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很具特色的写景的小骈文,句式整齐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且作者能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的写景,这都很值得学生学习借鉴。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寄情于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农的对祖国秀丽山川的热爱。总之,本篇文章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值得我们去反复品位和朗诵。
学情分析
对初三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学习基础,所以疏通文意应该没有什么障碍,但理解作者寄予文章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写作的时代距我们毕竟很遥远,那么,读出感情,有感情的朗诵就成了难点和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
2、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
3、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懂原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景方法的探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
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
2、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
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原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导课 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点名让一位学生结合课文注解及所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3、检查预习。点名让学生给下列字注音:①缥 湍 泠 嘤 ②反 见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指导学生自渎课文并思考:本文各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让一两位学生回答。 2、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齐读全文,并圈出难懂的字词句。 3、学生交流讨论解决疑难。 4、讲解重点字词句。 5、分析本文的写作顺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6、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学生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7、探究作者思想感情。三、小结全文 1、让学生朗读全文。 2、小结。四、布置作业 1、将全文改写成优美的现代文。 2、背诵全文。 | 1、结合教师讲解,体会骈文的特点。 2、介绍作者情况,其他同学补充。明确:吴均(469—520),字叔库,吴兴故都人,南朝梁文学家。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3、明确这些字的读音。 1、概括归纳各段主要内容。2、听教师范读,后齐读课文,圈出难懂字词句。3、对照注释试译全文,疑难问题提出讨论解决。4、讨论交流,明确。 5、讨论交流,明确。6、讨论交流明确。7、共同在教师引导下体会。 1、朗读全文。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教师的归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清新秀丽、淡雅自然的字里行间体会到南方秀丽而奇特的山水。 | 1、了解骈文这种文体和作者。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与解决,让学生熟悉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合作学习,与同学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通过集体朗读,再次走进文本,加深理解,整体感受。背诵要求的目的在于积累,改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文章的理解再次更深的走进作者和文本,体会作者写景的思路和方法。 | |||
板书设计 | ||||||
第18课 与朱元思书 吴均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段:分写异水之“异” 第三段:分写齐山之“奇” |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设计的学生讨论交流的活动较多,学生参与积极,学习兴趣浓厚,效果良好,由此可见,古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2、由于学生对当时的写作背景了解的不是很多,因此对作品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的不全面,今后应在学习古文时注意这一点。
3、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渎。想象的启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文。根据这些情节设问,也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