行,又体现出个人的内在修养。这实际上就是要注意说话的方式。
1. 说话注意语言美。语言美,要求说话要尽量得体、有礼貌,不说粗俗的话。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职业、职务等情况,选择恰当的称呼,比如对一位老年人,称呼“老爷爷”或“老大爷”是有礼貌的,称呼“老头”则是不尊重。还要注意使用敬语,像“您”“请”“请允许”“劳驾”“打扰您”等。
2. 表明观点宜直言。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很快,为了提高交际的效率,发表意见、表明态度,不应该绕弯子,吞吞吐吐,最好直截了当。否则既浪费别人时间,又不能使对方了解你的真实观点,还易引起误解。
3. 提出批评要委婉。汉语中,同样一个意思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向别人提出批评,应该尽量用委婉的话语,避免刺伤对方的自尊心。比如,批评一个不守纪律的同学,可以有以下四种说法。你觉得哪一种更好呢?
4. 意见不同先肯定。不同意别人的意见,当然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其意见的不足之处,但对方的观点难道毫无价值吗?恐怕大多数情况未必如此。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可取的地方,说话时不妨先肯定一下对方观点中的可取之处,再指出其不足,这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5. 谈到自己要谦虚。在交谈中谈到自己,可以采用谦虚一点儿的说法。比如,把自己的意见说成“不成熟的意见”,把自己的成绩说成“我取得的这点儿小成绩”,等等。
说话练习
一 阅读下面两则小故事,看看面对挑衅或抱怨,说话人是如何巧妙应对的。这给你怎样的启发?
1. 有一次,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容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他遇到了一位自负傲慢的批评家。批评家先开口道:“我是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歌德回应说:“我却正好相反!”说完,笑着退到路旁。
2. 一个青年画家去拜访阿道夫 · 门采尔(19 世纪德国著名画家),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请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门采尔认真地说,“要是你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它了。”
二 某报登载了这样一个事件:一位老人被撞倒在地,路过的一位青年扶起老人,反遭老人诬陷为撞人者。于是网络、传统媒体对这一事件展开了讨论,许多网友表示,这件事显示出人与人之间诚信的缺失,为了保护自己,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再也不会伸出援手了。随后某地又发生了另一件事:一位老人因为心脏病发作摔倒在地,许多路人围观,却没有人施以援手,最终老人撒手人间。
请以“到底该不该向摔倒的老人施以援手”为话题,举行一次讨论会。讨论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
聆听·听多轮对话
我们在过去的聆听训练中,听到的对话大都比较简短,通常只是对话的双方各做一次发言。这次训练的是聆听多轮对话,对话双方都有两次以上的发言,这就对我们的聆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聆听多轮对话。
1. 聆听前,先快速浏览一下答案选项,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女:你哪里不舒服了?男:头疼,嗓子疼,鼻子也不通气。女:让我看看。是感冒了吧?男:有可能。昨天踢完球之后洗了个凉水澡。女:那就是了。我给你开点儿药,回去按时吃,多喝水,注意休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问:这段对话发生在( )。
A.教室 B. 车站 C. 医院 D.餐厅
2. 一般来说,多轮对话中要点较多,信息量较大,因此可以边听边记下一些基本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主要话题等,另外特别要关注出现的数字。男:把这个文件复印五份,一会儿拿到会议室发给大家。女:好的。会议是下午三点吗?男:改了。三点半,推迟了半个小时。女:好。地点没变吧?男:没变,在420 会议室。
问:会议开始的时间是( )。A. 3:00 B. 3:30 C. 4:20 D. 5:00
3. 说话人的语气、态度、主要观点等,也是对话中的重要信息。有时对话中没有直接出现这些信息,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对话内容做出推断。女:水磨沟公园到底是不是在东边啊?怎么还没到?男:从地图上看,方向肯定没错,估计再有几分钟就到了吧。女:那你再开快点儿,晚了我们就来不及看表演了。男:别担心,下午还有一场呢。
问:女的现在心情是( )。
A. 高兴 B. 失望 C. 悔恨 D. 着急
说话·说话要看对象
“射箭要看靶子,说话要看对象。”无论是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还是和人私下交谈,说话人都不是想说什么就随口说什么,而应该根据对象的特点说话。
你几岁了? 你多大年纪? 您高寿?这些都是在问人年龄,但问法不同。你能从中猜出说话对象的年龄特点吗?
问“你几岁了?”,说话对象应该是小孩;问“你多大年纪?”,说话对象应该是中年人;问“您高寿?”,说话对象应该是老年人。这里的三种问法,都关注到了说话对象的年龄。
说话看对象,不仅要注意说话对象的年龄,还要注意说话对象的身份。比如下面这位学校的门卫,就根据对象不同的身份,采用了相应的语言。学生进校,他说:“同学,你的学生卡呢?出入学校时,要记得佩戴学生卡。”老师进校,他说:“您好!今天有早读吧?”有家长要进学校,他说:“请问您是哪位学生的家长?能让他来门口带您进校吗?”有陌生人要进学校,他说:“请问你找谁?学校不能随意进入。”对待学生,他用语比较直接;对待老师,用语比较客气;对待家长,则比较委婉;对待陌生人,用语就比较严肃。
另外,说话时还要注意双方的关系。对关系亲密的人,我们已经知道了对方的特点,说话时会有所注意;对于初次见面或不熟悉的人,则可以不着急说什么,先多听听对方的话,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再决定说什么话和怎样说话,这样才能说出合适的、有礼貌的话。
说话练习
一 生活中往往有许多巧遇。根据下面不同的巧遇对象,准备相应的说话内容。
1. 儿时的好伙伴
2. 好久不见的小学老师
3. 自己很喜欢的一位著名演员(或运动员、科学家、作家等)
二 班上要举办以“我的毕业赠言”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将代表全班同学打电话邀请王老师和李先生参加。王老师是学校的校长,对学生活动很热心;李先生是电视台退休的主持人,在演讲方面有较深的功底。请根据两位对象的不同特点,准备相应的说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