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交流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选择《战国策·魏策四》。课文记叙的是布衣之士唐雎在强秦向安陵国以“易地”为名,行吞并之实的危难情况下临危受命,出使秦国,与盛气凌人的秦王展开的弱国与强国之间一场唇枪舌剑的外交斗争。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以自己的过人胆识、凛然正气维护了自己国土的严正立场,谱写出一曲正义战胜非正义的外交史歌。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习古人的智慧、胆识和节操,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言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和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语法现象及常见的文言句式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和掌握,形成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能力。并通过前一段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都能用已掌握的词,句式来阅读、理解新学的文言文,热情高,动手能力强。因此,教学本文时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讲解课文内容,教师只需对本课中的重点词句略加点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爱国品质和能言巧辩的口才,激励学生为祖国的富强努力学习,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知识与能力
1、根据自己已学过的文言词和借助课本注释,疏通课本,能讲清课文内容。
2、能准确读出“也”“哉”“乎”“矣”在文中的语气,从而正确揣摩人物的心理,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
3、能从坚锐的矛盾冲突中凭借人物的说话语气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形象。
4、学习应用对话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和互为衬托来丰富人物形象的方法并用之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层次阅读,教师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导”,学生成为每个教学环节的主体。
2、运用情景教学法,在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情景渲染中,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加深学生对文中的文言词语,句式的理解、积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把握人物的对话描写,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正确分析人物的形象。2、学会运用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性格,互为衬托丰富人物形象的方法,用于自己的作文写作。
突破方法:人物语言的理解和人物说话语气的把握,仍然得益于多读,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进入人物角色。本文故事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学生乐学。因此,采用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切身感受中体会人物形象,学习并掌握塑造人物的方法。
难点:本课教学的难点是“也”“哉”“乎”“矣”在文中表达的语气,教会学生读准这些语气词在句中的语气并知道它们各自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对于准确揣摩人物心理,正确分析人物性格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人物在特定语境中的说话语气,培养语感能力,教师从理性上给学生讲解这些词在句中表达什么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什么词,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知识基础。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0 21:06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导课:教师讲述战国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岁月,渲染气氛。
2、让学生根据以往掌握的文言文词、句式和语感能力及借助课文注释阅读课文,思考: ⑴课文写什么内容?⑵你认为唐雎和秦王的身上各有什么样的性格?⑶从两个人的对话中你分别读出了两人怎样的说话语气?⑷教师巡回指导阅读并参加同桌之间的讨论。3、按学习小组分别回答三个阅读思考,教师作评价并补充。4、教师范读课文,着重读出秦王骄横狂暴、发号施令和盛气凌人的语气与唐雎的义正辞严但不失礼仪的凛然正气。5、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2分钟)6、学生分角色表演(2分钟)7、教师讲评并作讲解。8、让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的结构并检查分析情况。⑴课文第一部分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啥?⑵唐雎在怎样的背景下出使秦国的?⑶课文的第二部分(3、4段)写唐雎同秦王斗争的几个回合?分别是什么?⑷课文的第三部分(5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是情节的结局。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来?9、教师评价并补充。10、由于唐雎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赢得了胜利,他个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这个胜利你怎么看?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1、学生聆听,进入情境。
2、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阅读课文,作圈点评。
3、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讨论阅读思考,并互相评价(同桌之间 ).
4、按学习小组讨论阅读思考,并推荐小组发言人。
5、倾听各小组的发言和教师的评价,根据个人实际做笔记。
6、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揣摩体会二人不同的说话语气。
7、学生分角色朗读,大家评价。
8、学生分角色表演,大家评价。
9、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并回答问题。
⑴回答: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作用是为下面的情节作铺垫。
⑵回答:秦王向安陵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显然是骗局,安陵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在吞并与反吞并的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
⑶回答:两个回合。第一回合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第二回合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是情节的高潮。
⑷回答:神态描写:色挠;动作描写:“长跪而谢之”;语言描写:“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
10、学生合作讨论回答:这个胜利对安陵国来说是暂时的,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强大国防。在高科技的今天,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了,为建设强大的国防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并发现欣赏自己阅读感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提高学生概括发言的水平,培养学会评价的习惯和整体把握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听力习惯和兴趣,提高听的水平,形成听的能力。
学会用人物的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突破难点。
教会学会用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评价他人的学习能力。
培养自主理清课文结构的习惯,形成整体把握阅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和概括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语气和语言表达的艺术对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体会并掌握描写在塑造人物中的作用。
二、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1、根据人物说话语气、人物性格,集体朗读课文。思考:(1)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塑造的?(2)作者用哪两种方法来成功塑造人物的?2、根据对课文的再阅读正确把握下列句子的语气及作用。(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句,秦王是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话的?从句中哪个词看出?
(2)“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句中“也”表示什么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哪个词?(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句中的“哉”表何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哪个词,有何表达作用?(4)引导学生体会“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和“与臣而将四矣”句中“乎”“矣”的语气、作用。教师评价并补充。3、根据已学的文言词一词多义的知识,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并翻译句中。⑴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⑵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⑶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⑷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⑸以头抢地耳()⑹徒以有先生也()⑺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⑻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⑼休祲降于天()4、翻译句子。
⑴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⑵安陵君四使唐雎使于秦-------------------------------------教师巡回指导,指正评价并补充讲解。
学生同桌合作交流,完成回答。
1、回答:秦王盛气凌人,以一种命令、指责的语气来对待唐雎。从“其”一词看出,意思是“可要”。
2、回答:表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有反问之意,表示出秦王的责备、不满。
3、回答:表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与“岂”连用表反问,表达出唐雎维护国土严正立场的凛然正气。
4、学生体会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并相应作出评价。
学生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练习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态,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为分析人物形象打下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让学生用已学的文言词知识来学习新的文言文,达到知识迁移,形成能力。
形成学生分析、理解并运用课文表达方法的能力,完成本课的重点教学之一。
三、默读课文检查学情、累知识
     让学生自查是否有知识盲点,质疑、积累知识,教师巡回或个别答疑或统一强调,后出示个别题目抽查。
1、 读了本文,你从唐雎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2、 学了本文,对你以后从事写人的记叙文有什么借鉴?
3、 教师评价并作补充。
学生根据个人学情进行自查学习、积累知识。
学生自主回答:
1、         学到了唐雎的爱国品质,懂得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2、         学到了做人要有一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3、         学到了一个人不但要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行动,还要有爱国的本领。
4、         学到了说话要讲究语言艺术和雄辩的口才。
5、         回答:使我学会了写人要用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用人物相互衬托的手法来丰富人物的形象,从而使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形成学生对文本学习的拓展,定位学生的思想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
知识迁移,形成能力。
   四、
总结课   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课后作业:用语言描写和衬托方法写一揭示人物性格的短文。

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秦王:欲易地,其许寡人﹙并吞﹚
                            出使背景
                                             安陵君:终守,弗敬易﹙反并吞﹚
                                           第一回合:  秦王欺骗,威胁
                          斗争经过                       唐雎言辞拒绝,维护国土
唐雎不辱使命                      第二回合:   秦王以“天子之怒”武力相胁
                                                               唐雎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            
                                  正义战胜非正义           秦王“色挠”﹙神态)“长跪”( 动作﹚
                                                                                 “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语言﹚
             在凛然正义面前不可一世的秦王由前倨为后恭。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你能否正确地读出文中人物的说话语气,体会出人物的性格。
2、   你能否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几个特殊句式。
3、   你能否运用文中人物的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
4、   你能否用对话描写和衬托方法写一短文,从中表现对话人的性格。

教学反思
基于本文篇幅短、内容容量小,文言文知识点难度不大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拥有初步的文言文语感能力及掌握了一定无言词语,能够阅读一般浅显文言文的学情,课堂教学设计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深入感知;重点研读,赏析实践的教学环节,,以教师的“导”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积累、运用为主体,并结合学生平时写作中不善于用人物的典型语言揭示人物性格、用人物相互衬托来丰富人物形象的实际,设计了“用对话描写和衬托方法写一揭示人物形象的短文”,写作短文既激发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又达到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形成。

 
热门九年级相关范文