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比较等。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现学生的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     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17 07:59 编辑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
四、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1.研习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
    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范读后作诵读指导)
    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二、资料展示
1.《战国策》
2.邹忌
3.齐威王
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后,学生齐读
2.研习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
(补充):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学生齐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通过介绍,了解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训练学生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扫除字、词、句障碍,通译文章,
文言文贵在反复阅读,通过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个别抽查
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
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教师收集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
四、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集体齐背
学生自由发言
(1)精彩的对话
(2)精巧的结构
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学生悉心揣摩,讨论交流。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3.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三、开放探究,质疑解疑
1.学生自由质疑,或指名同学回答。或全班讨论
  
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学以致用,请就你身边的亲朋好友的不良习惯进行劝谏,注意劝谏的方法,语言的技巧
板书设计
邹忌        讽           齐王 纳谏
     妻(私)…宫妇左右          措施:三赏
      妾(畏)…朝廷之臣        效果:三变
      客(求)…四境之内
            类比                  战胜于朝廷
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是古文中的经典名篇,课文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决定引用“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破题导入,请同学们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的破解,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个设计的时候,学生很明显对故事的内容有了非常大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只是一小部分。实际上,学生自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课前预习。在课前,我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朗读提高了一点要求: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来表达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快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对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纳谏的三赏;和纳赏后齐国的三变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能更好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讲授的拓展方面的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分析人物,互助探究和拓展迁移上。采用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推进:
    ①结合课文,分析邹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思考,邹忌是如何向齐王纳谏。
    ②分析齐王这一人物形象。齐王纳谏效果怎样?臣民怎么进谏?
    ③总结,补充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请同学们谈所了解到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
    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应该怎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意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采用系列问题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对课文内容的探究。而且,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也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外,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清晰地认识到,中学生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同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老师们感到惊异。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基础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这样的效果很明显,学生们很乐于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达出来。对于这样的效果我觉得至少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

         

 
热门九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